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欧李仁苦杏仁苷与胆酸盐的结合及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欧李资源天然功能产物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欧李仁脱脂粉为原料,采用体外模拟肠液的方法研究欧李仁苦杏仁苷提取物与胆酸盐的结合及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欧李仁提取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为62.6mg/100mL,欧李仁苦杏仁苷提取物能与3种胆酸盐结合,且对胰脂肪酶有抑制作用。其中,与牛黄胆酸钠的结合率为93.97%,与脱氧胆酸钠和甘氨胆酸钠的结合率分别为88.27%和86.84%;初始浓度下,欧李仁苦杏仁苷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率为86.47%。  相似文献   
62.
枯萎病拮抗菌B96-II(Bacillussp)自沤肥浸渍液中分离筛选获得。进一步试验证明,该菌对黄瓜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青椒枯萎病菌等有明显抑制效果。可观察到的抑菌现象有:对孢子的溶解作用;对孢子壁的破坏作用;对芽管的生长抑制和对菌丝致畸等作用,对上述3种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为56.2%,57.3%,54.7%,对芽管的抑制率分别为88.5%,87.5%,79.5%。拮抗物质之一是几丁质酶。  相似文献   
63.
探讨黄芪根腐病拮抗芽孢杆菌SXKF16-1(Bacillus atrophaeu)和SXKF16-2(B. methylotrophicus)对黄芪主要药效成分的影响,旨在为后续多功能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采用灌根法对健康黄芪苗浇注拮抗菌发酵液,HPLC-UV-ELSD法对10种药效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紫檀烷苷、异黄烷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和黄芪皂苷Ⅳ、Ⅲ、Ⅱ、Ⅰ在各自标准曲线相应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0),试验测定结果可靠。拮抗芽孢杆菌SXKF16-1和SXKF16-2处理对药效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紫檀烷苷、异黄烷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黄芪皂苷、黄芪皂苷的含量均无明显影响,但显著促进黄芪皂苷和黄芪皂苷含量的升高。2组处理与对照相比,总黄酮含量均无明显变化,总皂苷含量显著升高。拮抗芽孢杆菌SXKF16-1和SXKF16-2对黄芪主要药效成分的含量无负面影响,可促进某些皂苷类成分的积累,具备开发为多功能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64.
为提高农用抗生素KA08的产量,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设计方法从碳源及培养基筛选等方面对其产生菌182-2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代谢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82-2菌株采用优化培养基培养,其抑菌活性较原始发酵培养基培养的提高38.5%。最佳发酵条件为250mL摇瓶中,装液量为40mL,菌株182-2的接种量为发酵液总体积的4.5%(1.4×107~108 cfu/mL),初始pH7,28℃发酵5d,种子菌龄为5d。发酵过程中出现菌体生长和抗生素生成2个高峰期,二者属于半耦联型;培养3.5~5.5d时菌丝浓度达最大,在5~6d时抗生素产量达最高。  相似文献   
65.
B96-Ⅱ对3种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拮抗物质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枯萎病拮抗菌B96-Ⅱ(Bacillus sp)自沤肥浸渍液中分离筛选获得.进一步试验证明,该菌对黄瓜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青椒枯萎病菌等有明显抑制效果.可观察到的抑菌现象有:对孢子的溶解作用;对孢子壁的破坏作用;对芽管的生长抑制和对菌丝致畸等作用,对上述3种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为56.2%,57.3%,54.7%,对芽管的抑制率分别为88.5%,87.5%,79.5%.拮抗物质之一是几丁质酶.  相似文献   
66.
杨晓军  高芬  涂院海  宋延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231+14262
[目的]研究黄花铁线莲乙酸乙酯组分的抗炎作用。[方法]将试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对照组、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组和黄花铁线莲高、低剂量组(0.08和0.04 g/kg),连续外涂给药7 d,采用二甲苯诱发小鼠耳肿胀法和交叉菜胶诱发大鼠足跖肿胀观察抗炎作用。[结果]黄花铁线莲乙酸乙酯组分可以明显抑制二甲苯诱发小鼠耳肿胀和交叉菜胶诱发大鼠足跖肿胀。[结论]黄花铁线莲乙酸乙酯组分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67.
我国玉米螟及其已知近缘种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华  高芬 《植物保护》1983,9(6):14-14
玉米螟是我国农业上的大害虫,是测报和防治的主要对象。近年来经过所内外有关单位的协作,通过形态鉴定,生殖隔离试验,性信息素化学结构分析及田间诱雄联合试验已明确,在我国东半壁从北到南广大玉米种植区猖獗为害的是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而不是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  相似文献   
68.
我国玉米螟及其近缘种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玉米螟一直被认为是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Hübner)。但1970年六浦晃和门罗在“欧洲玉米螟及其近缘种的分类与分布”一文中指出:分布于亚洲东部和澳洲为害玉米的是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欧洲玉米螟仅分布于欧洲、非洲西北部、西亚和北美。该文还报道Ostrinia属在我国有11种。近年来经吉林  相似文献   
69.
秆野螟属(Ostrinia)中国已知种的识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伟华  高芬 《植物保护》1996,22(4):40-42
秆野螟属(Ostrinia)中国已知种的识别李伟华高芬(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秆野螟属中国已知种雄蛾检索表1.前翅后横线近前,后缘处各成一明显的黄色圆斑四斑秆野螟(O.quadripunctalis)……前翅无上述黄色后横斑...  相似文献   
70.
山西省不同地区梨小食心虫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梨小食心虫在山西一年发生3~4代,其中大同地区为3代;忻州、太原、太谷、临汾、长治为4代。各代发生期由北至南有一定的提前。在前三代蛾量高峰期后3~4d进行药剂防治,防效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