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1篇 |
免费 | 28篇 |
国内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7篇 |
农学 | 34篇 |
基础科学 | 36篇 |
135篇 | |
综合类 | 238篇 |
农作物 | 12篇 |
水产渔业 | 12篇 |
畜牧兽医 | 60篇 |
园艺 | 54篇 |
植物保护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50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46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探究数字经济在生态资源赋能乡村共富中的促进作用,基于空间异质性,构建“生态资源-数字经济-乡村共富”的分析框架,利用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地理探测器工具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资源价值对乡村共富具有驱动作用。其中,森林资源、草原资源、自然保护区资源通过生态经济化促进城乡财富转移,而政府保护治理投资和污水再利用则保障乡村分享生态资源价值化红利的可持续性。2)数字经济对乡村共富具有驱动作用。主要来源于数字经济通过赋能农业生产、丰富产业发展模式、重构人力资本积累方式和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等途径直接或间接促进要素从城市向乡村流动,缓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3)生态资源价值和数字经济的交互作用对乡村共富具有显著驱动作用。这主要源于数字经济赋能生态资源的产权界定过程,以及价值核算、开发建设、市场交易和利益分配等产权实施过程,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使其真正变成生态产业,进而促进乡村共富。因此,从推动乡村数字化发展,构建生态资源监管、开发、交易平台以及促进数字经济赋能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等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明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物(SODM)对水稻结实期体内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杂交稻和常规稻品种为材料,对它们喷施SODM后测定水稻叶片保护酶系活性与抗坏血酸、丙二醛、过氧化氢和活性氧自由基含量。[结果]SODM处理能够显著增加水稻结实期叶片中SOD、POD及CAT活性,使叶片中MDA、SO2-和H2O2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减轻水稻被过氧化程度。[结论]SODM提高了植物体内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及其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进而延缓水稻的衰老,增强了结实中后期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为明确使用SODM调节剂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增产效果。[方法]结合运用喷施、浸种等措施,对2种不同小麦品种(弱筋小麦扬麦15和中筋小麦扬麦16)施用Cu/Zn和Mn 2种金属离子类型SODM调节剂,测定分析不同生长时期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及成熟期的穗数、每穗粒数、粒重和产量。[结果]各处理增加了苗期、拔节期、挑旗期、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重及叶面积指数,浸种处理和浸种+喷施处理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除Mn-SODM喷施处理外,其他各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小麦穗数、每穗粒数、粒重和产量。其中Cu/Zn-SODM浸种处理增产14.1%~16.1%,增幅最大,Mn-SODM喷施处理增产2.6%~4.0%,增幅最小。[结论]用Cu/Zn-SODM浸种对提高扬麦15和扬麦16产量最有效。 相似文献
104.
分别采用Fenton氧化和UV/Fenton氧化对油墨废水处理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FeSO4投加量、H2O2投加量、初始pH值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2.5、H2 O2投加量800 mg/L、FeSO4投加量800 mg/L、处理时间为180 min的最佳条件下,油墨废水的COD去除率达83.1%;在UV/Fenton条件下,H2O2投加量可降低至600 mg/L,反应时间可缩短至60 min,COD去除率可达84.1%,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5.
106.
刺虾虎鱼是西太平洋沿岸的本地物种,常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交汇处。为了准确了解浙江沿海刺虾虎鱼的物种多样性,本文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亚基I (COI) DNA序列对浙江沿岸的刺虾虎鱼进行条形码研究。从获得的30个个体615 bp 的COI DNA序列中,检测出10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69;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为0.0033;根据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的遗传距离得知,刺虾虎鱼种内的遗传距离为0.002~0.013(平均值0.007),刺虾虎鱼属内种间遗传距离为0.158~0.217(平均值0.186),属内种间的距离显著大于种内的距离(约27倍)。条形码结果显示,浙江沿海30个刺虾虎鱼样本共有7个单倍型(在GenBank登录号:KF642947-KF642953),都属于斑尾刺虾虎,它们与斑尾复虾虎和矛尾刺虾虎共同形成一个亲缘关系很近的单系群。 相似文献
107.
108.
选择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为目标物种,对它们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潜在栖息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以期对黑麂生境保护提供指导意义。在总结黑麂生活习性的基础上,分析对黑麂栖息地生态适宜性有重要影响的4种因素:植被因子、地形因素、水源距离和人为干扰。对不同因素在一年四季的影响权重综合赋值,结合保护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确定黑麂潜在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准则与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由于毛竹Phyllosta~hysedulis林和针叶林的不合理分布和800~1000m海拔处较为强烈的人为干扰,研究区域内黑麂潜在适宜栖息地、次适宜栖息地和不适宜栖息地面积分别为3.2122,3.0222,和2.9922km。,占地比例分别为34.8%,32.7%和32.5%。天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麂潜在生境的保护,需要加强对上坡位人为干扰的控制,同时通过建立生态绿道,强化潜在适宜栖息地之间的联系,促进次适宜栖息地向适宜栖息地转化。 相似文献
109.
长期绿肥与氮肥减量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为探明湘南双季稻区绿肥还田下的氮肥适宜施用量,设计了始于2008年冬季开展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2009-2017),研究绿肥与氮肥减量配施对双季稻的产量、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以及2017年稻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共设计6个施肥处理:不施氮肥空白对照、仅紫云英、习惯施肥、紫云英与100%无机氮配施、紫云英与80%无机氮配施、紫云英与60%无机氮配施。结果表明:与习惯施氮量相比,绿肥结合习惯施肥以及绿肥与化肥氮减量20%~40%配施均能保持甚至提高2009-2017年稻谷周年产量,显著提高早、晚稻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绿肥与化肥氮减40%时,产量变异系数最低和产量可持续指数最高。试验9 a后,与2008年相比,稻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上升趋势。与习惯施肥相比,绿肥与化肥氮减量20%~40%能维持土壤磷素与钾素的供给。综合考虑,紫云英还田下,化肥氮减施40%仍能获得高产稳产,且氮肥利用率最高,产量稳定性最好,并可缓慢提高土壤肥力,是湘南双季稻种植区较好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10.
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水沙变化特征及趋势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为治理黄河泥沙的重点核心地区.根据1960-1999年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皇甫川、孤山川I、窟野河,秃尾河和佳芦河径流及输沙资料,以流域为单元,分析了区内各流域径流量、输沙量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区内径流量及输沙量的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在季节上,除秃尾河径流量集中期为6月份外,其余4条流域径流量的集中期均为8月份;5条流域输沙量的集中期均为8月份.各流域径流量、输沙量的突变时间均在20世纪70年代,说明各流域水沙量呈现减少的趋势,尤以20世纪90年代减少最明显.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是影响该区内各流域水沙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