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测定了番茄内生放线菌ts-6对灰葡萄孢菌的拮抗作用及其防病效果,结果表明:对峙培养时ts-6菌株对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培养7d后可形成直径30mm的抑菌圈,抑菌带宽度达12mm。显微镜下可见抑菌圈边缘菌丝体畸形膨大,分隔、分枝增多,部分菌丝顶端膨大呈泡囊状,有的泡囊破裂、原生质外泄t。s-6菌株胞外分泌物对灰葡萄孢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试验说明,其胞外分泌的拮抗物质中既有能耐高温的抑菌物质,又有遇高温易失活的抑菌物存在。离体和温室防治试验说明,ts-6菌株培养液对灰霉病的防效显著高于菌悬液和无菌滤液。挑战接种间隔期为24h时,无菌滤液的防治效果高于菌悬液;挑战接种间隔期为48h时,菌悬液的防治效果高于无菌滤液。  相似文献   
52.
番茄内生真菌的分离和拮抗生防菌的筛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内生菌常规分离法对健康番茄植株体内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和筛选。结果表明: 番茄的不同品种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有所不同, 同一品种茎部比根部种类多。经初步鉴定, 除1种属于子囊菌外, 其余均为半知菌。拮抗结果表明: 无孢菌、曲霉对灰霉和菌核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产生明显抑菌带。其它部分菌株对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无孢菌Fq72菌株培养滤液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其培养滤液对6种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 尤其对菌核病菌和灰霉病菌抑制率最高, 而且其培养滤液高温处理后活性不丧失, 对病菌仍有较强的拮抗作用, 因此其具有一定的生防潜能。  相似文献   
53.
番茄叶霉病菌对多菌灵、乙霉威及代森锰锌抗性检测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番茄叶霉病菌Fulvia fulva对多菌灵、乙霉威及代森锰锌的敏感性基线,以及抗性频率和抗性水平。离体条件下,多菌灵、乙霉威及代森锰锌对番茄叶霉病菌敏感菌株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101、2.475、9.067 μg/mL;最低抑制浓度(MIC)值分别为0.5、5、50 μg/mL 。山西晋南地区番茄叶霉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抗性频率最高,分别达到97.4%、70.5%、98.7%;山西吕梁地区与太原地区相对较低,但该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抗性频率也都超过了30%。辽宁沈阳、山东寿光、河北保定番茄叶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均为100%;对乙霉威的抗性频率前两地为100%,保定为10%;对代森锰锌的抗性频率都超过90%。所有抗性菌株对多菌灵均属于高抗类型,抗性指数超过5000,测不出MIC值;对乙霉威有50%的高抗菌株,抗性指数在100以上;对代森锰锌各地均未发现高抗菌株,低抗和中抗菌株所占比例较大,其抗性指数集中在50左右。对多菌灵与乙霉威具有双重抗性的菌株占测试菌株总数的49.9%,并且首次在田间发现了对3种杀菌剂都具有抗性的番茄叶霉病菌多抗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