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77篇
  免费   2269篇
  国内免费   3133篇
林业   3191篇
农学   2129篇
基础科学   1755篇
  3405篇
综合类   17023篇
农作物   2374篇
水产渔业   2016篇
畜牧兽医   5541篇
园艺   2800篇
植物保护   1645篇
  2024年   251篇
  2023年   622篇
  2022年   1481篇
  2021年   1528篇
  2020年   1518篇
  2019年   1490篇
  2018年   1087篇
  2017年   1679篇
  2016年   1148篇
  2015年   1769篇
  2014年   1828篇
  2013年   2297篇
  2012年   3165篇
  2011年   3135篇
  2010年   2933篇
  2009年   2674篇
  2008年   2614篇
  2007年   2429篇
  2006年   2057篇
  2005年   1563篇
  2004年   964篇
  2003年   687篇
  2002年   725篇
  2001年   627篇
  2000年   594篇
  1999年   296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6篇
  1962年   8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01.
西尼罗热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参考Genebank发表的西尼罗热病毒(West Nile virus,WNV)E糖蛋白基因序列,自行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对WNV进行RT—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分析,呈现一条约400bp的条带,将其克隆入pMD18-T—Vector载体中,并进行序列测定,与已发表的WNV基因比较发现,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9.7%,证实为WNV的E基因,通过对样品多次检测,都能扩增出一条约400bp的条带,表明该方法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2.
凌明亮 《中国家禽》2005,27(14):12-14
将200只22日龄罗曼肉鸡随机均分5组,以筛选能缓解高蛋白日粮引发痛风症的最佳药物。经5周试验,与未添加药物的对照组相比:①VA组能降低25%(P<0.01)的痛风,提高12.83%(P<0.01)的增重速度和8.43%的饲料报酬,对肠胃无不良影响;②别嘌呤醇(Allopuri-nol)组能降低22.5%(P<0.01)的痛风,提高11.95%(P<0.01)的增重速度和7.66%的饲料报酬,但产生了5%(P>0.05)的其他腹泻病;③苯溴马隆(Benzbromarone)组能降低20%(P<0.05)的痛风,提高11.5%(P<0.01)的增重速度和6.51%的饲料报酬,但也产生了5%(P>0.05)的其他腹泻病;④爱西特(Medicinalcharcoalcapsules)组能降低30%(P<0.01)的痛风,对肠胃无不良影响,但降低了3.54%(P>0.05)的增重速度和3.83%的饲料报酬。  相似文献   
103.
三肽囊素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器官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三肽囊素对环磷酰胺诱导的鸡免疫抑制模型中免疫器官细胞凋亡的影响。将180只1日龄粤黄鸡随机分成环磷酰胺组、正常对照组、三肽囊素组以及三肽囊素 环磷酰胺组。利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TU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对不同组鸡的免疫器官细胞凋亡进行计数。结果发现,环磷酰胺组细胞凋亡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而三肽囊素 环磷酰胺组细胞凋亡数显著少于环磷酰胺组(P<O.05);三肽囊素组的细胞凋亡数比环磷酰胺组少,且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知,三肽囊素对环磷酰胺所诱导的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4.
不同锌源对断奶仔猪免疫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选用 1 4 4头断奶仔猪 ,随机分成 4组 :一组为对照 ,饲喂添加氧化锌 1 0 0 mg/kg的日粮 ,另 3组分别饲喂添加氧化锌 30 0 0 m g/kg、蛋氨酸锌 1 0 0 m g/kg和纳米氧化锌 30 0 m g/kg的日粮 ,进行为期 5 2 d的饲养试验 ,以研究不同锌源对断奶仔猪消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剂量氧化锌可提高血清中 Ig A的含量 5 .0 7%(P<0 .0 5 ) ,高剂量氧化锌和纳米氧化锌可使血清中免疫球蛋白 Ig M含量分别提高 2 .97%(P<0 .0 5 )和 5 .6 7%(P<0 .0 1 ) ;蛋氨酸锌可使血清中SOD活性比对照组提高 1 .36倍 (P<0 .0 1 ) ,高剂量氧化锌和蛋氨酸锌可分别使肝脏中 SOD活性提高 2 8.2 0 %(P<0 .0 5 )和 2 9.33%(P<0 .0 5 ) ;高剂量氧化锌、蛋氨酸锌和纳米氧化锌均可提高肝脏组织中金属硫蛋白 (MT)含量  相似文献   
105.
0~3周龄北京鸭氨基酸理想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依据扣除法原理,根据现有氨基酸需要量标准和目前的研究结果规划出一种氨基酸模式,依次将模式中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扣除20%,而非扣除的氨基酸量保持不变,来确定扣除某一种氨基酸后对育雏期北京鸭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出理想的氨基酸比例。试验共设6个处理组,为6种氨基酸模式,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结果表明:北京鸭育雏期氨基酸理想模式为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100:42:22:38:48。  相似文献   
106.
对H5亚型禽流感DNA疫苗质粒pCAGGoptiHA5的免疫效果进行了研究。pCAGGoptiHA5分别以100和10μg剂量一次或两次免疫3周龄SPF鸡,首次免疫后4周以同样剂量和途径进行第二次免疫,一次免疫后4周、两次免疫后2周分别用100LD50的HPAIV A/Goose/GuangDong/1/96(H5N1)鼻腔途径进行攻击,观察发病与死亡情况,分别于攻毒后第3、5、7天采集喉头及泄殖腔拭子进行病毒分离、滴定检测排毒情况,同时检测免疫后、攻毒前及攻毒后血清HI抗体、NT抗体以及AGP抗体的动态变化。结果,100μg pCAGGoptiHA5一次免疫、100μg pCAGGoptiHA5两次免疫以及10μg pCAGGoptiHA5两次免疫均可对免疫鸡形成100%完全保护(不发病、不致死、不排毒),10μg剂量pCAGGoptiHA5一次免疫可对免疫鸡形成100%的保护(不发病、不致死),结果表明,pCAGGoptiHA5作为疫苗效果良好、成本低廉,有望成为预防H5亚型高致病力禽流感的高效、安全新型基因工程疫苗。  相似文献   
107.
抗附红细胞体有效药物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PCR检测附红细胞体呈现阳性,且镜检染虫率达909/5以上的猪血样为研究对象,选择几种附红细胞体敏感的药物(血虫净,附红净,庆大霉素,博士914,土霉素,三毒清,红弓链914,附红120,红弓链克,乌金土霉素)和对支原体敏感的恩诺沙星,对立克次氏体敏感的红霉素,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体外药效试验。附红净对附红细胞体的作用效果最明显,而庆大霉素对附红细胞体基本无效,其他药物对附红细胞体也有一定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108.
采用微卫星标记多重扩增结合荧光标记检测技术,对152头金华猪种群的30个微卫星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生长发育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显著性检测。结果显示SW 2476、SW 0215、SW 24等3个微卫星位点不同基因型间的出生重差异显著;SW 902、S0143、SW 0215、S0228、SW 24等5个微卫星位点不同基因型间的60日龄重差异显著;S0178、S0218、S0255、S0155、SW 951等5个微卫星位点不同基因型的4月龄重差异显著;而S0217微卫星位点的不同基因型的6月龄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9.
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对仔猪猪瘟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猪附红细胞体对仔猪猪瘟免疫效果的影响,本试验利用猪瘟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对已注射猪瘟疫苗的69头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的仔猪和31头无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健康仔猪进行了猪瘟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感染猪附红细胞体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低下,其猪瘟疫苗整体免疫合格率(49·2%)明显低于健康仔猪(93·5%),且显性感染仔猪的免疫合格率(41·6%)明显低于隐性感染仔猪(53·5%)。说明猪附红细胞体严重干扰了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且干扰程度与猪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0.
以匍匐翦股颖品种“Penn-A4”为试验材料,侵染立枯丝核菌后,经丁二醇(BDO)诱导产生系统抗性(ISR),喷施不同浓度的乙烯合成抑制剂氯化钴(CoCl2)和促进剂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后,检测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中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并观察匍匐翦股颖ISR反应中胼胝质沉积的变化。结果表明,乙烯抑制剂处理下,匍匐翦股颖幼苗中AsA含量较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下降,大量GSH被催化还原为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GSSG大量积累,同时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较低,GSSG经GR少量还原为GSH。乙烯促进剂处理下,AsA含量较高,APX活性升高,GSSG在高活性GR作用下催化还原为GSH,使得GSH大量积累。因此在匍匐翦股颖ISR抗病反应中,高浓度乙烯促进AsA和GSH的大量积累,它们不仅参与了活性氧的代谢平衡,同时也作为信号分子在ISR抗病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匍匐翦股颖感染褐斑病后,胼胝质主要沉积在厚壁细胞、韧皮部、木质部和表皮组织,其中厚壁细胞胼胝质沉积最多,表皮组织沉积最少。此外,胼胝质沉积面积在不同乙烯信号分子处理间存在差异,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差异不显著。一定浓度的乙烯对ISR反应中胼胝质的沉积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在100 μmol·L-1ACC处理5 d后,胼胝质沉积总面积仅为9.916 mm2,处理10 d后升至最高,为38.396 mm2,但在病害侵染后期,胼胝质数量减少,在100 μmol·L-1ACC处理15 d后,胼胝质沉积总面积降至20.052 mm2,反映了乙烯信号分子对胼胝质沉积的影响是一种短期效应,短期内可提高匍匐翦股颖植株抗病性,具有信号分子的短时效特点。研究结果为探清匍匐翦股颖ISR抗病响应中ET信号分子如何调控抗病生理特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