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50篇
  免费   1760篇
  国内免费   3327篇
林业   3139篇
农学   3375篇
基础科学   2028篇
  4001篇
综合类   14249篇
农作物   2146篇
水产渔业   1341篇
畜牧兽医   5530篇
园艺   2144篇
植物保护   1684篇
  2024年   205篇
  2023年   596篇
  2022年   1345篇
  2021年   1509篇
  2020年   1395篇
  2019年   1433篇
  2018年   1010篇
  2017年   1430篇
  2016年   1200篇
  2015年   1669篇
  2014年   1781篇
  2013年   2064篇
  2012年   2767篇
  2011年   2881篇
  2010年   2804篇
  2009年   2531篇
  2008年   2319篇
  2007年   2099篇
  2006年   1788篇
  2005年   1378篇
  2004年   769篇
  2003年   645篇
  2002年   695篇
  2001年   625篇
  2000年   531篇
  1999年   427篇
  1998年   278篇
  1997年   253篇
  1996年   202篇
  1995年   180篇
  1994年   156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8篇
  1956年   15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利用来自不同育种环境的10份白菜型冬油菜材料,通过半致死温度的测定分析其抗寒性与环境的关系,并利用不同浓度DNA甲基化抑制剂5-azaC处理,分析DNA去甲基化对白菜型冬油菜DNA整体甲基化水平及低温胁迫下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种环境选育的材料,其半致死温度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材料2018-FJT、DT-7、DT-9与MXW-1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6.04℃、-15.98℃、-15.63℃、-15.04℃;材料CT-2360、CT-2380、CT-2400、CT-2420、CT-2440、CT-2460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1.32℃、-11.6℃、-11.42℃、-11.44℃、-12.97℃、-13.28℃。依据半致死温度,10个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2018-FJTDT-7DT-9MXW-1CT-2460CT-2400CT-2380CT-2420CT-2440CT-2360。抗寒性的形成与育成环境的纬度和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选择抗寒性及产地不同的4个材料CT-2360、MXW-1、2018-FJT、DT-7进行生理测定,结果表明,1 000μmol·L~(-1) 5-azaC处理能显著抑制幼苗的根生长,4个材料的根长较对照减少93.14%~95.06%;低温下5-azaC处理对抗寒性较弱材料CT-2360幼苗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以及强抗寒性材料DT-7幼苗的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最显著(P0.05);低温处理过程中,4个材料的SOD、POD、CAT活性均上升,以低温处理5d最显著(P0.05),其中2018-FJT的SOD活性增幅最高,为45.85%,DT-7的POD活性增幅最大,为460%,CT-2360的CAT活性增幅最显著,为321.02%。HPLC分析发现常温下抗寒性较弱材料CT-2360的甲基化水平为77.48%,高于其他3个抗寒性强的材料;经过5-azaC处理后发生明显的去甲基化作用,证明抗寒能力受DNA去甲基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62.
为了研究北方白菜型冬油菜在灌浆成熟过程中产量和品质性状的特征特性变化,以白菜型冬油菜陇油12号和09鉴8为材料,分析冬油菜在终花后10、20、30、40、45 d的植株、角果、籽粒形态和干鲜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籽粒灌浆成熟,植株和角果颜色呈墨绿—青绿—黄绿—蜡黄—肤白色变化。角果中籽粒大小呈小—大—小变化,种子颜色呈绿色—褐绿相间—褐色—紫色—黑色变化。植株、角果、籽粒鲜重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变化曲线,基本呈抛物线状,且分别在终花后20、30、40 d鲜重达到最大,而植株、角果、籽粒干重呈先增加后保持不变的变化趋势。同时千粒重、单株产量、经济系数也呈先增加后保持不变的S型增长曲线,且在终花后30 d达到最大,之后保持不变。相关分析表明,灌浆时间长短与籽粒鲜重、千粒重、经济系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0.962、0.968(P0.01);与单株产量、含油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47、0.940(P0.05);与蛋白质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86(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打分,各处理的综合得分排名为40 d45 d30 d20 d10 d,因此,籽粒灌浆天数对白菜型冬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明显。综合评价得出,蜡黄期(约终花后40 d)产量和品质等性状达到最佳,是收获的最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63.
苍耳不同分离物对害虫的拒食和忌避活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跟踪分离苍耳的活性成分,对苍耳叶和果实的甲醇提取物进行了液-液萃取分离,测试各萃取分离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菜青虫(Pieris rapae)和桃蚜(Myzus persicae)的拒食、忌避(或产卵忌避)活性以及对其化蛹和羽化的影响。结果显示,苍耳的乙酸乙酯分离物较之于甲醇水分离物具有更高的活性。在0.05 g/mL处理浓度下,苍耳叶乙酸乙酯分离物对菜青虫和小菜蛾幼虫选择性拒食率高达100%和44.13%,对菜青虫非选择性拒食率为94%,对小菜蛾的选择性产卵忌避率都在50%以上,对桃蚜的选择性忌避率高于70%;同时,苍耳果实乙酸乙酯分离物处理叶片后,菜青虫幼虫无一化蛹,小菜蛾高龄幼虫发育为成虫的比率仅为对照的13.80%。以上结果提示,苍耳的有效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乙酸乙酯分离相中,对菜青虫的作用效果好于小菜蛾。  相似文献   
64.
土壤速效磷浓度对白三叶构型及能量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土壤速效磷浓度对白三叶地上部的垂直分布影响显著。结果表明,白三叶构件密度、分枝密度、分枝角度及总能量均与土壤速效磷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节间长度则与之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和匍匐茎的能量与土壤速效磷浓度呈正比。花序的能量则随着有效磷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茎能量分配随着有效磷浓度的增加呈铃形曲线型变化。  相似文献   
65.
烯啶虫胺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了烯啶虫胺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烯啶虫胺在田间柑橘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样品分别采用乙腈和甲醇提取,U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在0.1~5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烯啶虫胺的仪器 响应值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该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1.0×10-11 g, 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5 mg/kg。当添加水平为0.05~2 mg/kg时,回收率在70.8%~104.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4.7%~12.3%之间。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在柑橘和土壤中消解的半衰期分别为3.4~10.7 d和1.8~5.4 d,表明烯啶虫胺属于易降解农药(t1/2<30 d)。  相似文献   
66.
在城市空间快速增长背景下,开展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研究,有助于解决城市空间增长中出现的问题,可为确定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制定空间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方法旨在定量、客观地判断城市空间增长过程中要素配置与运行是否合理、高效和公平。笔者建立了结构配置效应、经济配置效应和公平配置效应3个方面的评价体系,通过目标法对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进行评价,得出空间增长效应评价函数。以重庆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2004-2013年间的城市空间增长效应总体呈上升发展趋势,结构性、公平性趋好;合理配置效应和经济配置效应波动显著,反映出城市建设面临的用地结构优化、用地效率提升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7.
为分析11份柑橘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以7份沙糖橘种质以及4份其他柑橘种质为试验材料,利用SRAP分子标记进行分析,并用UPGMA法进行聚类.结果表明:160对引物组合筛选出20对引物组合扩增条带清晰,11份种质材料两两之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322 1~0.931 6之间.沙糖橘和金葵蜜橘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为...  相似文献   
68.
10.5%高氯·啶虫脒乳油防治苹果黄蚜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5%高氯·啶虫脒乳油对苹果黄蚜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使用10.5%高氯·啶虫脒乳油6000~8000倍液,在蚜虫发生期喷雾防治,施药后7d,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9.
利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不同持续时间涝害对甜叶菊种质材料IS-1、QF-1、青甜杂4、JD-1、AL-4光合作用及干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涝害时间的持续,5份甜叶菊种质材料的叶绿素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及单株干叶产量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短时间涝害处理(Ta:5d)对SPAD值、Pn、Gs、Ci、Tr及单株干叶产量影响均不显著;但随着渍水时间的持续叶片SPAD值、Pn表现出下降趋势:在Tb(涝害处理10d)中IS-1、QF-1、青甜杂4、JD-1、AL-4的SPAD值较正常水分处理分别下降21.29%、34.57%、27.84%、23.01%、17.59%,QF-1下降最快,AL-4下降最慢;Pn较正常水分处理分别下降65.88%、78.51%、74.44%、71.68%、59.58%,QF-1下降最快,AL-4下降最慢;Gs与Tr变化趋势与Pn相似,而Ci与Pn变化趋势相反;随着涝害持续时间的持续,甜叶菊单株干叶产量出现下降趋势,不同材料相同时间涝害胁迫单株干叶产量下降幅度不同,表明不同材料对涝害的耐受力不同。  相似文献   
70.
通过与‘丽江新团黑谷’及13个已知抗性基因品种杂交和接种广西稻瘟病菌系鉴定,研究了籼稻恢复系‘桂R106’对稻瘟病的抗性及遗传。结果表明,‘桂R106’对广西565个稻瘟病菌系的抗谱达98.11%,对广西6个主要优势菌系表现全抗,对菌系03E-11和03E-23的抗性均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等位性分析确认,‘桂R106’中抗菌系03E-11的抗病基因与Pi-ta、Pi-12(t)、Pi-3、Pi-5、Pi-7、Pi-a、Pi-at、Pi-sh、Pi-i、Pi-km、Pi-19(t)、Pi-ks、Pi-b这13个已知基因不等位,认为它可能是一个未知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