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3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IBA对芍药扦插生根的影响及生根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芍药‘大富贵’品种为材料, 用1 000、2 000和3 000 mg·L-1 3个浓度的IBA处理进行扦插对比试验, 研究其生根过程中过氧化物酶( POD) 、多酚氧化酶( PPO) 、吲哚乙酸氧化酶( IAAO) 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IBA处理极显著地提高了插穗的生根率、根数和总根长, 其中以2 000 mg·L -1为IBA最佳生根浓度, 将生根周期缩短18 d, 并明显提高了生根质量。在生根过程中, 插穗中POD、PPO活性分别呈现“缓慢上升→下降→急剧上升→下降”和“降→升→降”的变化趋势, 但与对照组相比, 处理组的变化更为剧烈, 峰值出现提前了18 d。IAAO活性在对照和处理中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前者为“升→降→升”, 而后者为“降→降→升”。此外, 高活性的POD、PPO有利于不定根的形成, 低活性的IAAO则促进生根。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油菜地土壤和油菜植株中的胺苯磺隆残留量进行了检测,同时研究了14.5%胺.吡.草除灵可湿性粉剂在油菜地施用后,胺苯磺隆在油菜地土壤和油菜植株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表明:14.5%胺.吡.草除灵可湿性粉剂施用后,胺苯磺隆在油菜地土壤和油菜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为4.26~6.29 d。这说明胺苯磺隆属易降解农药,对油菜地土壤和油菜植株安全无害,但由于其在油菜地土壤和油菜植株中的残留量与施药时间呈较明显的负指数关系,所以应合理控制施用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疆南疆29个杏品种的种仁氨基酸组分与含量,筛选出品质好的仁用杏品种.结果显示:新疆南疆29个杏品种的种仁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4.150~13.276 g/100 g,总氨基酸量含量11.840~42.868 g/100 g,其比值系数分(SRC值)为23.168~67.013;主成分分析表明丝氨酸...  相似文献   
14.
提高效益稳定蚕桑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桥镇是临安市首个蚕桑生产基地大镇,养蚕、产茧均占全市的近30%.由于近两年多来蚕茧形势受围内外市场经济的影响,起伏波动较大,导致经营户效益低下,直接影响了蚕农对培桑养蚕的积极性,据统计,毁挖桑约67 hm2,荒芜200 hm2,现有桑园缺乏管理,青、壮年弃桑外出,2008年全镇发展、改造老桑园33.3 hm2,2007和2006年分别是82.5和88.8hm2,是前6年平均的6成,为最少的一年.2009年春期发种3000余张,比2008年同期减5802张,比2007年同期减6800张,同比减193.4%和226.6%,养蚕户2000余户,比2008年减少1800余户,部分农户有桑也不养蚕.笔者通过调查,认为蚕农反响最大的也是影响、制约蚕桑生产稳定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日光温室温光环境对黄瓜茎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冬季日光温室光照和温度条件对黄瓜茎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辐射量、见光时段小时积温、日均积温及20 cm地温能有效反映黄瓜茎叶生长的动态变化。光辐射量是影响冬季日光温室黄瓜生长的主要因素,而见光时段小时积温对黄瓜茎叶生长有更为直观的影响。冬季连阴几天放晴后,黄瓜植株的生长有一定的滞后期,与10~20 cm的土壤温度回升慢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研究了0.2%苄嘧磺隆·丙草胺颗粒剂在稻田环境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稻田水、谷壳、稻秆和水稻植株样品用二氯甲烷提取,土壤样品用V(二氯甲烷):V(甲醇)=9:1的混合液提取,糙米样品用V(二氯甲烷):V(甲醇)=7:3的混合液提取后再用二氯甲烷萃取;HPLC法测定。结果表明:当添加水平在0.05~1 mg/kg(或mg/L)时,苄嘧磺隆和丙草胺的平均回收率均在75%~1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13%;苄嘧磺隆和丙草胺的检出限(LOD)均为0.02 mg/L,最小检出量均为4.0×10-10 g,在稻田水中的最低检测浓度(LOQ)均为0.001 mg/L,在稻田土壤中的LOQ均为0.005 mg/kg,在水稻植株、谷壳和糙米中的LOQ均为0.01 mg/kg。在水稻移栽后5~7 d,采用直接撒施法在高剂量(270 kg/hm2,其中苄嘧磺隆有效成分为67.5 g/hm2,丙草胺有效成分为472.5 g/hm2)下施药1次的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苄嘧磺隆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06~5.83 d、9.76~11.55 d和4.52~4.82 d,丙草胺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94~6.45 d、7.70~9.90 d和4.11~4.89 d。分别按低剂量(180 kg/hm2,其中苄嘧磺隆有效成分为45 g/hm2,丙草胺有效成分为315 g/hm2)和高剂量(270 kg/hm2)施药1次,在正常收获期收获的糙米中均未检出苄嘧磺隆和丙草胺残留。  相似文献   
17.
黄雪 《湖南农业》2009,(9):17-17
25.申请办理饲料企业需要批准吗?有哪些具体程序? 答:凡在我国境内生产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单一饲料、动物源性饲料、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等饲料产品,以及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都需要获得相应饲料管理部门的行政许可.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检测烟叶和土壤中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产物(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土壤样品用丙酮-石油醚[V(丙酮)∶V(石油醚)=1∶4]混合溶液提取,无需净化;鲜烟叶样品用丙酮-乙腈[V(丙酮)∶V(乙腈)=1∶9]混合溶液提取;烤后烟叶用乙腈提取。鲜烟叶和烤后烟叶提取液经旋转蒸发浓缩后,用弗罗里硅土柱净化。结果表明:在0.05~1 mg/kg添加水平下,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产物的平均回收率在74%~9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5)在1.5%~9.2%之间。该方法的前处理相对于萃取过程较简单,其准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与检测的技术要求,适合于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产物在烟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与检测。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适宜桔梗浓度的芽前除草剂。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二甲戊灵和异丙甲草胺2种除草剂、3种浓度对桔梗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异丙甲草胺显著降低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二甲戊灵显著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当浓度为0.32 mL/L时,桔梗种子发芽率最高。在幼苗生长阶段,二甲戊灵和异丙甲草胺均显著降低幼苗根长和株高,增加根粗和茎粗,其中0.32 mL/L二甲戊灵处理幼苗苗高、根长的降幅和根粗、茎粗的增幅度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可见,二甲戊灵浓度为0.32 mL/L对桔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0.
葛廷  黄雪  谢让金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19):3404-3416
【目的】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是一类参与细胞壁降解的水解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器官脱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柑橘CitPG34及其启动子(CitPG34-P)并进行表达分析,为深入研究柑橘PG在幼果脱落过程的生物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以‘塔罗科’血橙(Citrus sinensis L. Osbeck)为材料,克隆CitPG34及其启动子,利用ProtParam、Cello、CLUSTALX、MEGA5.2、PlantCARE等软件对其蛋白特性及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进行分析预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CitPG34在不同组织以及柑橘幼果脱落过程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pCAMBIA1302-CitPG34-G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和CitPG34启动子表达载体(CitPG34-P::gus),分别用于亚细胞定位和启动子活性分析。【结果】 从‘塔罗科’血橙幼果离层中克隆获得CitPG34,其ORF为1 194 bp,编码397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41.47 kD,理论等电点为5.19,其不稳定系数为30.23,表明CitPG34属于稳定蛋白;通过在线软件TMHMM分析发现:CitPG34为跨膜蛋白,具有一个跨膜结构,位于第7—29位氨基酸之间。在CitPG34二级结构中,α-螺旋结构约占15.37%,扩展链约占29.72%,无规则卷曲约占54.91%,与其三级结构预测基本一致。NJ树分析显示CitPG34与西洋梨PcPG3(BAF42034)亲缘关系最近,表明CitPG34可能与果实脱落和软化相关。qRT-PCR分析表明,CitPG34在花中表达量最高,在根、叶、离层A、离层C中表达量较低,在幼果中几乎不表达。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处理果梗后能显著提高离层A中CitPG34的表达水平,相反IAA抑制其转录。此外,在柑橘幼果正常脱落过程中,CitPG34表达明显升高。亚细胞定位发现,CitPG34主要位于细胞壁。克隆获取CitPG34起始密码子(ATG)前2 075 bp启动子序列(CitPG34-P),PlantCare预测发现,在CitPG34-P序列上存在多种顺式调控元件,如核心启动元件TATA-box、增强子元件CAAT-box以及脱落酸响应元件ABRE等。将CitPG34-P::gus转入烟草,通过GUS组织化学染色发现,该启动子受乙烯诱导,主要在叶脉和毛状体中表达。【结论】 CitPG34的ORF长度为1 194 bp,可编码397个氨基酸,其蛋白主要位于细胞壁;该基因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花中表达最高;CitPG34表达量与柑橘幼果脱落显著相关。上述结果表明,CitPG34在柑橘幼果脱落和花发育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