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43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26篇
  50篇
综合类   329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147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本文对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在芜湖地区种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2.
2020—2021年越冬季,在湖南省桃源水电站坝下,对濒危物种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进行行为观察并录制视频,共分辨、记录了中华秋沙鸭越冬期的10种姿势、46种动作和120种行为,构建了中华秋沙鸭越冬期坝下行为谱及PAE(postureact-environment)编码系统。依据行为功能,将中华秋沙鸭越冬期坝下所有行为划分为休憩行为、基础运动行为、维持行为、觅食行为、排泄行为、警戒行为、求偶交配行为和其他群体社会行为8大类,其中基础运动行为、维持行为、觅食行为及警戒行为类目最多,占比达82.5%,与中华秋沙鸭坝下行为最相关的环境因子是水位、砾石洲滩和大石块。中华秋沙鸭越冬期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的构建可为该濒危物种提供系统完整的行为信息,有助于深入开展行为生态学研究及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43.
引黄稻区节肢动物群落的季节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郑州引黄灌溉稻区的系统调查发现,1992和1993年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分别由174和182种(类)组成,其季节特征根据水稻的生长期的不同可分为3个阶段。捕食性天敌在数量上构成了控制水稻害虫的优势类群。多样性分析显示,前期较低而后期增加,均匀度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狼蛛科和微蛛科的种类,在水稻生长后期一直维持较高的种群水平,对控制飞虱和叶蝉类等同翅目害虫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4.
以安徽理工大学校园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校园3个主要污水排放区进行了生活污水样品采集和城市污水中CODcr 、BOD5、N H3-N、T P、SS等主要水质指标监测分析。结果显示:校园生活污水基本满足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排放要求,其中水体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高,水体存在富营养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5.
为弄清山羊痘口服疫苗免疫后对山羊的安全性,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对山羊免疫后瘤胃中主要细菌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口服疫苗组山羊瘤胃中白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和黄化瘤胃球菌3种纤维分解菌在30d前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但30d后,瘤胃中的3种纤维分解菌的含量变化与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口服疫苗未造成瘤胃微生态紊乱,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6.
李氏禾修复重金属(Cr Cu Ni)污染水体的潜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是中国境内发现的第一种铬超富集植物.通过水培实验,评价了李氏禾对水中Cr、Cu、Ni的去除潜力.结果表明,李氏禾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Cr、Cu、Ni污染物,重金属初始浓度分别为10和20 mg·L-1的营养液,10 d后Cr浓度降低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出限以下,10 d后Cu浓度降低到1.02 mg·L-1和1.25 mg·L-1,20 d后Ni浓度降低到1.10和2.14mg·L-1.收获的植物根、茎、叶中重金属含量均较高,根中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茎、叶.单株生物量的比较结果表明,含Cr培养液中生长的李氏禾生物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减少(P>0.05),含Cu、Ni营养液中生长的李氏禾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表明李氏禾对Cr的耐性强于Cu和Ni.李氏禾适宜于湿生环境中生长,能对多种重金属产生大量富集,对Cr、Cu、Ni等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表现出较强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7.
研究生草措施对温室桃园土壤环境和养分的影响,为温室桃栽培优质生产提供理论支持。以温室桃园为研究对象,设置行间种植三叶草和小黑麦为处理,以清耕为对照,测定温室桃园土壤理化性质、体积质量、孔隙度及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室桃园行间种植三叶草和小黑麦能减缓土壤温度变化幅度,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水溶性总盐含量,显著增加0~20 cm土层和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其中种植三叶草的效果好。生草能增加土壤pH,显著降低0~20 cm土壤体积质量,增加土壤总孔隙度。温室桃园生草可以有效调节土壤温度,改善土壤结构和通透性,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48.
为筛选控制水稻大螟的最佳药剂,进行了大螟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5%喹硫磷.敌百虫1 500mL/hm2和40%敌百.毒死蜱1 500mL/hm2对大螟有较好的杀虫效果和保穗效果,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49.
由于人类活动日益增强,高原湖泊杞麓湖景观格局和湖泊水质发生较大改变,探究其变化关系可为湖泊生态系统保护和流域管理提供科学参考。采用2005年、2010年和2015年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结合RS/GIS技术和Pearson相关统计方法,分析了10年间景观格局变化、湖泊水质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2005-2014年杞麓湖水质偏差,其中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叶绿素a呈显著增长趋势,氨氮、总磷和透明度波动较大,2015年整体水质有所改善,但仍为劣Ⅴ类水。(2)杞麓湖流域主要景观类型是林地和耕地,占流域总面积的74%以上,10年间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较快(+876.42hm~2),水域(-1 281.42hm~2)和耕地(-794.61hm~2)缩减较多,后5年湖滨湿地大量出现(+1 432.08hm~2);景观格局聚集程度增加,异质性略有减弱,破碎化程度降低,多样性和均匀程度变化不大,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影响强烈。(3)水田、旱地和建设用地聚集程度增强及破碎化程度降低与氨氮外的其它水质指标呈正相关,水域面积与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呈负相关,水田与建设用地是杞麓湖水质退化的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150.
为探究干旱荒漠区生草覆盖对果园苹果光合特性和叶片质量的影响,选用富士苹果,设置清耕和生草覆盖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苹果叶片光合特性日变化及叶片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覆盖与清耕处理的果园空气相对湿度(RH)及苹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率(WUE)及光能利用率(LUE)的日变化趋势相似,生草覆盖提高了苹果叶片的Pn、Gs、RH、WUE、LUE,降低了叶片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及空气温度(Ta)。通径分析发现,清耕处理的Ta对Pn有限制作用,Gs、Ci、Tr和RH是Pn的主要决定因子;生草覆盖处理的Ta和RH对Pn有限制作用,Gs、Ci和Tr是Pn的主要决定因子。果园生草覆盖增加了叶片的鲜重、干重、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及K元素含量。研究表明果园生草覆盖适合在干旱荒漠区推广使用,为干旱荒漠区果园生草覆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