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9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255篇
林业   155篇
农学   121篇
基础科学   104篇
  235篇
综合类   1210篇
农作物   212篇
水产渔业   91篇
畜牧兽医   576篇
园艺   109篇
植物保护   7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等高犁耕朝向对紫色土坡面土壤再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一块坡长15 m、坡度14.16%的坡地,采用磁性示踪法分析等高向下犁耕(向下坡方向翻垈)和等高向上犁耕(向上坡方向翻垈)的土壤再分布特征,利用模拟耕作(15次)检验两种等高犁耕的长期作用下对土壤剖面和微地貌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等高向下犁耕导致土壤发生向下坡移动,土壤位移量为15.62~28.70 kg/m,坡度对其影响不显著(p=0.93);等高向上犁耕导致土壤同时发生向下坡和向上坡移动,土壤净位移量为-10.91~8.23 kg/m,坡度对其有显著影响(p < 0.001),土壤净位移方向随着坡度的增大由向上坡转为向下坡,本研究条件下临界坡度为14%;等高向下犁耕15次后坡顶侵蚀深度是原土层深度的132%,耕作后土层深度与耕作深度相当,表明等高向下犁耕加速土壤侵蚀和促进母岩成土的双重作用共同维持着坡顶土层深度的稳定;等高向上犁耕15次后坡顶土层深度增加了12.7%,表明等高向上犁耕具有保护坡顶土层深度的作用。等高向上犁耕是一种防治类似紫色土的薄层土壤耕作侵蚀和土壤退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2.
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土壤侵蚀现状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侵蚀的关系,为科学防治土壤侵蚀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RUSLE模型为基础,引入喀斯特石漠化修正因子M,构建适合广西地区的土壤侵蚀模型。[结果](1)2015年,研究区土壤侵蚀模数为135.51t/(km~2·a),土壤侵蚀厚度达0.08mm/a,土壤侵蚀面积2.52×10~4 km~2,土壤侵蚀量3.21×10~7 t。其中,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面积1.86×10~4 km~2,占土壤侵蚀面积的73.81%,占总侵蚀量的31.01%。(2)土壤侵蚀量占总侵蚀量的大小顺序为:耕地(37.58%)林地(30.94%)草地(16.10%)园地(6.39%)工矿用地(4.09%)裸地(2.16%)。[结论]人类活动干扰强烈的土地利用影响全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43.
随着导航系统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提出了利用车辆动力学的原理对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进行了校正,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方法和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的换挡控制规律.仿真结果表明该换挡控制规律能够提高汽车在弯道行驶时的燃油经济性、行驶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同时也能延长离合器和制动器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4.
不同覆盖方式土壤生态效应与成龄葡萄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保墒灌溉措施对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土壤温度、葡萄生长状况、生理生态指标以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覆盖措施明显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提高了蓄水保墒作用;覆盖措施可明显提高土壤表层温度,但随深度的增大,影响程度逐渐减小;保墒处理的果树生长势强、枝条增长量大、果粒大、产量高。草帘子覆盖措施与塑料薄膜覆盖措施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45.
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任务是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切实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这几项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点,也是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当前,农业综合开发已跨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如何挖掘内涵、扩大外延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46.
木薯粉对罗非鱼生长、饲料利用和鱼体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健康的吉富罗非鱼(体重1.29±0.25 g)为实验鱼,配制五种木薯粉含量分别为0%、10%、20%、30%和40%的等氮(粗蛋白为32%)、等能(总能为16 kJ·g-1)实验饲料,饲喂罗非鱼56 d,每饲料组设三个重复,研究不同含量木薯粉对吉富罗非鱼生长、饲料利用及全鱼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木薯粉能提高罗非鱼的增重和蛋白质效率,其中以40%木薯粉组的效果最佳,其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分别为1470.99%(P<0.05)、2.36(P<0.05)和1.27(P<0.05).(2)40%木薯粉组的干物质和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3.87%(P<0.05)和7.93%(P<0.05).(3)40%木薯粉组的全鱼粗蛋白、粗灰分分别较对照组显著提高7.07%(P<0.05)和8.78%(P<0.05),粗脂肪降低了13.00%(P<0.05).  相似文献   
47.
根据2005年7—10月在北太平洋E 150°~158°56′、N 42°34′~46°25′进行秋刀鱼资源探捕所获得的15个站点浮游动物样本资料,测得甲壳纲的桡足类、端足类、糠虾类、磷虾类,毛颚类、腔肠动物以及被囊动物等的代表种。其中桡足类占绝对优势,隶属于1目4科5属8种。浮游动物生物量4~699 mg/m3,均值168.6 mg/m3。根据浮游动物的种类、分布状况及优势种类的强弱,判断和分析黑潮暖流的强弱趋势,对确定秋刀鱼渔场的南北位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8.
为探明饮料用原料茶的适宜干燥工艺,将不同干燥方式、干燥程度绿茶原料加工成茶饮料,研究其浸出特性及品质稳定性。结果表明:(1)低温浸提时,茶多酚浸出量以炒干最高,高温时以烘炒焙、烘炒烘处理最高。氨基酸的浸出量则均以烘干、烘焙处理最高。(2)烘干、烘焙样品在灭菌前后及贮藏期间的L值显著为高,平均值较其余处理高2.035~3.905;抗色变能力同样以烘干较强,低温贮藏时的-a/b值较炒干处理样高19.5%。(3)感官风味比较显示,大多数处理茶汤在灭菌后均呈现出绿黄或黄绿色,香气带熟,但烘干处理仍能保持绿明亮,且滋味、香气未显熟味;贮藏期间的风味稳定性也以烘干样为最佳。综合分析,饮料用原料茶的干燥工序宜采用烘干工艺,且烘干程度以5%~6%为佳。  相似文献   
49.
以一芽一叶的福鼎大白茶鲜叶为原料,设定6个微波杀青的时间梯度(0、30、60、90、120、150 s),按时间点取样,测定在制品的含水率、容重、色差Lab值、长度、宽度等,研究微波杀青时间对茶在制品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波杀青的进行,在制品的含水率在前90 s匀速缓慢下降,而后急速下降,容重在微波30 s后显著下降;茶在制品的平均相对长度差、相对宽度差和面积差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在微波60~90 s时相对最小;在制品色差L值、|a|值、b值随着微波杀青的进行,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微波前90 s均较鲜叶有显著提升,而后显著下降。相关性分析表明,微波杀青时间和含水率均对L值、|a|值、b值、相对长度差等呈显著影响,总体上看以微波杀青60~90 s最有利于获得较优的外形属性。  相似文献   
50.
薄皮早优辣椒是以LP03-5指形椒为母本、LP12-4大甜椒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品种。该品种为早熟薄皮牛角椒,第一始花节位着生于9~11节,果纵径14~18 cm,果横径5~6 cm,平均单果质量100 g左右,青果浅绿色,熟果鲜红,色泽亮,辣味中等,皮薄肉脆,口感好,品质佳,挂果集中,连续坐果能力强,产量高,商品性状优良,平均每公顷产量为52 t以上。适合春秋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