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62篇 |
免费 | 507篇 |
国内免费 | 92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80篇 |
农学 | 1247篇 |
基础科学 | 666篇 |
1416篇 | |
综合类 | 3128篇 |
农作物 | 489篇 |
水产渔业 | 414篇 |
畜牧兽医 | 1365篇 |
园艺 | 405篇 |
植物保护 | 6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2篇 |
2023年 | 159篇 |
2022年 | 391篇 |
2021年 | 459篇 |
2020年 | 457篇 |
2019年 | 427篇 |
2018年 | 287篇 |
2017年 | 433篇 |
2016年 | 304篇 |
2015年 | 458篇 |
2014年 | 419篇 |
2013年 | 523篇 |
2012年 | 672篇 |
2011年 | 709篇 |
2010年 | 587篇 |
2009年 | 520篇 |
2008年 | 499篇 |
2007年 | 582篇 |
2006年 | 403篇 |
2005年 | 402篇 |
2004年 | 188篇 |
2003年 | 177篇 |
2002年 | 126篇 |
2001年 | 131篇 |
2000年 | 192篇 |
1999年 | 212篇 |
1998年 | 168篇 |
1997年 | 140篇 |
1996年 | 141篇 |
1995年 | 140篇 |
1994年 | 83篇 |
1993年 | 93篇 |
1992年 | 83篇 |
1991年 | 67篇 |
1990年 | 56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3年 | 3篇 |
1972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194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炭疽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极易造成大规模的病害流行,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及品质,筛选抗病种质及挖掘抗病基因有利于葡萄抗病机制研究及抗病育种的开展。【方法】利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法,对60份中国野生葡萄种质、122份欧亚种质、76份欧美杂种以及美人指×刺葡萄0940的F1代杂交群体进行炭疽病抗性鉴定与评价,并利用SNP标记构建的遗传图谱对炭疽病抗性进行QTL定位。【结果】经抗性鉴定,共筛选出1份高抗、43份抗病和75份中抗种质,分别占总鉴定种质的0.39%、16.67%和29.07%。以筛选出的抗病种质刺葡萄0940和感病种质美人指的杂交后代为分离群体进行QTL定位,在第8号连锁群上检测到一个与抗炭疽病相关的QTL位点,可解释14.7%的表型变异。根据QTL定位区间基因注释结果,筛选出15个抗病相关基因,推测它们在葡萄抗炭疽病中发挥一定作用。【结论】明确了不同葡萄种质的炭疽病抗性水平,定位到1个抗炭疽病QTL位点并筛选出15个抗病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62.
为研究肘形进水流道的水力性能与泵装置运行工况的定量关系,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方法对轴流泵装置进行全流道的数值计算,在考虑了轴流泵与肘形进水流道内流相干条件下定量地分析了肘形进水流道水力特性各参数与泵装置运行工况的关系,并给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对比了物理模型试验与数值预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高效工况范围内,流道出口流场水流稳定性及均匀性均较好;在大流量工况时,流道出口流场水流稳定性及均匀性较差。流道出口流场的偏流角受泵装置运行工况的影响较小,极差为0.91°。肘形进水流道均化效率为99.215%,流道断面的均匀性主要受弯肘段几何边界条件的约束,在弯肘段时压能与动能的转换率较高,对于肘形进水流道结构尺寸设计及优化的关键在于弯肘段。 相似文献
163.
论中国的环境税--税收手段治理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税是政府通过税收手段矫正制度失灵(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的一个有效工具。环境税的征收从经济角度为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提供了思路,但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税费制度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环境税制建设本身需要分为近期和远期规划进行实施,同时需要从宏观方面进行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164.
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对红壤团聚体及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研究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对土壤结构、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置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的10%(M10)、20%(M20)、30%(M30)、40%(M40),以单施化肥(M0)和不施肥(CK)为对照6个施肥处理,测定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土壤团聚体变化状况。结果表明:随有机肥等氮部分替代化肥比例的增加,玉米各生育期土壤>0.25mm水稳性团聚体(R0.25)、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WD)不断增加,团聚体破坏率(PAD)、分形维数(D)不断降低。与M0处理相比,M30和M40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子粒产量,表现为M30>M40;M20、M30、M40处理较M0处理玉米子粒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了13.29%~25.03%,淀粉含量显著增加了39.84%~114.06%,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了36.49%~54.05%;蛋白质含量表现为M30和M20处理显著大于M40处理,M30与M2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淀粉含量表现为M40>M30>M20,差异显著;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M40和M30处理显著大于M20处理,M30与M4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玉米子粒产量和品质与抽雄期、成熟期土壤团聚体R0.25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AD、D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因此,玉米生产中,利用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培肥土壤,需兼顾玉米产量和品质,30%为适宜的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比例。 相似文献
165.
7株解有机磷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7株解有机磷的微生物。对这7株解磷细菌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性状测定及16SrDNA序列分析(GenBankaccessionNo:S2,AY651922;S3,AY661923;X1,AY651925;Y1,AY651924;H1,AY663435;H2,AY663436andHe,AY663436)。其中S2、S3、X1和He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Y1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H1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H2属于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进一步通过G C含量和DNA-DNA杂交研究,结果表明,S2、S3和X1为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alcaligenes),Y1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 相似文献
166.
[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钒(V)元素在材料上的应用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但随之而来的潜在环境危险也逐渐突出.因此,对于V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行为值得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土壤及沉积物质中的矿物对环境中污染元素的迁移转化有较强的控制作用,且环境中钒与氧化锰的含量正相关关系.此外,水钠锰矿是环境中较为常见的层状氧化锰,因其分布广和活性强,常作为层状氧化锰的模式矿物进行研究.因此,水钠锰矿与V元素的相互作用及环境效应有待进一步探究.[方法]通过V3+阳离子与水钠锰矿共沉淀方式制备含V的水钠锰矿,采用XRD、FTIR、SEM和XAS等技术以及湿法化学和等温吸附实验相结合,分析V与水钠锰矿共沉淀后,V对水钠锰矿形貌特征及性质的影响,以及V在水钠锰矿中的存在形态.[结果]随着V3+含量的增加,水钠锰矿c轴方向尺寸从10.98 nm显著下降到2.96 nm,比表面积有增大趋势,而水钠锰矿花球状颗粒显著减小.水钠锰中的V元素最终是五价,少部分的V5+进入了水钠锰矿层内减少了Mn4+的含量,降低了空位含量;其它较多的则可能以VO43?或和V6O162?的阴离子团或簇的方式存在于层间和吸附在边面位点.且在重金属去除中,随着掺V含量增加,水钠锰矿对Pb2+去除率增加,但对Zn2+去除率降低.[结论]V3+与水钠锰矿的共沉淀,使得水钠锰矿负电荷增多,导致K+离子含量上升;同时V元素被氧化为V5+,可以不同形式存在于水钠锰矿的层间、层内和边面,从而增强了水钠锰矿对Pb2+和Zn2+的选择性去除.上述结论为V的环境行为和归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7.
采用单纯形格子混合设计法(SLMD)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3种生物质组分进行复配优化设计,并在综合热分析仪上进行了热解试验。分析了3组分混合热解特性,建立了由生物质3组分比例直接计算动力学参数的预测模型,对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纤维素热解反应级数较低(1.20),活化能较高(134.50 k J/mol),指前因子较大(3.49×1012s-1),热解较为迅速与剧烈;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热解的反应级数较高(1.30、1.32),活化能较低(33.51、19.98 k J/mol),指前因子较小(9.43×103、107 s-1),热解较为缓慢;3组分在混合热解中对动力学参数存在交互影响,纤维素对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半纤维素与木质素对反应级数的影响较大;动力学参数预测模型精度较高,可有效预测生物质热解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68.
将松香与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合成的酯化物,通过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均聚物和与苯乙烯(St)的共聚物,用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表征了产物的分子结构,分别用综合热分析仪(TG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了产物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果表明:松香HEMA酯的均聚反应较难进行,过氧化苯甲酰是其均聚反应较好的引发剂;松香HEMA酯与苯乙烯(St)较易进行共聚反应,偶氮二异丁腈是共聚反应较好的引发剂;共聚物的黏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随苯乙烯的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均聚物热稳定性好于共聚物。 相似文献
169.
170.
旨在为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科学防控、适生性分析以及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以盆栽香蕉苗、玉米苗和草地贪夜蛾3~4龄幼虫作为试材,用室内接虫和田间自然感虫的方法,测定了选择压力和非选择压力条件下草地贪夜蛾对香蕉和玉米的危害指数、草地贪夜蛾发育历期、幼虫存活率、蛹体大小及成虫羽化率。在非选择压力条件下草地贪夜蛾主要选择危害玉米,对香蕉‘桂蕉6号’只是试探取食,接虫7天后对玉米和香蕉危害指数分别是89.05、1.58。在选择压力下草地贪夜蛾幼虫接虫3天后开始取食危害香蕉,接虫后3、5、7天危害指数分别为11.74、16.51、24.76,说明香蕉不是草地贪夜蛾适宜的寄主作物。取食香蕉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生长缓慢、虫体小,3龄幼虫至化蛹历时9~14天,比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长2~4天;成虫羽化历时9~14天,比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长4~7天;取食香蕉明显影响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幼虫存活率为20.0%、化蛹率68.1%、蛹体大小1.25×0.35 cm、蛹重0.13 g、成虫羽化率47.8%,明显低于取食玉米寄主的幼虫存活率为86.7%、化蛹率97.4%、蛹体大小1.57×0.5 cm、蛹重0.21 g、成虫羽化率92.0%。草地贪夜蛾在选择压力下会取食危害香蕉,危害程度相对较轻,能完成世代生活史,但生长发育速度也较慢。香蕉不是草地贪夜蛾适宜的寄主植物,但在香蕉上暴发存在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