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饲喂苜蓿草块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奶牛日粮添加苜蓿草块饲喂奶牛,以研究苜蓿草块替代奶牛日粮中部分精料及粗饲料对奶牛产奶量、乳成分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以‘宁杞1号’为试验试材,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盐胁迫为主因素(100 mmol·L~(-1) NaCl),以解钾菌(B1,B2,B3)为副因素,对枸杞幼苗根系总长度、投影面积、表面积、体积、平均直径、根尖数、根系活力、活性氧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和转化酶(INV)活性进行测定,综合评价不同处理中枸杞根系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解钾菌与盐胁迫对枸杞幼苗根系超氧阴离子(■)含量和SOD、CAT、POD活性均无显著性影响,而对其他指标具有明显的影响。不同处理组合中,B1处理枸杞幼苗根系总长度最长,分别比CK(不添加NaCl和菌剂)、B2、B3、NaCl-CK、NaCl-B1、NaCl-B2、NaCl-B3处理长101%、89%、65%、112%、105%、122%、181%。B2处理中枸杞根系的投影面积、表面积和体积最大及转化酶活性最高;NaCl-B1处理中枸杞幼苗根尖数最大,根系活力最强,GSH-Px和SS活性最高;NaCl-B2处理中枸杞幼苗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和SPS活性最高;NaCl-B3处理中枸杞幼苗根系H_2O_2含量最低,分别比ck、NaCl-CK、B1、NaCl-B1、B2、NaCl-B2、B3处理低24.3%、34.3%、3.9%、41.1%、17.3%、36.3%、14.3%。通过对枸杞幼苗根系17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排在前三名的依次为NaCl-B1、B2、NaCl-B2处理。因此,解钾菌对枸杞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无论是否存在盐胁迫,接种B1或B2单一菌种效果均优于其混合菌种B3。盐胁迫下,接种B1解钾菌更有利于枸杞根系的生长发育;非盐胁迫下,接种B2解钾菌更有利于枸杞根系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3.
44.
100Hz~3.98MHz下苹果虎皮病果实电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富士苹果虎皮病病果电特性的变化规律,探讨利用电特性参数的变化来反映苹果内部的物理化学变化,运用LCR型电子测量仪测定了100 Hz~3.98 MHz频率、(20±1)℃恒温条件下贮藏1、8、15、22和29 d的虎皮病果实复阻抗、电抗、电导、电容和介质损耗系数等电学参数.结果显示:在同一贮藏时间下,随着频率的增加,果实的复阻抗、电抗值在减小,电导值则在增加;而电容和果实的介质损耗系数变化则没有规律性.统计分析显示,感病果实和正常果实电容值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果表明:电容值基本可以正确反映苹果的实际品质情况. 相似文献
45.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灌溉也相应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当前我国引黄灌区存在的问题,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亟需实施。本文对引黄灌区推广高效节水灌溉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我国农田灌溉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便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46.
47.
48.
49.
以密枝枸杞为试材,以"宁杞5号"枸杞为对照,采用分光光度法、Folin-Ciocalteu法、苯酚-硫酸比色法、四苯硼钠比色法、凯氏定氮法和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分别测定枸杞叶片中总黄酮、总多酚、粗多糖、蛋白质、抗坏血酸和钾元素含量,研究了密枝枸杞叶片营养品质价值。结果表明:密枝枸杞和"宁杞5号"叶中除抗坏血酸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它各成分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密枝枸杞叶中总黄酮、总多酚、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宁杞5号"枸杞叶(P≤0.05),而粗多糖、钾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宁杞5号"枸杞叶(P≤0.01)。与"宁杞5号"枸杞叶相比,密枝枸杞叶中总黄酮、总多酚、蛋白质、粗多糖和钾的含量分别高2.97%、5.93%、6.42%、8.31%和33.76%,但抗坏血酸含量低32.34%。 相似文献
50.
针对中国北方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方式,解决玉米收获过程中的摘穗啃伤、田间作业垄上行走稳定性差及玉米茎秆回收再利用问题,设计了一种履带式玉米穗茎兼收型联合收获机,以及配套的立辊式摘穗割台和茎秆切碎抛送装置。设计的非对称立辊式对行收割结构,可适应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收获作业要求,实现了穗茎兼收,提高了秸秆利用率,并总结了立式割台“间隙夹持-倾斜喂入-滑动摘穗”的立式摘穗收获机理。利用立式摘穗试验样机,以机具前进速度、主动链轮转速、摘穗辊直径、切碎刀轴转速为影响因素,果穗损失率、茎秆切碎合格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了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通过Design-expert 8.0.6数据分析软件,建立各影响因素与指标的数学回归模型,分析了显著因素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优化试验参数,确定最优参数组合:在机具前进速度3.8m/s、主动链轮转速1150r/min、摘穗辊直径82mm、切碎刀轴转速1650r/min时,果穗损失率为2.61%、茎秆切碎合格率为92.81%。优化模型与田间验证性试验得到的果穗损失率均值2.8%、茎秆切碎合格率均值93.1%相接近,满足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收获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