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8篇
  免费   564篇
  国内免费   792篇
林业   733篇
农学   409篇
基础科学   346篇
  835篇
综合类   4378篇
农作物   600篇
水产渔业   547篇
畜牧兽医   1212篇
园艺   793篇
植物保护   371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405篇
  2021年   398篇
  2020年   363篇
  2019年   362篇
  2018年   250篇
  2017年   359篇
  2016年   255篇
  2015年   431篇
  2014年   424篇
  2013年   502篇
  2012年   724篇
  2011年   812篇
  2010年   797篇
  2009年   697篇
  2008年   686篇
  2007年   615篇
  2006年   495篇
  2005年   426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6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β-葡聚糖酶主要包括内切β-1,3葡聚糖酶、内切β-1,4葡聚糖酶和外切β-1,3葡聚糖酶、β-1,4葡聚糖酶,属于水解酶类,对谷物中的β-葡聚糖具有水解作用。其主要用途:一是应用于啤酒生产中,可解决因大麦中难降解、黏度大的β-葡聚糖引起的麦汁和啤酒过滤速度慢的问题;二是作为饲料添加剂,消除谷物中的β-葡聚糖在家禽、家畜肠道内产生的黏性的抗营养因子影响,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产β-葡聚糖酶菌株有细菌和霉菌,然而,目前,β-葡聚糖酶生产菌大多由于产酶活力低、发酵培养基条件复杂而受到限制。因此,须对产酶菌株进行选育。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  相似文献   
132.
黄土丘陵区垄沟改良措施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择延安地区作为黄土丘陵区的代表,在延安地区应用地膜、液态地膜、保水剂、PAM(土壤改良剂)和间作套种措施优化大垄沟种植方式种植玉米,分析了不同优化措施种植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地膜、保水剂、PAM和间作方式有利于大垄沟较好地保持土壤水分,其保水能力分别比平种高出17.4%、8.5%、11.6%、5.3%;液态地膜、地膜、间作和PAM表现出很好的增产效果,其产量分别比平种高出77.7%、72.0%、64.1%、30.8%。  相似文献   
133.
为了研究喷施亚硒酸钠对大豆籽粒硒含量及单株产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盛荚期喷施不同用量的亚硒酸钠,共5个处理(CK(清水):0 g/hm2,C1:30 g/hm2,C2: 60 g/hm2,C3: 90 g/hm2,C4: 120 g/hm2),副区为8个大豆品种。分析8个大豆品种在喷施5种用量亚硒酸钠处理中籽粒硒含量及单株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试验地土壤达到富硒水平,在CK处理中,不同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未达到富硒大豆标准,需要额外喷施硒肥。随着喷施亚硒酸钠用量的增加,8个大豆品种籽粒中硒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亚硒酸钠用量与大豆籽粒硒含量呈显著或者极显著正相关。8个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值随亚硒酸钠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与CK相比,C1~C4处理均能极显著提高8个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值,提高了571.186 %~2 489.831%。亚硒酸钠用量对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影响大于大豆品种对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影响。喷施亚硒酸钠用量(X)与每种用量下8个大豆籽粒硒含量均值(Y -均)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 -均=0.012X+0.003,r =0.986,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根据该方程,当大豆籽粒硒含量达到富硒大豆标准(0.1~1 mg/kg),喷施亚硒酸钠用量的范围为8.08~83.08 g/hm2。分析喷施亚硒酸钠用量与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回归方程发现,郑9525的回归方程斜率最大,C4处理中籽粒硒含量达到最大值1.997 mg/kg,籽粒富集硒能力最强;齐黄34斜率最小,C4处理中籽粒硒含量达到最小值1.133 mg/kg,籽粒富集硒能力最弱。在本试验条件下,喷施亚硒酸钠对大豆单株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大豆品种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大于亚硒酸钠用量对单株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4.
大别山山核桃果实品质与土壤性质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测定显示,大别山山核桃适宜生长于微酸性土壤,其果实品质与土壤性质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其中粗脂肪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粗蛋白含量与土壤有机质、水解N及有效磷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钾元素含量与土壤有效钾呈显著正相关;钠元素含量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钙元素含量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镁元素含量也与土壤pH值间具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5.
为了发掘更多与小麦溶剂保持力(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SRC)显著相关的位点,以171个小麦品种(系)组成的自然群体为材料,于2017-2018和2018-2019年度分别在扬州、高邮种植,收获后测定5%乳酸SRC、5%碳酸钠SRC、50%蔗糖SRC和水SRC,结合群体90K SNP芯片基...  相似文献   
136.
为了解大渡河沙湾至乐山段安谷水电站建设过程中浮游动物群落变化,于施工期2013-2014年和运行期2015-2016年的每年春、秋两季对主河道、左侧河网及支流浮游动物群落进行监测。结果显示,2013-2016年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263种,优势种为12种属,旋轮虫属(Philodina)为施工期、运行期共有优势种属。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658.55个/L,平均生物量为0.1102 mg/L;施工期和运行期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差异不显著,春季平均密度最高值出现在2014年(621.15个/L),秋季平均密度最高值出现在2015年(674.19个/L),2013年春、秋季的生物量均为最高(0.1324 mg/L、0.1070 mg/L),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在季节分布上差异不大。在空间分布上,支流高于主河道、左侧河网、岷江。施工期、运行期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与环境因子溶解氧(DO)、流速(V)呈负相关,与水温(WT)、氨氮(NH4+-N)、硝氮(NO3--N)、总氮(TN)、磷酸盐(H3  相似文献   
137.
为探究河南省小麦晚霜冻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分布规律,基于河南省1971-2019年111个气象站温度资料和17个农气观测站小麦发育期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终霜日的时间及极值概率分布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拔节期常年值在第73-第91日(年积日),小麦晚霜冻终日均值在第80-第95日,小麦晚霜冻害发生频率均值为0.5~4.7次·10年~(-1)。河南省大部分地区的小麦拔节期和小麦晚霜冻终日均呈提前趋势,且终霜日提前幅度更大,但1990-2019年终霜日的变异度较1971-1990年间明显增大,提示晚霜冻发生的概率可能会降低,但潜在危险可能会加剧。93.1%的站点终霜日都满足极值概率函数分布,终霜日的10年、50年、100年重现期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历史均值存在一定的差异;终霜日重现期水平与纬度、海拔均呈显著正相关,呈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由此可见,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小麦晚霜冻害的影响仍然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8.
为明确苏豫皖地区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空间分布规律,收集该区域1999-2019年间与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的研究文献及相应地点的气象数据,运用Meta分析方法建立基于气象因子驱动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模型,用ArcGIS反距离插值创建预测图,并利用2019年在江苏实际取样测定的小麦籽粒蛋白质数据予以模型验证;最后根据国家小麦品质标准进行小麦品质区划。结果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随灌浆中期的总日照时数升高而升高,随播种-孕穗、灌浆前中期的总降水量增加而降低。在苏豫皖各地处于同一气象等级条件时,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整体上从西向东呈降低趋势。采用2019年多点抽样获得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验证,发现分省拟合模型的效果较好,相对误差在-10%~0之间。苏豫皖三省中,中筋小麦主要分布在江苏省的中北部、安徽省中部少部分地区;中强筋小麦主要分布在江苏省的北部、安徽省的北部、中西部和西南部、河南省的东北部;强筋小麦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东部、西北部和西南部;江苏省的南部和中部、安徽省的东南部最适宜弱筋小麦的种植。  相似文献   
139.
用模糊综合评判法预测马尾松毛虫幼虫高峰期发生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马尾松毛虫一代、二代幼虫高峰期发生量预报的准确性,为有效防治马尾松毛虫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6个数学模型预测安徽省潜山县马尾松毛虫一代、二代幼虫高峰期的发生量,验证预报1989年、1994年、2002年和2017年一代马尾松毛虫幼虫高峰期发生量,预报结果分别为2级、4级、2级和1级,与实况级别完全吻合,预报结果准确。预报1989年、1994年、2002年和2017年二代马尾松毛虫幼虫高峰期发生量,预报结果依次是4级、5级、2级和1级。同样与实况级别全部相同。预报的准确率为100%,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一个运算简便、准确性高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40.
土壤消毒主要用于土壤病虫草害防控。过去几十年,土壤主要采用化学药品熏蒸消毒,不合理使用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土壤蒸汽消毒、火焰消毒和热水浇灌等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且存在能耗较高、灭生性强、容易破坏土壤结构等缺点。目前,土壤日晒技术受到意大利、美国、以色列等70多个国家农业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但在中国依然处于初级阶段。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土壤日晒对农业病虫草害、土壤肥力、农作物产量等方面的影响与应用,分析了土壤日晒存在的局限性,并对土壤日晒在未来农业绿色防控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