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1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359篇
林业   257篇
农学   331篇
基础科学   202篇
  502篇
综合类   1212篇
农作物   249篇
水产渔业   227篇
畜牧兽医   493篇
园艺   189篇
植物保护   20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方差分析法和高稳系数(HSC)法,对2008-2009年福州地区常见的苦瓜品种多点比较试验的产量结果进行了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佳玉苦瓜平均折合产量最高为3 008.4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0.41%;产量主效应值最高,为2.314,高稳系数最大,为95.25.综合评价认为,佳玉苦瓜丰产性显著,稳定性好,适应性广,可加强示范和研究,以便进一步在福建省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2.
枇杷种质资源枝梢与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内不同来源地的240份枇杷种质资源的枝梢与叶片主要性状进行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枇杷的中心枝长度、中心枝粗度、侧枝长度、侧枝粗度、叶片长度和叶片宽度都存在丰富的多样性;性状相关性分析显示,枇杷中心枝长度和粗度之间、侧枝长度和粗度之间、叶片长度和宽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国外枇杷种质的中心枝和侧枝总体水平比国内的细小,叶片长、宽度则均比国内的大;栽培种在表型特征上表现为枝长叶大,其中心枝长度、中心枝粗度、侧枝长度、侧枝粗度、叶片长度和叶片宽度均大于野生种和野生近缘种;红肉和白肉枇杷的中心枝长度、中心枝粗度、侧枝长度、侧枝粗度、叶片长度和叶片宽度差异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83.
枇杷种质资源果实若干性状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224份枇杷种质果实11个性状的分布情况及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枇杷种质资源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食率、果实纵经、果实横径、果实侧径、果形指数、萼片长度、萼片基部宽度、萼筒宽度和深度等11个性状存在广泛的分布,变异系数在11.81%~48.92%之间,分布区间以单果重为最大,果形指数为最小;(2)果形指数不能完全反映果实形状;果形指数在0.91~1.10之间的种质果形最为丰富;(3)单果重与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萼片长度、萼片基部宽度、萼筒深度、可食率及果形指数等8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食率与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萼片长度、萼片基部宽度、萼筒深度及果形指数等8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果形指数与果实纵经、单果重、萼筒深度、可食率等4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4.
枇杷种质资源果实锈斑病抗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内251份枇杷种质资源的果实锈斑病抗性进行了调查评价。结果表明:141份枇杷种质资源对果实锈斑病抗性表现中等,59份资源抗性弱,51份资源抗性强,其中大坡顶2号、大坡项3号、豆枇杷、笃山枇杷(2)、笃山晚熟、埂坡2号、麻栗坡枇杷、沙锅酸、沙锅寨1号、天星桥1亏、兴安1号、兴安4号、以且枇杷和重瓣枇杷等14份资源抗性极强,未发生锈斑;来源于西班牙的资源病情指数极显著地高于其他来源地的资源,来源于贵州和云南的资源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其他来源地的资源;野生资源的抗性极显著地优于栽培资源;红肉类型种质资源的抗性极显著地优于白肉类型。  相似文献   
85.
研究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联合收割机割台总成的虚拟装配.根据产品的装配结构模型,生成了联合收割机割台总成的装配结构树;采用UG建立了割台总成零部件的三维数字模型,导入到数字制造仿真软件,建立了总成各零部件的约束及装配关系,对割台总成进行了虚拟装配.  相似文献   
86.
杨辉霞  王芳  单雷  毕玉平 《大豆科学》2003,22(4):296-300
简要介绍了大豆的两类主要贮藏蛋白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基因的组织、结构和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编码大豆球蛋白5种亚基的基因均已被克隆,Gy1和Gy2紧密连锁,Gy3、Gy4和Gy5分别位于不同染色体上,每个基因都包含四个外显子和三个内含子,其外显子的同源性很高,其调控序列也具较强的保守性。β—伴大豆球蛋白的基因为至少15个成员的大家族,至少分布在两条染色体上,主要集β—于三个区域,它们之间的同源性很高,但各亚基都有其独特的表达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   
87.
云南晒青绿毛茶的微生物固态发酵及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33  
研究了添加外源优势菌种固态发酵云南晒青绿茶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主要的化学品质成分含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多酚类、儿茶素、茶红素、茶褐素、寡糖和多糖的变化最明显。发酵40天后,多酚类物质下降了约60%,儿茶素类下降了80%,黄酮类下降了55%,茶红素下降了90%,水溶性寡糖下降了65%,水浸出物下降了25%,而茶黄素、水溶性总糖和灰分的变化不大。但茶褐素类物质增加了4.5倍,水溶性多糖也增加了5.7倍。这说明多酚类物质、儿茶素、茶红素、茶褐素类、寡糖及多糖类物质可作为云南普洱茶的特征成分用于品质判定。实验结果还表明,利用优势菌种发酵晒青绿茶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熟普洱茶,其理化成分含量可达到陈年普洱茶的水平。实验结果同时还表明,离开了微生物和湿热作用,晒青绿茶是难以形成普洱茶特有品质风格的。  相似文献   
88.
A chemical study on the extracts of soft coral Lemnalia bournei resulted in the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ix new bicyclic diterpene glycosides including three new lemnaboursides E–G (1–3), and three new lemnadiolboursides A–C (4–6), along with three known lemnaboursides (7–9).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detailed spectroscopic analysis, ECD analysis, chemical methods, and comparison with the literature data. Lemnadiolboursides A–C (4–6) contained a lemnal-1(10)-ene-7,12-diol moiety compared with the lemnaboursides. All these compounds were evaluated fo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cell growth inhibition of A549, Hela, HepG2, and CCRF-CEM cancer cell lines; and inhibition of LPS-induced NO production in RAW264.7 macrophag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mpounds 1, 2, and 4–6 exhibite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Bacillus subtilis (MIC 4–16 μg/mL); compounds 1–9 displayed low cytotoxicity on the CCRF-CEM cell lines (IC50 10.44–27.40 µM); and compounds 1, 2, and 5 showed weak inhibition against LPS-induced NO production (IC50 21.56–28.06 μM).  相似文献   
89.
高产水平下水肥耦合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黄淮麦区冬小麦的高产机理,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同梯度的水肥耦合模式,分析了高产水平下旗叶光合特性与籽粒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模式的水肥耦合对旗叶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不同,总体表现为土壤水分的处理效应大于施氮量的效应.旗叶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5)均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而升高,表现为W3(充足水分)>W2(适宜水分)>W1(自然降水),差异达显著水平.胞间CO2浓度(Ci)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的氮肥处理,旗叶Pn和Gs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表现为N3(270 kg·hm-2)>N2(195 kg·hm-2)>N1(CK),Ci在不同水分条件下与施氮量的关系不尽相同.不同水肥耦合模式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表现为W2>W3>W1,并以W2N2为最高,不同处理组合的籽粒产量亦以W2N2为最高.表明高产条件下W2N2水肥组合应是高产高效的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90.
湖南水稻主推品种对旱稻孢囊线虫的抗性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旱稻孢囊线虫是一种水稻上重要的病原线虫。筛选抗虫种质资源对抗病品种的选育至关重要。【方法】通过室内二龄幼虫接种和田间自然病圃鉴定,以单株平均孢囊数、相对抗病指数和繁殖系数法评价了湖南省51个主推的水稻品种对旱稻孢囊线虫的抗性。【结果】在供试水稻品种中未发现有免疫和高抗品种。室内接种条件下,在24个中稻品种中,依据单株平均孢囊数评价,仅广两优2010表现为抗;依据相对抗病指数评价,广两优2010、准两优527、广两优1128 3个品种为抗;在27个晚稻品种中,依据单株平均孢囊数评价,盛泰优9712、准两优608、农香优204、岳优9264、岳优3700、中浙优1号、岳优27、湘晚糯1号、贺优50、Y两优9918共10个品种为抗;而依据相对抗病指数评价,湘晚糯1号、贺优50、Y两优9918表现为中感。在田间自然病圃条件下,依据繁殖系数Pf/Pi评价,筛选出9个晚稻抗性品种,鉴定结果与室内接种相对抗病指数法基本一致。【结论】室内接种相对抗病指数法可以作为评价水稻品种对旱稻孢囊线虫抗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