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篇 |
农学 | 25篇 |
基础科学 | 3篇 |
4篇 | |
综合类 | 56篇 |
农作物 | 12篇 |
水产渔业 | 8篇 |
畜牧兽医 | 3篇 |
园艺 | 6篇 |
植物保护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61.
以2005年度河南省征集的地方小麦新品种为材料,将其划分为3类粒质,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和GB/T国标法进行品质测定,用国标法校正近红外光谱品质分析数据。研究表明,近红外小麦品质测定结果与国标法测定结果相关分析和差异显著性分析均达极显著水平, 说明近红外测定结果需经进一步校正方能作为准确结果进行参考;2种方法对不同粒质品质测定结果的差异显著性不同,基本趋势是随角质程度增加,参试小麦主要品质性状近红外测定准确性下降,差异增大,因此,对不同粒质品种品质结果需依据不同的校正方程进行校正。不同粒质材料经2种方法测得的结果经Sigma plot、SPSS等软件分析和最优方程拟合,得到各自的一元二次校正方程,方程校正后,近红外品质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校正值与国标法测定结果吻合程度较好,湿面筋含量次之,而沉降值吻合程度较差,因此沉降值无法进行近红外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62.
63.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粒重形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4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条件下籽粒灌浆特征参数、粒重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播期对千粒重的影响存在差异,洛旱6号、洛麦21号和豫麦49不同播期之间的籽粒千粒重存在显著差异,但播期对偃展4110的千粒重影响不大。在不同播期下,灌浆过程中平均灌浆速率、快增期灌浆速率对粒重的影响较大。播期对不同品种灌浆高峰出现的日期影响基本一致,早播期>晚播期>中播期.但较早播种时,洛旱6号、洛麦21号和豫麦49灌浆高峰出现较早,灌浆速率大,晚播时偃展4110灌浆高峰出现较早,灌浆速率大。播期对4个品种产量的影响均以中播最高,在河南旱区生态条件下,似偃展4110的春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中下旬,洛旱6号、洛麦21号等似豫麦49的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中旬。 相似文献
64.
65.
北方冬小麦品种(系)节水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取中国北方不同生态型冬小麦品种(系)进行产量、收获指数、WUE、抗旱指数、冠层温度等指标和一些农艺性状的测定与分析,以评价参试品种的节水抗旱性。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参试品种的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由于参试品种对水分的敏感度不同,产量增加幅度也不尽相同。充分灌溉、自然降水与干旱胁迫处理洛旱6号产量均最高,分别为6 316.20 kg·hm~(-2)、2 538.75 kg·hm~(-2)、1 119.75 kg·hm~(-2)。充分灌溉处理周麦24对水分最为敏感,产量较自然降水处理增加44.12%;自然降水处理开麦20对水分最敏感,产量较干旱胁迫处理增加201.47%。通过产量、抗旱指数与灌浆期的冠层温度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产量与灌浆期的冠层温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灌浆中期的冠层温度相关系数最高为-0.908。抗旱指数与灌浆后期的冠层温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0.453,与灌浆前期和灌浆中期的冠层温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2、-0.366。 相似文献
66.
黄淮冬麦区不同年代旱地小麦萌发期抗旱性与根系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调查黄淮冬麦区不同年代旱地小麦品种萌发期抗旱性与根系活力的变化规律,选择具有调研性的实验材料12个,利用GB/T 21127-2007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对12个供试材料进行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同时对供材料进行根系活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12个品种小麦的抗旱性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呈现“马鞍型”演变趋势;根系活力对照组呈现平缓下降,而高渗胁迫处理组小麦的根系活力却呈现上升的趋势;抗旱性与高渗胁迫下根系活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7.
豫西不同栽培环境对优质小麦品系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豫西不同栽培环境对优质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选取洛阳农林科学院育成的7个半冬性优质小麦品系‘HPG127’‘HPG164’‘HPG165’‘HPG167’‘HPG513’‘HPG542’‘HPG521’和2个优质对照品种‘豫麦34’和‘藁麦8901’,在洛阳农林科学院3种栽培环境(旱薄地、旱肥地和水地)进行随机区组试验,统一收获其籽粒进行品质相关性状的测定。结果表明:体积质量、总湿面筋、总干面筋和粗蛋白质量分数这4个性状在不同栽培环境下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高肥力能降低小麦体积质量,灌水会稀释粗蛋白质量分数,水地栽培环境中面筋含量最低。对变异系数最大的稳定时间进一步分析表明:各品种(系)稳定时间变化趋势在3种栽培环境下不尽相同,旱肥地能增加大部分品种(系)的稳定时间,个别品种(系)在水地环境下稳定时间最长。综上所述,豫西地区优质小麦的栽培可通过控制灌水和施肥来保证小麦的面筋和粗蛋白含量,并结合具体品种的特性选择合适栽培环境以实现对品质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68.
69.
为了解澜沧江中上游功果桥—乌弄龙江段现有鱼类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于2018—2020年连续3年对我国境内澜沧江中上游不同江段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分析了该江段的鱼类资源现状及物种多样性。结果显示,调查共获鱼类39种,隶属于5目10科8亚科32属,其中鲤形目有26种,占总种数的66.67%;土著鱼类占调查总数的56.41%,外来种占总数的43.59%;鱼类食性结构较单一,大多为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其中杂食性鱼类24种,占调查总数的61.54%,肉食性鱼类10种,占调查总数的25.64%,其他食性不详的占调查总数的12.82%;在3种栖息水层类型中,底层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占56.41%。该江段鱼类的优势种是光唇裂腹鱼、长须纹胸鱼兆、大鳞副泥鳅和澜沧裂腹鱼,7个采集点的平均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H’)、辛普森优势度指数(D)、物种均匀度指数(J)和物种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1.48、0.41、2.69和0.80。总体看,处于中游(功果桥库区、腊马登村)采样点的物种多样性各项指数要高于处于上游的5个采样点;乌弄龙库区与里底库区、里底库区与拉古村、腊马登村与功果桥库区的鱼类种类相似性指数(I...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