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518篇 |
免费 | 1766篇 |
国内免费 | 240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385篇 |
农学 | 1519篇 |
基础科学 | 1302篇 |
3008篇 | |
综合类 | 14343篇 |
农作物 | 1979篇 |
水产渔业 | 963篇 |
畜牧兽医 | 4897篇 |
园艺 | 2051篇 |
植物保护 | 12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5篇 |
2023年 | 609篇 |
2022年 | 1331篇 |
2021年 | 1345篇 |
2020年 | 1214篇 |
2019年 | 1243篇 |
2018年 | 822篇 |
2017年 | 1351篇 |
2016年 | 910篇 |
2015年 | 1254篇 |
2014年 | 1392篇 |
2013年 | 1677篇 |
2012年 | 2388篇 |
2011年 | 2450篇 |
2010年 | 2304篇 |
2009年 | 2113篇 |
2008年 | 2238篇 |
2007年 | 2039篇 |
2006年 | 1691篇 |
2005年 | 1327篇 |
2004年 | 835篇 |
2003年 | 559篇 |
2002年 | 538篇 |
2001年 | 591篇 |
2000年 | 491篇 |
1999年 | 208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9篇 |
1983年 | 11篇 |
1981年 | 14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10篇 |
1975年 | 14篇 |
1974年 | 12篇 |
1973年 | 10篇 |
1971年 | 11篇 |
1969年 | 11篇 |
1956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陕西省六省区为研究区,分析了1990年、2000年、2005年、2010年4个时期的土地沙漠化敏感性空间格局分布和时间动态变化特征,探讨变化成因并采用CA-Markov耦合模型对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格局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中国六省四期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格局相似,各级敏感区按分布面积大小排序为:轻度敏感区域 > 中度敏感区域 > 高度敏感区域 > 不敏感区域 > 极敏感区域。极敏感区域主要分布在土壤质地为流动沙地的沙漠区域,不敏感区域主要分布在高山、湖泊附近;人口增多、人为活动强度增加的区域敏感性程度增高;建立治沙工程的区域敏感性降低。对2020年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格局预测结果显示,相比2010年,极敏感区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外围扩张了7 120.04 km2,增幅为4.63%。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六省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格局与趋势,为中国土地沙漠化防治分区策略制定和划分沙漠化扩展屏障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
为了研究在相同立地和养分供给条件下,不同桉树的生物量和营养元素(N、P、K)累积量及其分配特征,以1年生9种桉树(尾叶桉、窿缘桉、细叶桉、大叶桉、赤桉、巨桉、粗皮桉、托里桉、大花序桉)为材料,通过测定树根、树干、树皮、叶片、树枝5个器官的生物量以及氮、磷、钾含量,了解养分吸收和分配情况,揭示生物量构成特点。结果表明:9种桉树总生物量最大的是赤桉,为711.20 g·株-1,其次是托里桉、粗皮桉、巨桉、大叶桉、细叶桉、尾叶桉和大花序桉,窿缘桉的生物量最小,为69.20 g·株-1。不同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为树干或叶片最大,树根、树枝、树皮次之。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为叶片最高,树干最低。9树种营养元素累积总量由高到低排序为赤桉(29)托里桉(29)巨桉(29)大叶桉(29)粗皮桉(29)细叶桉(29)尾叶桉(29)大花序桉(29)窿缘桉,各树种对3种元素累积量均为N最多,其次是K,P最少;9树种对N、P和K的吸收效率范围为分别为0.80%~7.69%,0.11%~1.32%和0.61%~10.38%;吸收效率最高的为赤桉,最低的为大花序桉,而其他桉树对各元素的吸收效率规律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3.
澄清型香蕉汁的制备中,果胶酶应用的工艺条件对产品的品质有很大影响。分别考察了果胶酶的添加量、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香蕉汁澄清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发现,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为150 min,果胶酶质量浓度为0.09 g/L,果汁的透光率最大为76.74%。 相似文献
24.
为了揭示K型非1B/1R类型小麦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生化机制。利用K型非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TSP3314A,其同型保持系TSP3314B,以K型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其同型保持系3314B为对照,分别对其叶片和穗子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K型非1B/1R类型小麦不育系中SOD,POD及CAT活性变化与K型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酶活性变化一致,K型非1B/1R类型雄性不育小麦叶片和穗子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后期则较低,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后期较高,丙二醛(MDA)含量后期较高。说明二者的雄性败育生化机制基本一致,但前者比后者败育的时期较晚。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雄性育性有关。 相似文献
25.
26.
以豆粕粉为原料。筛选优良微生物为发酵菌株进行发酵,将豆粕中大分子蛋白降解成小分子肽。通过双缩脲法测定小肽含量,并以其为指标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黏红酵母为发酵菌株,在豆粕粉6%,氯化钠0.3%,葡萄糖2%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接种7%菌龄为18h的液体种子,于30℃、220r/min条件下,摇瓶发酵48h,发酵液中小肽含量达56.96%.比优化前提高了36.09%。 相似文献
27.
1.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grain type (barley or oats) and ss-glucanase inclusion influence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gastrointestinal ecosystem of broiler chickens, taking the concentrations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s and lactic acid, pH, ileal viscosity, and the weight of the caeca and liver into consideration. 2. The inclusion of beta-glucanase in the oat-based diet improved body weight gains. Enzyme supplementation of barley-based diets improved feed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reduced intestinal viscosity. 3. Irrespective of the type of cereal, beta-glucanase supplementation increased the lactic acid concentration and lowered the pH of the crop contents. No such changes in fermentation were observed in the contents of the gizzard and ileum. 4. Larger amounts of total dietary fibre and its fractions (arabinoxylans and beta-glucans) in oats decreased the weight of the caeca. 5. Molar ratios of acetate, propionate and butyrate in the caecal chyme were affected by cereal type but not by enzyme supplementation. The barley-based diet increased the butyrate:propionate ratio but the opposite effect was observed with the oat-based diet. 相似文献
28.
乳胶凝集试验与血清中和试验检测猪伪狂犬病血清抗体的 …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血清中和试验(SNT)和伪狂犬病乳胶凝集试验(LAT)诊断试剂盒对两种伪狂犬病是性血清、伪狂犬病病毒(PRV)高兔血甭及60份被检猪血清进行了PRV抗体效价测定和相关性分析,两种方法测得的抗体效价之间呈强相关性(r=0.96),且LAT效价比SNT一般高出一个滴度;能干为自35个猪场的414份猪血清进行了PRV抗体检测,并与SNT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在SNT检测为阳笥的171份血清中,LA 相似文献
29.
为揭示冰鲜鸡生产链中沙门氏菌的分布及传播机制,本研究于2013年7月~2013年12月采集广东某大型一体化养鸡企业下属2个种鸡场、2个孵化场、2个肉鸡场、1个屠宰场和5个销售点样品,用常规法和PCR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出的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学鉴定和PFGE分子分型.种鸡场、肉鸡场、屠宰场和销售点的沙门氏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46%(7/480)、7.00%(21/300)、62.86%(22/35)和54.67%(41/75),孵化场雏鸡胎粪检出率为1.11%(2/180),死胚检出率为12.00%(9/75).屠宰和销售环节是沙门氏菌污染的重要环节,食品安全风险较高.102株沙门氏菌共产生24种不同的PFGE谱型,从不同环节分离到多组相似度为100%的沙门氏菌,表明冰鲜鸡生产链中存在沙门氏菌沿生产链传播的现象. 相似文献
30.
华北驼绒藜种子发育期各器官间碳水化合物的再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华北驼绒藜种子发育阶段的主要代谢“库”器官根、茎、果实进行了可溶性糖、淀粉和蔗糖酶的动态变化研究分析,确定其营养物质的流向及流量的大小,探索这一阶段碳水化合物的分配是否与种子低结实率有关。结果显示华北驼绒藜种子发育期间,根和茎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呈不断下降趋势,其中根中淀粉由盛花期到成熟期下降达48%,茎中下降幅度较小;同时这2个器官中蔗糖酶的活性也逐渐降低。果实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逐渐递增的趋势,蔗糖酶活性也呈增大趋势。表明尽管根、茎通常是代谢的“库”器官,但在种子生长发育期间,根和茎转而成为 “源”器官,其大量同化物流向繁殖器官。但是从同化物的流量来看,多年生的华北驼绒藜根茎中同化物的输出比例远小于一年生的作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