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4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87篇
林业   176篇
农学   161篇
基础科学   140篇
  270篇
综合类   706篇
农作物   88篇
水产渔业   123篇
畜牧兽医   274篇
园艺   51篇
植物保护   11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4篇
  1956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A three stage series operational pilot scale constructed wetland was built for domestic wastewater treatment with inflow of 4.5 m3/d .The mass balance method was adopted to quantify the transpor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pollutants in constructed wetland during steady state operation.It was shown that the average removal rate of CODcr was 87.14%, in which 68.45% contributed by dissimilation and 18.69% contributed by assimilation.The average removal rate of TN was 60.21% and the contributions of denitrification and microbial assimilation or plant assimilation were 53.64%, 5.39% and 1.18%, respectively.The average removal rate of TP was 59.36% and the contributions of substrates absorption and microbial assimilation or plant assimilation were 43.55%, 12.26% and 3.55%,respectively.In conclusion, microorganisms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removal of pollutants and substrates adsorption was the main approach to phosphorus removal.  相似文献   
72.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追溯应用已成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手段.确保溯源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成为追溯应用研究的重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区块链是一个综合多种技术并确保完全去中心化点对点系统完备性的完整技术方案,具有去中心化、透明化、去信任和数据不可篡改等优点,不受传统中心式技术的制约,在农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3.
黄渤海蓝点马鲛繁殖群体渔业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2016年4-5月、2017年4月在黄、渤海调查采集的350尾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繁殖群体的生物学数据,对该繁殖群体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繁殖群体的叉长范围为406~1010 mm,体重范围为533~7245 g,年龄组成为1~10龄,其中1龄与2龄个体分别占总数的39.2%与33.7%。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示其生长特性,生长参数分别为L_∞=1246.9mm,K=0.11;雌雄性比为1:1.49,3龄前雄性个体数占优势,3龄后雌性个体数占优势。蓝点马鲛的产卵期在4~6月,产卵盛期为4~5月;其绝对繁殖力范围为9.2~127.5万粒/尾,平均50.5万粒/尾;绝对繁殖力随着年龄、叉长的上升逐渐增大,7龄后出现衰退现象。蓝点马鲛的优势饵料生物为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细鳌虾(Leptochela gracilis)。与历史记录比较,蓝点马鲛低龄化、小型化现象更加突出,摄食结构改变,繁殖期提前,繁殖力水平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74.
城市寺庙集宗教文化、传统文化、建筑文化和艺术文化等多元文化于一体,完善的解说系统对于内涵丰富的城市寺庙园林来说极为重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以福州市西禅寺为例,对城市寺庙园林解说系统构建进行研究,总结出解说手段单一、解说内容不全等问题,提出增加僧人导游、佛教礼仪文化解说、二维码的利用等改进方案,以期改进现有的解说系统,发挥城市寺庙的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75.
从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采集的多花筋骨草植株不同部位中提取出昆虫蜕皮激素类似物,通过向幼虫人工饲料中添加昆虫蜕皮激素类似物的方法,研究了筋骨草中植物源蜕皮激素对杨干象2龄幼虫的杀虫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在人工饲料中加入1-3 ml的筋骨草提取物,在24天内可以杀死 58%~100%的幼虫;(2)从开花前的筋骨草中提取出的物质的杀虫效果明显优于从花期和开花后的植物中提取出的物质的杀虫作用, 其1 mL、2 mL和3 mL剂量全株提取物的杀虫效果分别达到65.22%、85.07%和98.11%(幼虫校正死亡率);(3)植株的根部提取的昆虫蜕皮激素类似物的杀虫效果要比茎部或叶部提取的好,1 mL、2 mL、3 mL剂量提取物的杀虫效果分别达到100%、98.20%和98.32%;(4)筋骨草提取物的杀虫速度较慢,处理杨干象2龄幼虫16天后杀虫率才超过50%;(5)幼虫取食加有筋骨草提取物的饲料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幼虫死亡率,16天的取食,幼虫死亡率达到80%以上。筋骨草采集地点和填加植物源蜕皮激素的方式对杀虫效果的影响较小。图3表3参21。  相似文献   
76.
木材种属鉴定具备显著的生物学与经济意义, 但传统的以显微特征观察为主的方法已不能适应高通量和精细化鉴别的需要。DNA条形码是根据特定基因片段的序列差异,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生物物种进行快速分类与鉴别的方法。近年来, DNA条形码技术已被陆续应用于木本植物及相应木材的种质鉴定, 在目标基因选择、木材DNA提取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在使用优化的微量DNA提取技术的前提下, 干燥木材中也可提取出满足扩增要求的DNA。经过生命条形码联盟等国际机构的长期努力, 确定了rbcL+ matK组合等通用植物条形码标记及ITS2等补充标记, 并建立了BOLD等数据库系统。传统的条形码序列分析主要通过BLAST比对、遗传距离分析及系统进化分析来实现, 近年来随着生物信息学的发展, DNA条码数据库不断完善, 新的数据分析方法和软件正不断涌现。文中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和实施规范的基础上, 综述国内外应用DNA条形码技术进行木材鉴别的新进展, 并着重阐述新型序列分析方法和相应的生物信息学工具。  相似文献   
77.
荔枝酒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溶剂萃取法对荔枝酒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其分析,经过NIST 02谱库检索对比,在荔枝酒中共检测出68个峰,鉴定出67种化合物。醇类和酯类是荔枝酒中香气贡献最大的两类化合物。初步得出该荔枝酒中的特征香气化合物为β-里哪醇、香叶醇和2,6-二甲基-7-辛烯-2-醇。  相似文献   
78.
TCP基因家族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植物整个生长发育阶段的调控,尤其在花器官和分生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在花生中尚无TCP相关基因的报道。为研究花生各TCP转录因子的生物调控作用,以及为进一步分析花生TCP基因提供参考信息,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全基因组水平对花生TCP家族基因进行鉴定,分析其染色体定位、系统进化、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和基因表达模式。结果分别从花生野生种和栽培种鉴定出19个和32个TCP基因,不均匀分布在9个野生种染色体和14个栽培种染色体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51个花生TCP基因可划分为亚家族Ⅰ(PCF)和亚家族Ⅱ两个亚类,其中亚家族Ⅱ包括2个分支,CINCYC/TB1。这些基因都含有高度保守的bHLH结构域,但其内含子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内含子数量及长度分布与基因的系统进化有较大关系,其中亚家族Ⅰ成员的内含子较少,亚家族Ⅱ内含子较多,且长度差异较大。表达谱分析显示,仅有7个基因在各组织中呈现显著差异性表达,其中有6个基因的差异表达与分生组织和花器官有关,推测其在花生茎尖和花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9.
Sources of resistance to head scab in Triticum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ulti-floret and single-floret injection inoculation methods were used to test 1076 accessions of Triticum for resistance to initial infection and resistance to pathogen spread within spike tissue respectively. The data obtained between years or inoculation dates were comparatively similar and were little influenced by climatic factors, especially humid condition. All the tested materials uniformly exhibited susceptibility to initial infection, but there were great differences in resistance to spread among species or cultivars. The diploid and tetraploid wheats were severely susceptible. Only 30 genotypes of common wheat of T. aestivum concv. vulgare showed high resistance to spread.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high spread resistance existed in these landraces which were distributed in Zhejiang, Hubei, Hunan, Jiangsu provinces and Shanghai City, Guizhou, Sichuan and Yunnan provinces ranked second. The majority of wheat landraces from Hebei, Shanxi, Shaanxi Province and Beijing City showed susceptibility or high susceptibility. No resistance was found in Tibetian wheat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80.
刘驰  秦钢  张月雄  马增凤  韦敏益  李振经  岑贞陆  颜群  黄大辉 《种子》2020,(2):131-133,F0003
桂野丰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感温型常规优质常规稻新品种。该品种粒型长,株型集散适中、剑叶直、分蘖力强、耐寒性较强、茎杆粗壮、抗倒力强、穗长适中、穗大粒多、着粒密、熟期转色好、有特殊的玉兰香味。米质达部颁2级,平均单产442.3~465.6 kg·hm^-2。2017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广西桂北、桂中和桂南作早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