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03篇
  免费   6099篇
  国内免费   5178篇
林业   6761篇
农学   7296篇
基础科学   5172篇
  9406篇
综合类   21855篇
农作物   3833篇
水产渔业   2708篇
畜牧兽医   8499篇
园艺   2741篇
植物保护   3609篇
  2025年   15篇
  2024年   1038篇
  2023年   1173篇
  2022年   2285篇
  2021年   2783篇
  2020年   2733篇
  2019年   2477篇
  2018年   1797篇
  2017年   2634篇
  2016年   2298篇
  2015年   3028篇
  2014年   2930篇
  2013年   3489篇
  2012年   4438篇
  2011年   4667篇
  2010年   4257篇
  2009年   3917篇
  2008年   3648篇
  2007年   3475篇
  2006年   3120篇
  2005年   2645篇
  2004年   1426篇
  2003年   1202篇
  2002年   1150篇
  2001年   1136篇
  2000年   1089篇
  1999年   1048篇
  1998年   893篇
  1997年   766篇
  1996年   643篇
  1995年   690篇
  1994年   572篇
  1993年   458篇
  1992年   485篇
  1991年   373篇
  1990年   310篇
  1989年   207篇
  1988年   171篇
  1987年   138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3篇
  1964年   5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对20个杉木不同家系的苗木进行磷素营养要求试验,1年生苗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杉木不同家系苗木对磷素营养反应敏感,2g磷处理使苗高、地径分别增益3.7%—96.5%、7.4%—61.1%,4g磷处理使苗高、地径分别增益2.1%—83.1%、3.7%—57.9%,杉木苗期需要磷素营养。三明38、三明67、三明48、三明58四个家系生长比较理想,在0g磷处理下,1年生平均苗高13.0—15.99cm,平均地径0.23—0.27cm,这4个家系具有更大的生长潜力,20个家系间对磷素营养要求方面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62.
并购可以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是扩张、发展规模经济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是企业获得发展重要战略。投资银行是我国资本市场中一个非常重要中介型机构,拥有着并购等方面专业的金融知识,又可提供专业的并购知识方面服务。  相似文献   
63.
为了探讨西北干旱绿洲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景观格局特征,以及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植被覆盖度变化,本文以干旱典型绿洲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为研究区,选取2000年、2005年的Landsat TM和2010年环境一号星CCD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室内解译与野外核查相结合,运用RS和GIS技术分析了该区域的土地利用/覆盖和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基于土地利用/覆盖类型选取3年的MODIS数据进行了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该研究区主要以耕地、草地和灌丛为主,占总面积的88.9%。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干旱绿洲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发生明显变化,草地和灌丛呈减少趋势,面积分别由2000年的2 603.2 km2和1 166.2 km2减少至2010年的1 677.3 km2和933.8 km2;耕地和城镇逐步增加,面积分别由2000年的2 892.8 km2和209.2 km2增加至2010年的4 038.3 km2和259.1 km2;耕地主要由草地和灌丛转化而来,城镇主要由耕地转化而来,土地利用变化整体处于不平衡发展趋势。2)研究区景观特征趋于简单,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该区域景观格局,景观多样性、均匀度减少,优势度明显增大,破碎化程度降低,生物多样性也呈向单一方向转变的趋势。3)受气候等主要因素的影响,2000—2010年植被覆盖度呈先降低后逐步升高的趋势,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植被覆盖度表现为林地耕地草地灌丛荒漠,林地、灌丛、草地和耕地植被覆盖度分别增加6.7%、38.2%、15.6%和12.3%;较高和高等级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中、较低和低等级植被覆盖度面积减少。4)温度一定的条件下,降雨量是影响干旱绿洲区植被覆盖变化的关键因素。该研究结果可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以及合理规划生产模式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4.
不同品种宁夏枸杞果实糖积累差异的生理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宁杞1号和宁杞3号枸杞品种为材料,分别对2个品种的果实单粒鲜质量、横纵径、糖含量、淀粉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进行测定,并对果实糖积累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果实发育过程中,2个品种的果实单粒鲜质量均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不同;与宁杞1号不同,宁杞3号在果实发育后期其横径仍大幅增长;2个品种的果实均以积累己糖为主,在发育过程中己糖含量总体均呈递增趋势,但糖的积累量存在较大差异;果实中转化酶活性的高低是影响其糖分构成的主要原因;2个品种果实品质的差异主要是由果实中糖分含量和种类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65.
以金优桂99、W6154S/特青、香S/GER-1等杂交组合为材料,从分蘖节位、茎杆粗细、穗粒结构等方面探讨“控蘖法”对杂交水稻的增产原因。  相似文献   
66.
为明确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对华中地区不同主栽水稻品种的适合度,利用两性生命表分析华中地区的5个主栽水稻品种C两优、岳优、深两优、华两优和红良优对褐飞虱生活史参数的影响,并模拟取食5个水稻品种后褐飞虱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存在显著影响,取食华两优和红良优的褐飞虱雌成虫寿命分别为10.73 d和11.43 d,显著短于取食C两优(14.71 d)、岳优(15.34 d)和深两优(14.52 d)时;取食红良优的褐飞虱雌成虫产卵量为108.30粒,较取食C两优(237.90粒)、岳优(218.40粒)和深两优(179.60粒)显著减少。褐飞虱取食红良优后,其种群净增殖率和世代周期均显著低于取食C两优和岳优时;而其种群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均显著低于取食岳优时。表明华中地区5个主栽水稻品种中红良优可显著降低褐飞虱的繁殖力和种群参数,褐飞虱对红良优的适合度最低,可作为华中地区主栽水稻来防控褐飞虱。  相似文献   
67.
水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但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加强水资源保护意识宣传,提高市民节水意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文中基于系统观念,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估市民水资源保护意识的指标体系,针对天津市民开展实证研究。选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定量评价,采用相关分析辨识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天津市民水资源保护意识总体一般,水资源保护意识强、中、弱的市民比例分别为50.96%、37.77%和10.92%;不同特征人群水资源保护意识存在差异;基于ArcGIS的空间分析表明天津市民水资源保护意识水平存在"东南高西北低、内高外低"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8.
[研究目的]植物凝集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通过原核表达香蕉凝集素基因(BanLec)并探讨其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提取了巴西蕉果肉总RNA,利用RT-PCR方法扩增BanLec cDNA全长序列,并对该序列进行分析.将BanLec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0a,并将筛选到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进行诱导表达.[结果]克隆到的BanLec cDNA序列为460 bp,开放读码框为426 bp,编码142个氨基酸.与其他已知的香蕉凝集素基因相比较,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和93%以上.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经IPTG诱导,BanLec基因以融合蛋白形式表达,相对分子量约为20kD.[结论]该研究为探讨香蕉凝集素的活性及生化功能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9.
为进一步提高设施蔬菜生产技术水平,对涞水县设施蔬菜生产温室进行调查,通过调查设施设备、主栽作物、种植模式、销售渠道、经济效益等基本情况,发现存在基础配套设备落后、种植户管理水平差异较大等问题;通过调查涞水县温室蔬菜栽培中化肥、农药使用情况,发现存在过度依赖化学农药、施用方式粗放、缺乏合理施用方案、化肥农药安全使用意识差...  相似文献   
70.
利用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及其附近地区1997年-2009年重复地下水位观测数据和高精度地形测量数据资料,分析发现过去十年间开发区平均每年抬升0.61m/a,而且近期抬升加快,其中开发区东部地下水位抬升最为明显。至2009年开发区约2/3土地的地下水位埋深小于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的临界深度。针对开发区地下水上升原因和当地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