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5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359篇
林业   257篇
农学   331篇
基础科学   202篇
  502篇
综合类   1212篇
农作物   251篇
水产渔业   227篇
畜牧兽医   494篇
园艺   189篇
植物保护   20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计算机软件教学视频课件是在进行视频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辅助工具,根据计算机软件类教学特点要求,其课件设计也呈现出了一些特殊性——实践性、持续性、组织层次性、媒体多样性等.文章以开发设计计算机软件教学视频课件为主要内容,从视频教学特点、当前课件制作问题以及高质量的课件制作思路三个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为教师制作高质量、高可用的视频课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2.
中国自然保护区多处于地理位置偏僻的贫困落后地区,且在有关法律条文规定下,居民对保护区内资源利用受限,特别是核心区和缓冲区中众多的社区居民给自然保护区管理带来压力,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文中通过对重点区域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居民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居民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和自然资源依赖程度的差异,并针对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人口众多、经济水平受限等,提出降低保护区内人口密度、多形式提高居民收入、发展生态旅游和加强可持续经营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3.
Li  Shan  Yang  Yuechao  Li  Yuncong  Gao  Bin  Tang  Yafu  Xie  Jiazhuo  Zhao  Hongcheng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2020,20(3):1454-1467
Purpose

Crops grow poorly in saline-sodic soils, and the productivity of these soils can be dramatically improved with proper amendments. Current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either organic or inorganic soil amendments, whereas few studies address options of combining organic and inorganic amendment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new organic and inorganic soil amendments which can lower the soil pH, replace sodium, and improve soil structure.

Materials and methods

Polyhalite (PL), microporous potassium-silicon-calcium mineral fertilizer (MF), furfural residue (FR), and fulvic acid (FA) were mixed with four different ratios to produce organic and inorganic soil amendments: PLFR, PLFA, MFFR, and MFFA. And their optimum mixing ratios were determined by comparing the potassium, calcium concentrations, and pH of filtrate after dissolution. Then, a leaching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by packing mixtures (mass ratio of soil to amendment = 219:1, equivalent to 13 t/hm2) of the saline-sodic soil with each one of these amendments plus two contrasts, gypsum (GP), and no amendment (CK). And the remediation effect was compared by pH, EC, ESP, texture, organic recombination degree of clay,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water-stable aggregates fraction, and enzyme (urease, 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catalase) activities of soil.

Results and discussion

After four times leaching experiment, soil treated with PLFR had lower pH and 25.86% lower exchangeable sodium than untreated soils. The water-stable small macroaggregate fractions and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the MFFR-treated soi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133% and 31%, respectively. Also, the total soil and heavy fraction organic carbons of the soils treated with MFFR in addition to its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treatments.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MFFR has more potential as a soil amendment to improve soil structure and quality and thus help in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saline-sodic lands for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134.
安徽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充分利用秸秆养分资源对于农田养分投入的合理分配具有重要意义。评估全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当季有效养分替代化肥潜力,可为安徽省减肥增效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安徽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花生和油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安徽省统计数据和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对2017年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数量、秸秆还田率以及还田当季养分利用率进行估算,明晰了全省化肥减施潜力。结果表明:2017年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为4 699.9万t,秸秆资源分布上呈北部和中部较多、南部最少的特征。秸秆养分资源总量为124.8万t,N、P_2O_5和K_2O分别为38.1万t、11.4万t和75.3万t,分别占全省主要农作物养分需求的40.1%、32.1%和68.9%。理论上,秸秆全量还田,且养分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秸秆养分替代化肥潜力大。但秸秆养分N、P_2O_5和K_2O当季利用率分别为38.9%、52.3%和69.9%,实际秸秆N、P_2O_5和K_2O养分还田量仅占主要农作物养分需求的15.6%、16.8%和48.2%,分别占农田养分总投入量的8.6%、6.4%和41.4%。通过秸秆还田,全省可减施化肥63.3万t,减施比例为19.8%, N、P_2O_5和K_2O减施比例分别为11.4%、17.2%、40.7%。进一步提高秸秆还田率和当季养分释放率,是推进全省化肥减施增效的有利手段。  相似文献   
135.
为了探究β-伴大豆球蛋白(7S)中α和α′亚基缺失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特性的影响,该文以东农47(对照)和3种不同蛋白亚基缺失型(α缺失、α′缺失以及α、α′缺失)大豆为原料提取大豆分离蛋白(SoyProteinIsolate,SPI),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技术分析其亚基组成,然后制备乳状液并测定乳化活性指数(Emulsifying Activity Index,EAI)、ζ-电位、粒径、微观结构、稳定动力学指数(Turbiscan Stability Index,TSI)及界面蛋白吸附量。结果表明:α′亚基缺失型SPI乳状液乳化活性指数最大,为87.59 m2/g;ζ-电位绝对值最大,为47.7 mV;粒径最小,为2.223μm;显微结构显示其分子最小且分布最均匀,稳定动力学指数最小;界面蛋白吸附量最大,为31.40%。4种不同SPI乳状液的稳定性结果由大到小为α′亚基缺失型、东农47、α亚基缺失型、α和α′亚基缺失型。研究结果可为高乳化性大豆蛋白系列产品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6.
  【目的】  水稻秸秆和紫云英是稻田系统重要的原位有机肥源,明确长期连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后水稻增产趋势、养分积累和土壤肥力变化特征,以便对秸秆和绿肥资源进行综合利用。  【方法】  本试验为3年连续大田试验 (2016―2018年),以双季稻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处理:1)早、晚稻秸秆不还田,冬季不种植紫云英 (CK);2)早、晚稻秸秆全量还田,冬季不种植紫云英,即秸秆单独还田 (T1);3)早、晚稻秸秆全量还田,冬季种植紫云英,即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 (T2)。各处理均施用等量化肥。  【结果】  相对于对照,连续秸秆单独还田和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周年轮作下水稻产量分别增加1.93%~9.15%和1.34%~12.48%,且连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周年增产效果随着试验年份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年份间水稻产量变异系数和可持续性指数分析表明,连续秸秆单独还田和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均有利于双季稻持续性高产稳产,其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效果优于秸秆单独还田。连续3年6季还田后,秸秆单独还田和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92%和11.10%,其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处理比秸秆单独还田处理高76.47%。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连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不仅有利于早稻氮、磷、钾养分积累,对晚稻养分积累也有一定的后效作用。与试验初始土壤养分含量相比,2018年晚稻收获后,对照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了9.03%、11.11%、3.87%和10.57%。而相对于对照,连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20.51%、25.00%、24.16%和20.37%;相对于秸秆单独还田处理有机碳、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2.73%、7.14%和14.19%。  【结论】  在双季稻轮作系统中,连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有利于早稻和晚稻获得高产和稳产,同时增加早稻氮、磷、钾养分积累,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是综合利用秸秆和绿肥资源较好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方式的酸化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发育的影响。选择1日龄、体重接近的健康白羽肉鸡512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正常对照组(NC组)饲喂基础饲粮和基础饮用水,阳性对照组(PC组)饲喂基础饲粮+20 mg/kg维吉尼亚霉素和基础饮用水,饮水酸化剂组(WA组)饲喂基础饲粮和基础饮用水中添加0.1%酸化剂,饲粮酸化剂组(FA组)饲喂基础饲粮+0.2%酸化剂和基础饮用水。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NC组相比,WA和FA组的欧洲效益指数显著提高(P<0.05),且与PC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NC组相比,FA组的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2)与NC组相比,WA和FA组的21日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21和42日龄十二指肠绒隐比显著提高(P<0.05),且与PC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NC组相比,FA组的42日龄空肠绒隐比显著提高(P<0.05),21日龄回肠绒隐比显著提高(P<0.05),且与PC组无显著差异(P>0.05)。3)与NC组相比,FA组的...  相似文献   
138.
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为评价单元,采用最优组合赋权法、协调度评价模型、聚类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1989—2008年间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9—2008年间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其耕地投入强度和利用效益对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影响较大;省域范围内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呈现4级分布,河南北部、东部、南部地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中部次之,西部相对较低;区域间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益差异明显,且出现错位发展。1989—2008年间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平原地区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山地丘陵地区,且向山地丘陵地区不断扩展,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9.
从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方面阐述了国内外作物生产管理系统研究的发展动态和进展。  相似文献   
140.
昆明市区蝴蝶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给蝴蝶资源开发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于2004年3月至2007年5月对昆明市区蝴蝶群落进行了调查.采用a-多样性测度和G-F指数方法对蝴蝶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指数以夏季最高,为63;全年以蛱蝶科(Nymphalidae)丰富度最高,为18;春、夏两季优势种分别为卓瞿眼蝶(Ypthima zodiac Butler)和苎麻珍堞(Acraea issoria (Hubner)),秋季优势种为橙黄豆粉堞(Colias fieldii Ménétriès)和大绢斑蝶指名亚种(Parantica sita sita(Kollar)),冬季优势种为东方菜粉蝶(Pieris canidia (Sparrman))和矍眼蝶(Ypthima balda (Fab-ricius)),全年优势种为卓瞿眼蝶(Ypthima zodiacc);物种多样性指数、F指数和G指数均以夏季最高,分别为3.57、10.97和3.59;均匀度指数以冬季最高,为0.345.昆明市区蝴堞群落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群落特征与距主城区距离有关,距离越远,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