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68篇
林业   247篇
农学   126篇
基础科学   152篇
  125篇
综合类   943篇
农作物   146篇
水产渔业   70篇
畜牧兽医   496篇
园艺   192篇
植物保护   6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基于人群感知和行为视角,以福建农林大学观音湖为研究对象,通过拍照试验、访谈问卷、扫描观察收集数据,采用词频分析、照片分析、GIS技术分析,分析景观元素、景观感知以及驻留点、观景点、景点、视线廊道的空间特征,以获得游览者对滨水景观偏好特征,采用核密度分析,得到游客景观点的热点分布。结果表明,词频分析预测出游客关注湖区丰富的景观元素,以静态观赏和行进式观赏方式游览观音湖,舒适的湖区环境让游客感到心情愉悦、平静;空间角度,游览者的驻留点分布与观景点分布具有显著的一致性,表明优美的空间环境和良好的观景位置有利于游客驻留行为的产生;游览者对滨水景观的偏好是由“丰富性—功能性—特色性”三大属性特征相互协调、影响而形成的三维耦合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82.
对硬枫薄木和杨木多层板为材料的薄木饰面家具翘曲变形的影响因素:涂胶量、热压压力、热压温度、热压时间,进行4因素3水平的L9(34)正交试验;用方差分析法对翘曲度变化量进行分析,得出最佳的贴面工艺.研究表明:涂胶量的影响显著,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和热压压力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3.
<正>生草栽培是在果园行间播种豆科或禾本科植物,并定期刈割,用割下的茎杆覆盖树盘,让其自然腐烂分解,从而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果园小气候的栽培模式。通过这一栽培模式的全面普及,不仅可以改善果园的土壤肥力状况和环境状况,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生态大环境。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推广生草栽培模式,至今已全面普及,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我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进行生草栽培,但是,这一栽培模式并没有得到推广和普及,作为生态大环境的一部分,果园小环境不改善,生态大环境不可能改善。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和普及果园生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4.
本研究则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板栗幼树 ,探讨它们对幼龄板栗生长及结果的影响 ,从而为板栗的早期丰产提供化学调控的技术。表 1 处理设计处理号处理内容浓度1清水 (CK)2 GA310 0 ppm3GA32 0 0 ppm4 GA35 0 0 ppm5 PP33310 0 0 ppm6 PP3332 0 0 0 ppm7PP33330 0 0 ppm8B910 0 0 ppm9B92 0 0 0 ppm10 B910 0 0 ppm+0 .5 %尿素 +0 .3KH2 PO411B92 0 0 0 ppm+0 .5 % +0 .3% KH2 PO41 实验材料与方法本试验设在武汉市林果所板栗品种试验园 ,试验品种为中迟栗 ,树龄 3年。采取每小区 2株 3次重复 ,共设 11个处理 (含对照处理 )。…  相似文献   
85.
两种原始兰科植物生理生态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金佛山兰 (Tangtsiniananchuanica)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野外个体数量极稀少 ,仅见于重庆南川金佛山及附近的稀疏马尾松林下 ,并且仅与其亲源种金兰 (Cephalantherafalcata)生长在一起。对比研究了生长在温室内的金佛山兰和金兰的多项生理生态指标。结果表明 ,金佛山兰与金兰只在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及胞间CO2 浓度方面有显著差异。金佛山兰的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 浓度、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分别为 6.1 6(± 0 .4) μmol·m- 2 s- 1 、0 .47(± 0 .0 4) μmol·m- 2 s- 1 、2 .7(±0 .2 )mmol·m- 2 s- 1 、0 .1 1 4(± 0 .0 2 )mol·m- 2 s- 1 、2 0 6(± 2 9) μmol·mol- 1 、1 0 μmolphotons·m- 2 s- 1 、2 0 0μmolphotons·m- 2 s- 1 、9.6(± 0 .9) %、3 1 (± 0 2 )mmolCO2 ·mol- 1 H2 O ;金兰的各项值分别为 5 .8(±1 .1 ) μmol·m- 2 s- 1 、0 .45 (± 0 .0 6) μmol·m- 2 s- 1 、2 .6(± 0 .3 )mmol·m- 2 s- 1 、0 .1 0 1 (± 0 .0 3 )mol·m- 2 s- 1 、1 73 (± 5 1 ) μmol·mol- 1 、1 0 μmolphotons·m- 2 s- 1 、2 0 0 μmolphotons·m- 2 s- 1 、9.1 (± 1 .1 ) %、2 .7(± 0 .7)mmolCO2 ·mol- 1 H2 O。在温室内晴  相似文献   
86.
中亚热带2种原始兰科植物对变化光环境的响应与适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佛山兰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个体数极少 ,仅见于南川金佛山及附近的稀疏马尾松林下 ,并只与其亲缘种金兰生长在一起。在温室内 ,模拟研究了金佛山兰和金兰对不同强度变化光环境的响应与适应。结果表明 :①在强光下利用便携式光合仪长时间观测植物的光合速率时 ,由于温度的影响 ,应使用温控系统才能获得更准确结果。②对于PAR 80 0到 2 0 0 μmolphotons·m- 2 s- 1 之间任何强度的光照变化 ,金佛山兰和金兰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 浓度、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率均保持相对稳定 ,表现出对大幅度变化光环境较好的适应性 ;对于逐渐遮荫至 10 0 μmolphotons·m- 2 s- 1 左右 ,金佛山兰和金兰均以降低水分利用率、提高光能利用率来适应变化的光环境。③不同强度的间断遮荫对二者光合速率等的影响程度不同。 2种原始兰花的净光合速率随间断遮荫均先迅速降至最低 ,然后逐渐回升 ,在恢复光照后 ,金兰比金佛山兰能更快地恢复光合作用 ;蒸腾速率随间断遮荫迅速降低 ,恢复光照后 ,大多能迅速恢复至遮荫前水平。恢复光照后 ,二者的气孔导度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间断遮荫能导致二者胞间CO2 浓度升高约 2 0 %以上 ,恢复光照后 ,大多能迅速恢复到原有水平。所有这些 ,都反映了金佛山兰和金兰对所在地区变化光  相似文献   
87.
 ‘粤丰’是由早熟抗病的‘豫优4号’为母本,与‘渝亮3号’杂交育成的华北型黄瓜一代杂种。生长势强,主侧蔓结瓜,雌花节率高,回头瓜多。瓜条顺直、美观,长棒形,瓜长38.0 cm,横径3.8 cm,肉厚1.2 cm,单瓜质量约390 g,皮色深绿,光泽度好,刺白,瘤小而密,肉质脆,味微甜,商品性好,耐热,抗病、抗逆性强。适合华南地区春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88.
‘力丰’黄瓜是以耐热自交系‘冠农–863’为母本,抗病自交系‘揭阳乌皮青–31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华南型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早熟性及丰产性好。瓜圆筒形,瓜长25 cm,单瓜质量400 g左右,品质良,风味佳,耐贮运。耐热,抗枯萎病,一般产量60.0 t·hm~(-2),适合华南地区春秋季及东南亚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9.
随着居民对蔬菜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拉萨市温室蔬菜地得到快速发展,但对温室蔬菜地格局变化过程仍缺乏清楚的认识。该研究基于2008-2018年11期拉萨市高清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研,采用重心转移分析、地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2008-2018年拉萨市温室蔬菜地时空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8-2018年,拉萨市温室蔬菜地面积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6.93%。研究时段内,温室蔬菜地变化经历了发展、调整、稳定三个阶段,各阶段年均变化率分别为11.08%、-2.13%和0.77%。2)研究时段内,拉萨市城关区和堆龙德庆区温室蔬菜地比例下降56.2%,达孜区和曲水县温室蔬菜地比例上升51.58%,温室蔬菜地分布重心向远离城区的城郊转移,向东南方向迁移了约4 896 m。3)新增温室蔬菜地向高海拔和大坡度区域转移,海拔3 675~3 800 m范围内温室蔬菜地面积比例由22.05%上升到30.41%,坡度6°~10°区域温室蔬菜地面积占比上升5.92%。4)温室蔬菜地新增源于耕地,减少多因为建设用地扩张。蔬菜需求量大和温室蔬菜收益高是温室蔬菜地面积增加的基本动力,区域土地利用调整是温室蔬菜地格局变化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90.
以季铵铜防腐剂处理南方松为原材料,参照美国AWPA E11-06标准,分析不同pH值、不同温度的水环境对季铵铜防腐木中有效成分流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铜和DDAC的总流失率在pH 9时的碱性环境明显小于其在酸性环境下的流失率,在pH 3时,分别达到最大值40.80%和44.43%;随着温度从室温(10℃)升高到30、50℃,铜和DDAC的流失率均明显增大;在14 d的流失时间里,铜和DDAC的流失率呈现出随时间递减的规律,并且DDAC比铜更容易流失到环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