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0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林业   118篇
农学   85篇
基础科学   137篇
  157篇
综合类   773篇
农作物   120篇
水产渔业   107篇
畜牧兽医   178篇
园艺   100篇
植物保护   6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2篇
  198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探究干旱胁迫对小蓬竹光合生理的影响,对小蓬竹抗旱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进而为其保育措施、科学栽培和水分管理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小蓬竹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设置轻度干旱(LD)、中度干旱(MD)和重度干旱(SD)3个胁迫水平及对照(CK),对不同水分条件下小蓬竹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和光响应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蓬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在所有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气体交换性指标显示,小蓬竹叶片光合速率(Pn)在LD处理下略高于对照CK,其他参数变化极不显著;MD及SD处理下净光合速率逐渐下降,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逐渐降低,胞间CO2浓度(Ci)逐渐升高.光响应特征参数显示,与CK相比,LD时各参数变化轻微,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初始量子效率(α)、表观量子效率(AQE)、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以及光饱和点(LSP)逐渐下降,光补偿点(LCP)逐渐升高,暗呼吸速率(Rd)与CK差异不明显.说明,小蓬竹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并且对轻度干旱(LD)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分析已知苹果(Malus×domestica)MADS-box基因基本信息,研究其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情况。【方法】利用NCBI数据库查询并获得苹果MADS-box基因,采用CLC Combined Workbench version 6、WebLogo 3、MEGA4.1、MapInspect和MEME等软件对其蛋白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RT-PCR技术研究MdMADS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共得到26个苹果MADS-box基因。MADS-box结构域分析显示,氨基酸10(I)、16-19(RQVT)、22-23(KR)、29-31(KKA)、33(E)、37-39(LCD)、42(V)和48(S)是保守不变的。保守元件分析表明,苹果MADS-box基因包含4个保守元件:元件1、3为MADS盒;元件2、4为K盒。所有苹果MADS-box蛋白都包含有MADS盒(除MdMADS9)和K盒。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苹果MADS基因共分为5个亚组。MdMADS1、3、4、6、7、8、11、18属于SEP亚组;MdMADS2、5、12属于AP1亚组;MdMADS10、14、15、19、22和MdAGL属于AG亚组;MdMADS16、17、21、MdSOC1、MdSOC1a和MdSOC1c属于SOC1亚组;MdMADS13、23和MdPI属于AP3亚组;MdMADS20属于SVP亚组。染色体定位分析显示,MdMADS在8号染色体上分布最多,共有4个;其次是染色体2、14和17,均分布3个;染色体1、5、6、7、11和16均分布1个;染色体3、4、12和15则没有分布。RT-PCR结果分析显示,SEP和AGL亚组表达模式较为一致,主要在花和果实中表达;AP1亚组除在花和果实中表达外,在其它组织器官中也有表达。【结论】苹果MADS-box基因结构高度保守,多数成员参与调控花和果实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93.
不同氮肥水平下玉米与龙葵竞争吸收镉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处理对玉米镉 (Cd) 积累的影响及其生理响应机制,为今后利用玉米–龙葵间作模式进行植物修复时合理使用氮肥、减少修复成本及环境污染奠定基础。 【方法】 以Cd超积累植物龙葵 (Solanum nigrum L.) 与玉米为供试材料,取Cd污染浓度为2.79 mg/kg的供试土壤,采用温室盆栽试验,设置玉米单作及玉米、龙葵竞争模式下3个不同氮肥用量处理,分别为不施肥、N 0.1 g/kg、N 0.2 g/kg,研究施氮量对玉米、龙葵的生长以及各器官吸收积累Cd的影响。 【结果】 施用氮肥能提高玉米和龙葵各器官的生物量,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龙葵和玉米的生物量均显著性增加,高施氮量处理下龙葵根、茎、叶、籽粒生物量增量最大,分别增加了47.2%、51.0%、25.3%、63.2%;玉米根、茎、叶、籽粒生物量分别增加了35.5%、17.0%、76.2%、112%。不同氮肥用量处理下,龙葵各器官中Cd含量显著性增加,同时与其竞争的玉米各器官Cd含量显著性下降。玉米与龙葵竞争模式下高施氮量处理的龙葵根、茎、叶、籽粒中Cd含量分别增加了23.2%、41.2%、12.3%、45.3%;玉米根、茎、叶、籽粒中Cd含量分别下降了49.2%、38.0%、42.8%、19.5%。高施氮量处理下,龙葵各器官Cd累积量显著性增加,根、茎、叶、籽粒中Cd累积量分别增加85.6%、88.4%、131%、159%;同时玉米各器官Cd累积量显著性降低,茎、叶、籽粒中Cd累积量分别下降12.2%、34.8%、79.5%。高施氮量处理下,玉米与龙葵竞争模式下龙葵富集系数增加113%,转运系数增加15.1%;玉米的富集系数降低25.7%,转运系数降低15.2%。玉米与龙葵竞争模式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龙葵对Cd的吸收转运能力增强,玉米对Cd的吸收转运能力受到抑制。因此,Cd污染土壤中,通过玉米–龙葵间作处理并适当提高施氮量,能够促进龙葵的生长和地上部Cd的积累能力。这一研究结果旨在为修复污染土壤,提高修复效率以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结论】 玉米与龙葵竞争模式下,0.2 g/kg的施氮量能够促进龙葵对Cd的吸收转运,降低Cd在玉米各器官的累积,并提高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达到边生产边修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4.
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南非进口的鲜橙和鲜葡萄中截获的3头卷蛾幼虫进行分子鉴定,采用通用引物LC01490/HC02198对其线粒体C0I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与GenBank数据库和DNA条形码数据库BOLDSYSTEMS v3中的已知序列比对,结果与GenBank中20条苹果异胫小卷蛾的序列同源性达99%以上,与BOLDSYSTEMS v3中46条苹果异胫小卷蛾的序列同源性达99%.结合幼虫的形态特征,综合判定该幼虫为苹果异胫小卷蛾Thaumatotibia leucotreta.  相似文献   
95.
为了设计出适宜的保险产品满足安徽省对农业保险产品的需求,建立了ARIMA时间序列模型,将安徽省各市的水稻气象产量和趋势产量分离,得到各市的水稻气象产量减产率,使用固定时间和个体效应的回归模型将气象产量和各月份月平均温度进行回归分析,得到1年12个月份中影响水稻生产的关键月份;再根据从安徽省中选取的9个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城市关键月份的月平均气温,分别使用Probit模型二值回归的方法确定每个城市关键月份月平均气温影响水稻生产的触发值,并拟合各市的气象单产分布确定Lognormal或Weibull分布模型的参数后带入保费计算公式得到各市水稻气象保险费率;最后,根据4月、7月触发值以及费率进行区划分析,将安徽大致分为自北至南3个区域,设计出一款便捷、简易的农业保险产品,有助于该保险产品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6.
我国北方大面积干旱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迟鹏  张升堂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464-11466
2010~2011年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发生大面积持续干旱,部分地区干旱程度达到了特大干旱。资料显示,至今旱情仍来得到有效缓解。根据相关资料,分析了干旱发生过程中气温的异常、降水量的明显变化以及大气环流等原因。结果表明,2010—2011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温度偏低、降水量明显减少、大气环流场异常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是造成干旱灾害的主要原因,并揭示了温度、降水量、大气环流等原因与“拉尼娜”现象的关系,说明“拉尼娜”现象间接地造成此次旱灾。  相似文献   
97.
2008年在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北部的北安市(47.53°N,126.16°E)和依安县(47.45°N,125.13°E)所在的乌裕尔河阶地上的寒均腐土地区,进一步观察了7个土壤剖面,发现其中有3个剖面具有变性特征。其母质有第四系中更新世(Qp2)黄土性冲-湖积物,和白垩系的泥页岩风化物(K2)。诊断特征:全剖面黏粒(<2μm)含量330~480 g.kg-1;心土层棱柱状结构破碎成棱块状;可见楔形结构,或滑擦面;旱季土壤开裂,冻融期和雨季闭合。线膨胀系数可高达0.19 cm.cm-1,土壤代换量在34~37 cmol.kg-1之间。黏土矿物以伊蒙混层、蒙皂石为主,控制层段的蒙皂石总量约占66%~70%。按美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符合变性土纲的鉴定标准,将其划归寒变性土亚纲(Cryerts),其中土类有简育寒变性土(Haplocryerts),亚类有典型简育寒变性土(Typic Haplocryerts)和艳色简育寒变性土(Chromic Haplocryerts)。研究认为,本地的寒变性土主要是由于原母质和某些寒均腐土的心土层累积了大量膨胀性的伊蒙混层和蒙皂石黏土矿物,在干湿交替的气候和加速土壤侵蚀等综合因素影...  相似文献   
98.
为了研究郁金散加减方对长白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效果,从张家口顺德猪场选取患有传染性胃肠炎的成年长白猪20头,随机分为郁金散加减方低剂量组、郁金散加减方高剂量组、西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头。郁金散加减方组每天灌服郁金散方剂,早晚各1次,低、高剂量组分别按6、7mL/kg体重给药;西药组每天灌服金刚乙胺,颈部皮下注射氟苯尼考,早晚各1次;对照组正常饲喂,不给药。7d后观察临床症状和生长性能,测定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血清免疫指标及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郁金散加减方组和西药组病猪反应灵敏,体温正常,进食量增加,粪便恢复正常。低、高剂量组和西药组治愈率分别为80%、90%和60%,郁金散加减方的治疗效果优于西药治疗。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能极显著提高猪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1),极显著降低料重比(P<0.01);3个给药组均能极显著降低血尿素氮(BUN)、丙二醛(MDA)和白细胞数量(WBC)(P<0.01),极显著提高血清钾(K)、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1),但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高剂量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极显著高于低剂量组、西药组和对照组(P<0.01)。表明郁金散加减方对长白猪传染性胃肠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郁金散加减方高剂量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9.
利用福建53年雨季(5~6月)66个常规气象站月降水资料、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格点资料及NOAA海温重建资料,使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奇异值分解(SVD)、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福建雨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福建雨季的降水在空间上表现一致,即全省旱或全省涝;但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匀分布的第二类分布特征,即南旱北涝或南涝北旱。通过分析南北不均匀分布异常年的同期、前期大气环流和海洋特征,发现南旱北涝年近地面层温度场分布呈显著的北冷南暖特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且位置偏南,副高北侧低层较强的西南风将暖湿水汽输送到较北位置,此时南海夏季风强度偏弱,赤道中东太平洋为异常冷水覆盖;前期冬季乌拉尔山阻高偏强、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偏大、强度偏强、西伸点偏西,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高而西风漂流区海温偏低。南涝北旱年则基本反之。研究结果揭示了福建省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气象基础,对农事安排与防旱抗涝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
山西中部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碳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49个土壤剖面和411个土壤样品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山西中部7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天然山杨林TS、天然落叶松林TL、天然侧柏林TC、天然辽东栎林TD、天然油松林TY、人工油松林RY、人工刺槐林RC)的土壤有机碳(SOC)密度及其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如下:(1)7种森林植被类型的土壤容重总体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91~1.27 g cm-3。(2)各森林植被类型SOC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少,二者之间的关系可用指数函数描述(P<0.001),在30cm处的各森林植被类型SOC含量减幅最大,天然林的SOC含量均高于人工林。(3)各森林植被类型之间的SOC总密度变化范围为5.50~11.82kg m-2,表现为TL>TY>TD>TS>TC>RC>RY。(4)各森林植被类型SOC主要集中在0~50cm以上的土体中,分别占到土壤总有机碳密度的70.40%(TS)、67.19%(TL)、92.61%(TC)、66.86%(TD)、71.66%(TY)、95.63%(RY)和53.74%(RC)。天然林SOC密度均大于人工林,这也意味着人工林在提高土壤SOC密度方面还具有巨大潜力,如果对该地区人工林进行长期严格封育管理,人工林将是这一地区一个巨大的碳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