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7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2篇
  19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7 毫秒
41.
内蒙古阿拉善荒漠主要啮齿类种群生态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儿种主要啮齿动物的种群生态位研究表明,子午沙鼠的生态位宽度指数最高,为0.786.该种对7种资源等级的利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7种生境中均有分布,且以人工草地和农田生境的数量最高,天然草地的数量最低;五趾跳鼠和三趾跳鼠的生态位宽度指数次之,分别为0.649和0.610。长尾仓鼠和黑线仓鼠以及五趾跳鼠和巨泡五趾跳鼠的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分别为0.857和0.828。说明前两种鼠和后两种鼠对其所栖息的环境中的资源利用方式趋于一致,并存在一定的竞争。短尾仓鼠和长尾仓鼠,短尾仓鼠和黑线仓鼠,三趾跳鼠和三趾心颅跳鼠的生态位重叠指数次之,分别为0.700,0.700和0.706。  相似文献   
42.
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溶液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秸秆还田对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针对寒地水稻,在连续三年水稻秸秆还田条件下,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土壤溶液中氮、磷、钾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间,秸秆还田与不还田处理土壤溶液中无机氮含量均呈现降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动态;土壤溶液中磷、钾含量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秸秆还田使水稻分蘖期土壤溶液中无机氮含量和整个生育期间土壤溶液中磷含量降低,增加了钾的含量。秸秆还田处理降低了土壤脲酶的活性,提高了蔗糖酶活性,对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3.
施氮水平对大豆吸收利用氮素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试验采用框栽方法,利用15N示踪,以(15NH4)2SO4作为标记氮肥,研究了施氮水平对大豆吸收利用氮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对大豆的氮素积累和来源有明显影响,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施氮水平的氮素积累量不同。高氮促进肥料氮的吸收,抑制根瘤固氮,肥料氮积累大小顺序为高氮>中氮>低氮(P<0.01),根瘤固氮大小顺序为低氮>中氮>高氮(P<0.01)。不同施氮水平对大豆产量有明显影响。低氮和中氮处理的产量明显高于高氮处理(P<0.01),而低氮和中氮处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4.
大豆生育期间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豆生育期内,土壤铵态氮含量与硝态氮含量变化相似,均为逐渐下降趋势。土壤基础肥力对土壤铵态氮含量具有决定性作用,种肥和追肥处理可以增加大豆生育期土壤铵态氮含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无明显影响。在大豆整个生育时期,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988**),而土壤铵态氮、硝态氮与碱解氮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5.
不同NH_4~+-N和NO_3~-—N水平对大豆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东农47为材料,利用砂培方法研究了不同NH4+-N和NO3--N水平对大豆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总生物量和地上部生物量随氮素水平增加呈单峰曲线,NH4+-N水平对大豆苗期生长影响大于NO3--N。以NH4+-N做为氮源时,氮素浓度125 mg·L-1时总生物量和地上部生物量达最大值;以NO3--N做为氮源,氮素浓度在275 mg·L-1时总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较高,500 mg.L-1时较低。氮素浓度大于20 mg·L-1时,以NH4+-N做为氮源总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明显大于以NO3--N为氮源。氮素水平对苗期根系生物量影响不大,当氮素浓度为500 mg·L-1时,两种氮素形态根系生物量均较低,其它水平之间相差不大。根冠比随氮素浓度的增大呈降低趋势,当氮素浓度高于125 mg·L-1时根冠比变化较小。当氮素浓度为20 mg.L-1时,两种氮素形态之间根冠比没有明显差异,当氮素浓度大于20 mg·L-1时,以NO3--N做为氮源根冠比明显大于NH4+-N。  相似文献   
46.
试验于2000年在东北农业大学院内试验田进行,从大豆正茬、迎茬、连作、7年连作(自1994年连续种植大豆)田间土壤中分离出优势真菌进行实验.研究表明,土壤真菌优势类群在苗期以木霉、青霉、镰刀菌为主,在盛花期和结荚期以青霉、毛霉、黑根霉为主,连作大豆的土壤真菌优势类群的种类、数量高于其它茬口.经不同茬口土壤真菌毒素液处理大豆种子后,表现出抑制大豆种子发芽,各处理间由于品种不同、茬口不同略有差别,抑制作用为连作>迎茬>正茬,7年连作处理的抑制作用有强有弱.  相似文献   
47.
应用15N示踪方法,研究了种植大豆对土壤氮素盈亏的影响,并对土壤氮素盈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大豆成熟期70.4%~88.6%的氮素转移到籽粒中,大豆氮素收获率很高,导致土壤氮素亏损;秸秆还田时土壤氮素亏损量平均为39.2kg/hm2,秸秆不还田时土壤氮素亏损量平均为49.2kg/hm2;大豆根瘤固氮率与土壤氮素盈亏量呈直线相关,根瘤固氮率越高,土壤氮素亏损量越少;秸秆还田条件下,根瘤固氮率71.5%是土壤氮素盈亏平衡点,秸秆不还田时根瘤固氮率要达到80.9%才能保障土壤氮素盈亏平衡。  相似文献   
48.
本研究选用了3个品质类型的5个春大豆品种,研究荚果发育过程中脂肪含量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随着开花天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始花后68d达到最大值,5个品种表现一致的规律性;26~32d脂肪含量增加较为缓慢,开花32~50d是脂肪含量快速增加时期,50~68d增长缓慢;脂肪酸组分中亚麻酸、硬脂酸、棕榈酸所占比例呈降低趋势,亚油酸呈升高趋势,油酸先升高后降低;5个品种脂肪含量和油酸所占比例与始花后天数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亚油酸所占比例与始花后天数没有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硬脂酸、棕榈酸、亚麻酸所占比例与始花后天数呈负相关,但个别品种未达到显著水平;脂肪及其组分所占比例表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脂肪与亚油酸、油酸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脂肪与亚麻酸、硬脂酸、棕榈酸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9.
为了给大豆生产中合理施用钾肥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参考,本试验采用砂培方法,自大豆V3期开始,连续进行4 次缺钾处理,研究了缺钾胁迫对大豆植株钾素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V3~R1期缺钾胁迫,下部叶、柄钾素向上部转移,以供给新生的上部器官,保证其生长;在R1~R3期、R3~R5期、R5~R6期缺钾胁迫,所有营养器官中的钾素均向荚果中转移,以保证其生长发育;V3~R1期、R1~R3期主要以营养生长为主,此时断钾,钾素对营养生长阶段的大豆干物质积累未有很大的影响。R3~R5期、5~R6期为钾素对干物质积累影响最关键时期,此时断钾,干物质积累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50.
1994~2002年在东北农业大学校内农学试验田进行作物定位轮作的长期试验研究,分别对不同作物轮作体系的土壤微生物、土壤优质真菌及土壤肥力的演变做了研究和分析。现将不同轮作方式对大豆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加以总结。结果表明,不同轮作大豆田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前期较低,生育盛期和成熟期较高,土壤真菌数量以苗期、结荚期较高,生育中后期有所减少;不同轮作方式相比,连作种植促使大豆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