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1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阜康绿洲环境变化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月气象资料,对过去近30 a阜康绿洲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阜康绿洲气温具有显著的增暖趋势,年平均气温增加约0.6 ℃,对年气温变暖贡献最大的是春冬两季,分别升高1.2 ℃和1.3 ℃;阜康绿洲变暖的主要特征是最低气温升高,最低平均气温增幅达0.7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不论是年还是季节的日照时数均呈上升趋势,之后呈下降趋势,并且总体呈下降趋势;蒸发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90年代比70年代蒸发量下降约537.9 mm,夏季是年蒸发量下降的主要季节;降水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90年代比70年代降水增加约60.54 mm,春夏两季是年降水量增加的主要季节.  相似文献   
22.
树轮记录的酒泉近240 a来6~9月气温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采自祁连山西部肃南大火烧沟的树轮样本,研制出树轮宽度年表和密度年表。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大火烧沟的树轮晚材宽度、早材宽度与酒泉6~9月平均最高气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由此可较好地重建酒泉地区近240 a来6~9月平均最高气温,交叉检验表明重建结果是稳定可靠的。1768-2007年,酒泉6~9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6.62 ℃。以过去240 a重建温度的平均值为基准,暖期有: 1786-1836年、1851-1885年、1924-1933年、1959-1967年、1988-2007年;冷期有: 1768-1785年、1837-1850年、1886-1923年、1934-1958年、1968-1987年。温度重建序列具有36.6 a,11.3 a,6.1 a,4.8 a,3.4 a,3.0 a,2.6 a和2.4 a的周期变化,并在1804年、1824年、1852年、1886年、1906年、1934年、1971年和1985年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23.
根据新疆阿勒泰西部地区5个采点的树木年轮样本,建立了该地区的树轮年表。通过相关普查发现,自回归年表序列与该地区当年5~9月的月平均气温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且具有树木生理学意义。用沙勒哈(t 1),吉克音(t,t 2)3个树轮自回归年表序列,可较好地重建该地区365年来当年5~9月的月平均气温,且经过交叉检验表明重建方程稳定可靠。通过分析发现,阿勒泰西部地区365年来的重建月平均气温序列具有5个偏冷阶段和5个偏暖阶段,并且具有13~14年和7年的显著冷暖变化准周期。重建月平均气温序列在1684,1706,1746,1767,1802,1839,1859,1881,1909年和1949年前后发生过突变。  相似文献   
24.
近30 a新疆达坂城风区大风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兴  万瑜  陆辉  魏文寿  贾健 《干旱区研究》2015,32(1):116-122
利用新疆达坂城风区1981-2010年的逐月大风日数、平均风速、风向等资料,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其大风年、季、月的时间变化特征及趋势,同时利用Mann Kendall突变检验及小波分析法,对大风进行突变和周期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30 a来,大风日数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倾向率为-31.3 d·(10a)-1,其中夏季减少速度最快;平均风速减小倾向率为-0.55 m·s-1·(10a)-1,2002年后风速开始明显减小,秋季平均风速减小趋势最为显著;风区主导风向为偏西风(WNW、W)和东南风(SE、SSE),随时间的变化,由春季的偏西风转为冬季的东南风;大风日数、平均风速分别在1997年和2001年出现突变性减少(减小),在不同时段内均存在多个振荡周期,但4 a左右的高频振荡周期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25.
新疆春小麦黑胚发生与产量及加工品质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点分析春小麦加工品质、产量表现和小麦黑胚发生的特点,发现干旱区春小麦黑胚发生率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表现结果不同,同时小麦的籽粒加工品质和产量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低温、多雨的环境条件有利于小麦黑胚病的发生,也有利于产量的提高,但这种环境条件不利于优良品质的形成.黑胚率高的小麦千粒重和容重较高,降落数值较小,发芽的可能性增大,籽粒蛋白质含量较低,面团流变学特性较差,小麦总体加工品质变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