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5篇
  43篇
综合类   138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72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为研究长期秸秆还田和有机肥配合替代部分化肥对玉-麦一年两熟种植下产量、品质和化肥效率的影响,2015-2020年,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洛阳旱农试验基地始于2007年的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CK)、玉米小麦季均常规施用氮磷钾化肥(NPK)、秸秆还田和有机肥配合替代小麦季1/3氮磷钾化肥(SORF) 3个处理,研究2015—2020年玉-麦一年两熟种植下作物产量、化肥利用效率,2019—2020年玉米和小麦籽粒氮磷钾养分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以及2020年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结果表明:(1)SORF处理玉米增产增效作用优于NPK处理,5年平均产量提高10.0%,但二者间小麦和周年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2)施肥显著提高玉米和小麦籽粒氮磷钾含量,其中SORF较NPK处理又显著增加籽粒氮含量,从而使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较NPK分别显著提高6.7%和17.8%,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分别显著提高8.0%和6.3%,周年蛋白质产量显著增加10.8%。(3)SORF和NPK处理较CK均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中各蛋白质组分含量及谷醇比,协同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籽粒品质。SORF较NPK处理还可提高除球蛋白外的其他蛋白组分含量,但谷醇比的增幅不显著。(4)与NPK相比,SORF处理下玉米、小麦和周年的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显著提高54.8%,31.2%和37.3%,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显著提高10.0%,45.6%和20.7%,小麦、周年的磷(钾)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31.2%,77.3%和45.6%,55.7%。综合来看,秸秆还田和有机肥配合替代1/3化肥(SORF)不仅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玉米、小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以及化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而且可提高小麦籽粒蛋白组分含量,是旱地玉-麦一年两熟区兼顾产量品质效率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12.
不同日粮水平和成熟时间对牛肉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3组未去势公牛分别采用不同日粮水平饲养并按照标准的屠宰工艺屠宰,对具有代表性的牛肉切块(背最长肌、腰大肌、半膜肌、臀中肌、臂三头肌、半腱肌)的质量指标如滴水损失、pH值、颜色、蒸煮损失、剪切力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低日粮水平下牛肉pH值偏高(P<0.05),除腰大肌、臀中肌、臂三头肌的剪切力差异显(P<0.05)外,对其余各项指标的影响不显。成熟时间除了对牛肉的pH值无影响外,对其他各项指标均有显影响(P<0.05),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牛肉的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呈增加的趋势,而剪切力、颜色得分呈降低趋势。牛胴体主要分割切块对成熟时间的反应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3.
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国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建立完善保障机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4.
黄明  陈立云 《作物研究》2006,20(Z1):371-375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在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但由于两用核不育系只有在一定的温光生态条件下,其雄性不育基因才能表达,因而在实际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中存在着风险.综述了两系杂交水稻在制种过程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技术策略及今后两系杂交水稻安全制种技术应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5.
几种麻类作物及其近缘种植物总DNA的提取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Pich和 Schubert 1993年发展的SDS方法,经适当改进后,成功地从苎麻、红麻、黄麻、青麻四种麻类作物及其近缘种植物中提取了细胞总DNA,并对其得率、质量和纯度进行了鉴定。所得的DNA可进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PCR扩增和RAPD分子标记。本研究发展的这一快速、简便、适于麻类作物及其近缘种植物的总DNA提取方法,将有助于在DNA分子水平研究麻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6.
晋西黄土高原不同地类土壤抗冲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晋西黄土高原不同林龄的油松林地为研究对象,以荒草地和农地为对照,以地表径流的泥沙含量为指标,采用野外实地放水冲刷法,对不同林龄油松林地的土壤抗冲性进行研究,分析坡度、林龄、枯落物、生物多样性指数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油松林地的土壤抗冲性大于荒草地和农地的土壤抗冲性;(2)坡度对油松林地的土壤抗冲性有较大影响,土壤抗冲性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减弱;(3)在一定坡度下,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抗冲性增强;(4)枯落物对油松林地的土壤抗冲性有显著影响,去除枯落物的油松林地土壤抗冲性明显小于有枯落物的油松林地,土壤抗冲性随着枯落物厚度的增加而增强;(5)生物多样性和土壤抗冲性关系密切,林地土壤抗冲性随多样性指数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17.
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冬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5种氮素形态配比(NH4+-N:NO3--N为0:100、25:75、50:50、75:25、100:0,分别用N1、N2、N3、N4、N5表示)对冬小麦(强筋小麦郑麦366和弱筋小麦郑麦004)根际土蛋白酶、脲酶、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H4+-N:NO3--N为25:75的N2处理可以有效提高郑麦366根际土的酶活性,N2处理蛋白酶、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较N1处理分别提高19.85%、4.78%和15.92%,较N5处理分别提高57.28%、5.89%和25.16%。而NH4+-N:NO3--N为50:50的N3处理有利于郑麦004根际土酶活性的提高,N3处理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较N1处理分别提高16.89%和11.01%,较N5处理分别提高8.06%和28.99%。综合分析表明,铵硝混施有利于冬小麦根际土酶活性的提高,说明施加不同形态配比的氮肥可以有效调控冬小麦根际土的酶活性,从而改善冬小麦生长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118.
动物蛋白源抗氧化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明  王璐莎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22):4763-4773
氧化不仅影响食品的质量而且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抗氧化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动物蛋白源抗氧化肽在食品和生物体中表现出了有效的抗氧化活性(如清除自由基、抑制油脂氧化和螯合金属离子等);当它作为功能性原料时还具有增强人体健康的作用,因此动物蛋白源抗氧化肽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的抗氧化物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中介绍了动物蛋白源抗氧化肽的研究状况,阐述了影响抗氧化肽抗氧化能力的因子和抗氧化能力的测定方法,并预测了抗氧化肽的应用前景与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9.
采用同一套常规水稻品种作为父本,分别与两套不同的不育系进行测交,得到两套测交组合(Set1和Set2)。其中,Set1连续进行两季(雨季和旱季)种植试验,研究亲本材料的单株产量和抽穗期的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效应.2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它们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的共同控制.运用Griffing模型Ⅰ对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变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雨季时,Set2母本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父本,特殊配合力的相对效应大于亲本一般配合力的相对效应;而在雨季和旱季时,Set1表现相反,抽穗期的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大于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表明杂交后代抽穗期主要受特殊配合力效应的影响.在旱季中,母本一般配合力效应大于父本一般配合力效应;在雨季中,母本与父本一般配合力效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0.
晋西黄土区不同植被覆盖小流域的产流输沙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行不同植被覆盖小流域的产流输沙研究,以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内部嵌套的3个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索降雨特性和植被覆盖条件对流域产流输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流域产生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均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并不成一定比例;小流域的径流量和输沙量也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泥沙量的增长幅度大于径流量;在黄土区,短历时的暴雨易产生严重水土流失,应该作为水土流失预防的重点;在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以封禁植被为主的小流域产生的径流量和输沙量最小,人工植被为主的小流域次之,水平梯田为主的小流域最大;在封禁条件下自然恢复植被为主的小流域对黄土区典型暴雨的水土流失预防效果最佳。因此,如何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仿拟自然进行植被恢复,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