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6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61.
甘薯杂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块根中具有高含量的淀粉和丰富的营养物质。在甘薯育种中,杂交育种为其主要育种途径,但因甘薯种内及种间存在较高程度杂交不亲和性,对甘薯育种亲本的选择及种质资源的利用造成了严重的限制。为了克服甘薯杂交不亲和性,国内外学者针对不亲和性机理及克服方法开展了大量研究,主要包括甘薯种内不孕群的划分、甘薯种内和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生理及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甘薯杂交不亲和性克服试剂的筛选、体细胞杂交对甘薯种内及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的克服等。主要从以上各方面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讨论,以期为甘薯杂交不亲和性的克服及相关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为了监测瓜实蝇田间抗药性和筛选用于防治该害虫的化学药剂,采用点滴法和饲毒法,研究测定了17类30种杀虫剂对瓜实蝇成虫的毒力并建立了相对敏感基线,同时采用建立的相对敏感基线比较分析了点滴法和饲毒法对抗阿维菌素品系抗性水平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点滴法测得9类18种药剂LD50值在3.422~576.842 ng·头-1;采用饲毒法测得10类21种药剂LC50值在0.035~60.542 mg·L-1。2种方法测得的不同药剂对瓜实蝇毒力高低排序较一致,3种微生物源农药甲维盐、多杀霉素、阿维菌素和有机磷类乐果对瓜实蝇均表现出较高的毒力,菊酯类、有机磷类和烟碱类等药剂次之,鱼藤酮毒力最低。点滴法和饲毒法测得的瓜实蝇抗阿维菌素品系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8.22倍和17.37倍,较为接近。综上所述,采用点滴法和饲毒法分别建立了瓜实蝇成虫对18种和21种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为瓜实蝇的抗药性监测和化学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3.
国家种质广州甘薯圃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室外营养体保存的国家种质资源圃,本研究以其中的1200份甘薯资源为材料,22个农艺性状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和变量聚类两种方式对农艺性状进行降维处理,两步聚类、快速聚类和分层聚类3种聚类方法结合5个地理来源对资源分组,组内随机取样与必选资源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核心种质,依照上述方案共构建出含15个甘薯核心种质的样本库。通过变异系数、标准差符合率和极差符合率评价15个构建方案的数量性状的代表性,多样性指数和表形频率方差评价质量性状的代表性。结果表明,以变量聚类进行降维、两步聚类结合地理来源分组、组内随机取样为甘薯构建核心种质的最佳方案,采用该方法构建的核心种质样本很好的保留了总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4.
广东是我国甘薯的优势区域,以种植生产、销售、消费优质食用鲜薯为主,是全国最大的鲜食型甘薯消费市场和集散地。近年广东甘薯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5万hm2左右,居我国第4位。2006年以来广东甘薯品种改良取得较好进展,截至2019年底,国家种质广州甘薯圃保存甘薯资源1 981份;选育了33个甘薯品种通过国家品种鉴定或广东省品种审定,其中广薯87和普薯32为代表性品种,广泛种植于南方乃至全国薯区,为甘薯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另外,在杂交不亲和性、航天诱变、病虫害抗性和分子生物学等育种技术方面均取得了很大发展。对2006年以来广东省在甘薯资源收集利用、育种技术、育种成效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65.
为了筛选和优化盆栽基质配比,用于国家种质广州甘薯圃内甘薯资源的盆栽保存,本研究以田土、沙和泥炭土为材料,进行7种基质配比,并利用不同资源品种生长指标测定值对其进行评价与筛选。利用隶属函数、变异系数及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基质条件下,不同资源品种地上部鲜重、薯块产量等生长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基质5(50%壤土+20%沙+30%泥炭土)条件下,不同甘薯资源品种生长指标变异系数综合隶属函数值及主成分综合评价值最高,分别为8.1639和0.8725,表明基质5可更大程度上保证甘薯资源品种的活力,体现资源品种的种性特征。综上所述,基质5可作为甘薯种质资源盆栽保存的优良基质。  相似文献   
66.
甘蓝地主要害虫的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5种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分析方法对甘蓝地3种主要害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粉虱、桃蚜与小菜蛾幼虫在一定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并运用Iw ao'sM*-M回归中的两个参数α和β值确定了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模型,为这几种害虫的种群系统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7.
白莳药16是由浙江省台州市传统山药产区的特色品种白莳药变异株经过系统选育而成的山药新品种。生育期180d(天)左右,分枝数3~8个;叶片卵形,革质;单株结薯1~2个,无零余子;块茎圆柱形,平均长32.9 cm,直径11.3cm,表皮棕黄色,肉淡黄色,单株块茎质量1.6 kg左右;淀粉含量142 g·kg-1,可溶性糖含量38 g·kg-1,块茎蒸煮口感细腻带糯、有甜味,食味较好;田间对炭疽病的抗性强于对照白莳药,平均产量2 300 kg·(667 m2)-1左右,适宜在浙江省台州及气候相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8.
为了解甘薯病虫害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甘薯病虫害研究提供参考,基于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CNKI知网数据库和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00—2021年共1648篇甘薯病虫害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表甘薯病虫害文献最多的国家依次为美国和中国;谢逸萍团队和陈书龙团队分别是国内病害和虫害文献发文最多的作者团队,Clark C A团队和Haraguchi D团队分别是国际病害和虫害文献发文最多的作者团队;国际研究机构和团队合作密切,国内研究机构和团队合作较少;Plant Disease和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分别是病害和虫害发文量最高的国际期刊;关键词分析显示,中文文献研究侧重于茎线虫病和甘薯小象甲,英文文献侧重于甘薯病毒病和烟粉虱。针对严重制约甘薯产业发展的甘薯病毒病、烟粉虱、甘薯茎线虫病和甘薯小象甲,以及新近发生的甘薯茎腐病、甘薯基腐病和甘薯根结线虫病等病虫害,开展智慧检测预警、蔓延机制、功能基因挖掘、抗病虫品种选育、精准对靶施药等研究将逐渐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69.
紫莳药9号是由浙江省台州市传统紫山药品种紫莳药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的紫山药新品种。中晚熟,生育期180 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中等,分枝数3~6个,单株结薯数1~2个,无零余子;块茎圆柱形,须根少,长30 cm左右,直径10 cm左右,质量1.2 kg左右,表皮褐色,肉紫色,肉质较粉、稍带糯,干物质含量269.0 g · kg-1,淀粉含量202.0 g · kg-1,可溶性糖含量18.0 g · kg-1;田间对炭疽病的抗性强于对照紫莳药,一般产量1500~1750 kg · (667 m~2)-1,高产可达2000 kg · (667 m~2)-1,适宜浙江台州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0.
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是新品种选育的基础。甘薯地方品种具有很多优异的基因,但是很多性状未能得到利用。为有效利用我国甘薯地方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不同时期收集的甘薯地方资源表型上的差异。本研究分析了177份甘薯地方品种资源。结果表明, 11个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H’)在0.42~2.08之间, 3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CV)在18.40%~46.83%之间,大部分性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以11个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177份甘薯地方资源分为2个类群。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2000—2009年和2010—2019年收集的甘薯资源主要分布在Cluster 3和Cluster 4,另外3个时期收集的资源则分布相对分散。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各性状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彼此相互关联。不同时期收集的甘薯地方资源在表型上具有显著差异。在不同的收集时期,“薯皮色、薯肉色、茎直径、最长蔓长、基部分枝”在11个性状中变化最大。在描述型性状上,5个阶段收集的占比最多的资源的薯肉色以“白肉、黄肉、淡黄肉、桔黄肉、淡黄肉”在变化。在数量性状上, 2010—2019年阶段的茎直径显著缩小,基部分枝性状在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