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篇
农学   18篇
  1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52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01.
 甘蔗白叶病(sugarcane white leaf, SCWL)是由植原体引起的甘蔗毁灭性病害,对甘蔗生产危害极大。为明确不同品种不同植期SCWL的发病规律,2018年对我国SCWL发病最为严重的耿马芒翁和贺派蔗区进行了SCWL田间发病情况调查和巢式PCR检测分析。田间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田间自然发病率不同,其中粤糖60号平均发病率最高,为73.50%,柳城05-136平均发病率最低,为13.67%;不同植期田间自然发病率也有差异,新植蔗田间发病率最低,为32.38%,3年宿根蔗的田间发病率最高,为64.33%。病原检测结果表明,所有品种的阳性检出率均在90%以上,其中盈育91-59阳性检出率最低,为90.95%,柳城05-136阳性检出率最高,为96.67%,无白叶症状样品的阳性检出率为81.53%,2年和3年宿根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均为96.67%。本研究结果表明SCWL发病率随宿根年限增加而升高,依据白叶症状进行的田间病害调查不能准确反映SCWL的真实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02.
由镰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引起的甘蔗赤腐病是导致甘蔗严重损失的重要真菌病害之一,通常被称为甘蔗的"癌症",造成云南临沧、孟连、石屏多片蔗区甘蔗成片死亡,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由于该病原菌频繁变异导致防控困难,目前对该病害药剂防控效果不理想,仍无有效、彻底的根治措施,甘蔗赤腐病菌变异研究及甘蔗抗病研究是实现病害持久可持续控制的必由之路,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重点从甘蔗赤腐病菌形态变异、致病性变异、分子变异分析了甘蔗赤腐病菌遗传变异,论述了甘蔗赤腐病快速分子检测技术及甘蔗品种抗病性、诱导抗病性等分子研究进展;并就深入开展甘蔗赤腐病防控、群体遗传结构和抗性基因挖掘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甘蔗赤腐病的研究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3.
低纬高原甘蔗白叶病植原体传播方式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garcane white leaf (SCWL) is a new destructing disease of sugarcane that has rapidly expanded in low latitude plateau of Yunnan in recent years, and it is extremely harmful to sugarcane production. In order to study and clarify the transmission mode of SCWL phytoplasma in low latitude plateau, th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Gengma sugarcane-producing area of Lincang City, Yunnan Province. This area had the most severe SCWL disease from 2018 to 2019. The nested-PCR results showed that five susceptible mainly sugarcane varieties grown from diseased-seedcane were all infected in five treatments of new planting and ratoon sugarcane, and the disease incidence were 11.7% to 72.9%. While the disease incidence in plants grown from disease-free seedcane was 0%. Moreover, the disease incidence in plants grown from disease-free seedcane + insect-proof netting was also 0%. It observed that the primary transmission mode of SCWL phytoplasma was infected seedcane in Gengma sugarcane area (having serious disease prevalence) in Lincang City, Yunnan Province, and there was no insect vector transmis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enriched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foundations of sugarcane phytoplasma disease, and provided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CWL in low-latitude plateaus.  相似文献   
104.
 利用从澳大利亚引进的RSD标准抗原抗体,研究建立了TBIA快速检测甘蔗宿根矮化病(RSD)的方法。通过对田间采集的样本进行检测,并用I-ELISA检测法验证,结果表明:TBIA能简便、快速、准确、有效的检测出RSD,且检测效率高,适合于田间大批量样品快速检测。该方法为甘蔗宿根矮化病的诊断和防治、脱毒种苗的生产、对外甘蔗品种/材料交换检疫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5.
我国大陆蔗区发生的甘蔗病毒病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在我国大陆蔗区发生的甘蔗花叶病(Sugarcane mosaic disease)、甘蔗黄叶病(Sugarcane yellow leaf disease)和甘蔗杆状病毒病(Sugarcane bacilliform virus disease)的病原病毒、田间症状、分布及危害、传播途径及大陆各蔗区的检测技术做一综述,并提出了防控对策,以期提高对甘蔗病毒病的重视,保护我国甘蔗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6.
甘蔗温水脱毒种苗生产技术与增产效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2009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所选择粤糖93-159、ROC25号、ROC10号、闽糖69-421、桂糖17号等主栽品种进行蔗种温水脱毒试验研究及生产示范。研究结果表明,甘蔗温水脱毒种苗具有显著的增产增糖效果,是最具潜力和成效的病虫害防控技术,应作为现代甘蔗优质原料生产的重点内容之一,在生产上加快推广,使之制度化,可大幅度提高甘蔗的产量和糖分、延长宿根蔗年限,可以显著提高甘蔗生产的经济效益,增加蔗农收入。  相似文献   
107.
甘蔗黑穗病菌的快速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甘蔗黑穗病菌进行了检测,建立了该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从田间采集样本,在马丁氏培养基上分离获得甘蔗黑穗病菌的单菌落,经培养获得大量菌体,提取菌体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检测,证明获得了甘蔗黑穗病的病原菌.该方法能简便、快速、准确、有效的检测甘蔗黑穗病菌,结果稳定、可靠.建立快速有效的检测甘蔗黑穗病的方法,将为甘蔗抗黑穗病育种工作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08.
分析了云南省弥勒县甘蔗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9.
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检疫程序要求对从法国、澳大利亚、菲律宾、泰国、缅甸、柬埔寨等国外引进的77个甘蔗品种/材料在昆明专用甘蔗检疫温室,进行了2个生长周期的病虫疫情监测,未发现疫情;并利用已建立的分子检测技术进行了甘蔗斐济病、花叶病、白条病和宿根矮化病等4种重要检疫性病害检测,结果有7个甘蔗品种/材料宿根矮化病呈阳性,其余均呈阴性,同时对呈阳性的甘蔗品种/材料进行了隔离处理,符合标准和要求,从而确保了国际合作甘蔗品种交换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10.
由黑顶柄锈菌引起的甘蔗褐锈病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甘蔗病害,Bru1是甘蔗抗褐锈病主效基因,该基因对不同地区的褐锈病分离物具有广谱抗性。为明确中国甘蔗主要育种亲本对黑顶柄锈菌的抗性水平,了解Bru1基因在这些亲本中的分布情况,本研究于2014年对中国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的101份甘蔗主要育种亲本进行苗期抗褐锈病鉴定和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分子检测。结果显示,供试亲本中,共48份抗病材料含有抗褐锈病基因Bru1,频率为47.5%,表明中国甘蔗主要育种亲本中褐锈病抗性主要由Bru1控制;其余29份抗病材料和24份感病材料均不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暗示除了Bru1外,可能还有其他抗褐锈病基因存在。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甘蔗抗褐锈病育种,选育和推广优良抗病品种,有效防控甘蔗褐锈病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优良抗性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