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70篇
  免费   1910篇
  国内免费   3320篇
林业   3276篇
农学   3483篇
基础科学   2100篇
  4887篇
综合类   12354篇
农作物   2129篇
水产渔业   1458篇
畜牧兽医   5168篇
园艺   1529篇
植物保护   1816篇
  2024年   166篇
  2023年   588篇
  2022年   1262篇
  2021年   1549篇
  2020年   1392篇
  2019年   1433篇
  2018年   965篇
  2017年   1479篇
  2016年   1139篇
  2015年   1487篇
  2014年   1608篇
  2013年   1949篇
  2012年   2388篇
  2011年   2476篇
  2010年   2312篇
  2009年   2191篇
  2008年   1972篇
  2007年   1917篇
  2006年   1589篇
  2005年   1278篇
  2004年   715篇
  2003年   669篇
  2002年   844篇
  2001年   776篇
  2000年   658篇
  1999年   556篇
  1998年   379篇
  1997年   367篇
  1996年   303篇
  1995年   276篇
  1994年   284篇
  1993年   191篇
  1992年   204篇
  1991年   189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100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4篇
  1962年   7篇
  1957年   10篇
  1956年   14篇
  195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分析研究了重庆市北暗区岩溶槽谷鸡公山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主要物理性质,认为随着岩溶地区土地由自然林地向草坡地、人工林地、菜地、耕地转换,土壤砂化严重,土壤容重增加,总孔隙度,尤其是非毛管孔隙度明显降低,用干筛测得的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结构相差不大,而用湿筛测得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相差较大,团聚体结构破坏率较大。随着岩溶地区土地由菜地、耕地向撂荒地转换,土壤各项物理指标都有改善。在此基础上认为,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坏与石漠化形成过程有相互促进的正反馈关系,在退化方向和阶段上具有一致性和同步性,但土地撂荒后可以较大程度的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912.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太湖典型地区耕层土壤全氮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适用于研究区域土壤全氮制图的最佳邻域,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块段克立格(Block Kriging)法绘制了土壤全氮含量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土壤全氮的空间变异性在40km步长变化域上表现为明显的各向同性,超出这个范围,土壤全氮空间变异的各向异性明显增强,以40km步长变化域上土壤全氮的空间结构特征作为Kriging插值依据有助于提高制图精度。制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全氮含量在江阴和宜兴两市境内普遍较高,锡山和武进两市相对较低;且高值斑块区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的圩田区,这是人为施肥和土壤特性共同影响的结果。Kriging估值标准差分布图可为评价和提高制图精度提供十分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913.
我国东北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的估算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有机碳库(Soilorganiccarbonpool)是陆地碳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陆地碳循环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据估计,全球大约有15 0 0Gt碳是以有机质形态存在于土壤中[1] ,因此,土壤有机碳库量的微小变化,都会对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及全球气候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土壤有机碳含量  相似文献   
914.
发生分类淋溶土与系统分类参比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最新建立的中国 1∶10 0万土壤数据库 ,研究了我国发生分类淋溶土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参比及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下的空间分布和数量特征。结果表明 ,我国发生分类淋溶土总面积为10 5 975 7.8km2 ,分布规律明显 ;与系统分类参比 ,发生分类淋溶土分属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4个土纲 ,即淋溶土、雏形土、新成土和灰土 ,它们分别占发生分类淋溶土总面积的 72 .8%、2 6 .1%、1.0 %、0 .1% ,其中包含系统分类的 2 5个土类和 4 7个亚类 ,参比关系复杂 ,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分析发生分类某一类型土壤分属于系统分类不同类型的面积比例及其标准偏差 ,结果表明土壤参比的单元级别越低 ,越易于参比和把握。为了使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更实用、更易于普及 ,深入开展土壤基层分类研究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是必要的 ,也是十分迫切的。研究结果对于土壤类型的正确参比、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应用与发展 ,具有很好的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15.
UV-B增加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模拟紫外辐射增加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UV-B增加,导致株高变矮,叶面积降低,绿叶数、叶龄下降,干物重减少,发育期延迟,产量降低,玉米叶片类黄酮含量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这些变化具有随生育期不同而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16.
云南玉米需水规律及灌溉效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玉米苗期控水试验和玉米需水量田间试验,分析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和灌溉对出苗率、成活率、有效株数和玉米产量经济性状的影响,得到了云南玉米生长季内各月平均日需水量和玉米作物系数。研究认为,苗期灌溉或降水条件好能确保基本的有效株数,促进营养生长;在光照条件好但干旱缺水年份,灌溉的增产效益十分突出;但在干旱缺水影响较小的条件下,玉米灌溉的增产效益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17.
典型黑土pH值变化对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采用室内培养实验的方法,控制典型黑土样品的酸碱度值,探讨典型黑土中Cu、Zn、Mn、P和Fe等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与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pH值变化0.5个单位左右,有效态铜含量变化约0.5~1倍;有效态锰含量变化约3~5倍;有效态锌含量变化9~15倍之多;有效态磷含量变化约1.5~2倍;有效态铁含量变化约3~4倍。说明精确掌握土壤的酸碱度值对于土壤诊断、合理施肥、提高作物产量和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18.
小流域群众水土保持心理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石节子沟小流域群众水土保持心理状态、社会经济情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认为水土流失区群众的粮食情结和小农经济思想是影响小流域持续发展的主要心理和思想障碍。提出了石节子沟小流域以基本农田建设为突破口 ,以水土保持常规措施为手段 ,以基础结构建设为基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小流域持续发展方案。  相似文献   
919.
垦利县冬小麦面积的卫星遥感与分布动态监测技术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应用陆地卫星TM资料和遥感图像处理ENVI3.2软件,以监督分类波谱角法、人机交互等方法提取冬小麦面积及分布信息。采用图像复合分类监测、比值(差值)图像监测、分类结果叠加监测和信息复合人机交互目视提取等方法研究了垦利县1987~1998年冬小麦播种面积及其空间分布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垦利县冬小麦播种面积呈不断增加的趋势,11年间共增加了11 264.5 hm2,其中从1992~1996年增加幅度较大。麦田面积的增加主要在垦利县中部和靠近黄河口的两侧地区,其减少则主要分布于西南和东北两个原小麦集中分布区。研究结果为该县冬小麦生产的管理及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0.
榆林沟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黄河中游第 4期试点流域——榆林沟流域水土资源与环境优势、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所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该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途径 ,并通过措施的对位配置 ,对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实际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