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2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374篇
林业   293篇
农学   418篇
基础科学   328篇
  521篇
综合类   1226篇
农作物   207篇
水产渔业   225篇
畜牧兽医   690篇
园艺   191篇
植物保护   23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238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现代通信技术在温室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温室产业进一步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信息的远程采集、实时处理与控制提供了重要支撑。越来越多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集成了各种先进的通信技术解决方案,建立了高效的管理系统。本文从有线和无线分类角度对目前较常见的现代通信技术进行阐述,对各种通信技术在温室中的应用优势与局限性进行了对比,提出了当前较常用的几种现代通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2.
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农业机械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探讨了CAN总线在智能农业机械上应用的可行性,确定了基于ISO11783的应用层通信协议的制定策略和具体方法。开发了应用于在线测产和变量施肥的CAN总线控制系统,并对提高系统可靠性措施进行了探讨。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总线控制系统运行稳定,满足了精准农业实时数据采集与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73.
温室地下蓄热系统蓄热和加温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温室地下蓄热系统热量损失大、系统运行效率低的缺点,设计了一种新型温室地下蓄热系统,测试了蓄热与加温时进出口空气温度、湿度、换热管道出口处流速、土壤温度。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蓄热与加温时空气流经换热管道温度、焓值变化明显,平均蓄热热流密度为23-81W/m^2,平均加温热流密度为82-96W/m^2,能够明显提高苗床温度,蓄热量与加温热量均是系统消耗电能的10倍以上,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4.
基于斜率-截距校正算法的番茄营养液ISE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斜率-截距校正算法(SBC)解决离子选择电极连续在线测量电势漂移问题,结合Nernst线性模型预测无土栽培番茄苗期至果期营养液NO3-N、K+、Ca2+含量变化。结果表明:SBC校正算法可有效减少离子选择电极(ISE)电势漂移,提高线性预测模型重复性,校正后ISE响应斜率漂移范围不超过0.4 m V/decade,截距漂移范围可控制在1 m V以内。SBC校正算法可提高Nernst线性模型预测精度,NO3-N、K+、Ca2+含量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从校正前的43.31%、38.46%、93.83%降至校正后的5.99%、7.44%、27.96%。校正后ISE可实现番茄营养液在线连续监测,反映营养液中目标离子含量变化。番茄花期养分吸收较活跃,NO3-N、K+、Ca2+含量分别下降45.19%、36.46%和27.92%。  相似文献   
75.
有机污泥干燥特性与干燥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有效处理含水率较高且体积庞大的有机污泥,实现与低温热解工艺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污泥处理与利用知识体系,研究了干燥温度与升温速率对污泥干燥过程中的质量、失重率、含水率、热量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污泥的干燥速率和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污泥干燥的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从不同干燥特性曲线可以看出,污泥的干燥特性符合理论的3个阶段,预热时间极短,恒速阶段持续时间也不长,最后的减速阶段时间最长。干燥终温为240℃时污泥干化时间最短,速率最快。二次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决定系数为0.992 4,均方根误差和残差平方和分别为0.035和0.032,与其他数学模型相比,二次模型对污泥干燥过程的拟合优度最高。  相似文献   
76.
芦笋茎枯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芦笋茎枯病是一种分布广、为害重的毁灭性病害。研究证实,临沂市芦笋茎枯病病原为Phoma asparagi Sacc.。该菌分生孢子发芽和菌丝生长适温为23—26℃,致死温度分别为50℃10分钟和60℃10分钟,发芽和生长最适pH为7。分生孢子生长在分生孢子器内,单个分生孢子常温下可活10天,菌块内可活25天,孢子器内则长达240天。分生孢子在蒸馏水中不发芽,加糖液发芽率略有提高,在文竹和芦笋茎煮液中发芽率最高;条件适宜时2小时产生芽突,5小时发芽率达98.21%。  相似文献   
77.
To investigate the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of fungal endophytes in wheat roots and stems from different soil types in Henan Province, tissue isol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isolate and purify endophytic fungi from wheat plants collected from 22 counties/districts in five soil type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fungal endophytes fungi was based on morphology and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sequence. The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of endophytic fungi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426 endophytic fungi were affiliated with 23 genera, among which Chaetomium spp. had the highest number accounting for 23.2% of the total strain number, followed by Penicillium spp.. Five strains were tested for the antifungal activity against both Rhizoctonia Cerealis and 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s on plate, and their inhibition rates against R. Cerealis ranged from 44.8% to 70.5% (zone widths 2.00~9.67 mm)while from 35.4% to 49.3% (zone widths 3.67~6.67 mm) against F. pseudograminearum.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major taxa and their diversity of fungal endophytes in the roots and stems of wheat in different soil types in Henan Province, and their inhibitory effects on soil-borne fungi, providing a basis for the biological control of sharp eyespot and crown rot of wheat.  相似文献   
78.
浅析覆盖稻草及秸秆还田对小麦纹枯病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结果表明:麦田覆盖稻草对小麦纹枯病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覆草2a后控病效果达70%以上,覆草量以75~100kg/667m2为宜,且覆草年限与控病效果成正相关;秸秆连续还田3a、5a,控病效果分别为56.2%、68.6%。  相似文献   
79.
田间抗性监测发现了大麦云纹斑病菌新型的抗性菌株,这类菌株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Phenylcarbamate(乙霉威)及三唑类(三唑醇)表现多重抗性,先前发现的多菌灵抗药性菌株均是在β-维管蛋白基因的198位点出现等位基因的突变,而新发现的菌株则仅在200位点(TTC)由苯并氨酸转变成赖氨酸(TAC)而导致对3种药剂的抗性。温室试验证明,这类菌株的致病性和野生敏感菌的致病性几乎一致,说明大麦云纹斑病菌对杀菌剂抗药性的发展与致病性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0.
聚磷酸激酶基因(Polyphosphate kinase gene,ppk)是放线霉菌中的一种影响抗生素合成的全局性负调控因子,阻断该基因能显著提高其次级代谢产物产量。本文利用PCR扩增了刺糖多孢菌中的ppk基因中间片段,经酶切连接技术将其克隆到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载体pOJ260上,构建阻断型载体pOJ260-ppk;通过接合转移将该功能质粒导入刺糖多孢菌中,获得了遗传性能稳定的重组菌株S.sp-△ppk。对工程菌株的PCR检测结果显示,ppk基因片段已整合到刺糖多孢菌染色体上并成功阻断了该基因的表达。摇瓶发酵结果显示,工程菌株多杀菌素产量较原始菌株提高了122%。阻断聚磷酸激酶基因的表达对刺糖多孢菌的菌丝形态及生长发育产生了影响,并有效地促进该菌多杀菌素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