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林业   8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纸张与印刷”课程是林产化工、制浆造纸工程和印刷包装工程专业的主修课程。根据当前造纸和印刷行业的发展,结合林产化工专业(制浆造纸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和“纸张与印刷”课程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教学内容上,有效地将基础知识与现代造纸和印刷新技术结合,完善了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启发互动式教学和情景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考核体系建立方面,采用侧重于教学过程的量化考核评分体系。  相似文献   
12.
西南岩溶地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脆弱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石漠化则是该区域最为重要 的生态环境问题。基于2001—2016 年MOD13Q1 NDVI 数据集和喀斯特空间分布数据,进行季节合成植被 指数(SINDVI)的趋势模拟、时空统计,探讨西南岩溶区植被时空变化趋势、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下生态 环境效益。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岩溶区近16 年植被覆盖恢复良好,植被覆盖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广西、云南 省和贵州省,2009—2016 年较2001—2008 年植被覆盖度普遍增大,增幅最大的是贵州省,其次是广西,最 后是云南省。近16 年西南岩溶区植被变化主要以改善为主,2009—2016 年较2001—2008 年植被改善趋势 和改善面积都在增大,改善面积增加了12.39%,其中广西改善趋势和改善面积都最大。通过比较各种石漠 化治理模式下植被变化情况,发现小流域治理模式和人工造林模式优于其他模式,经济林木模式下植被改 善效果最小。  相似文献   
13.
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培养高质量研究生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世界一流的大学需要培养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人才,包括世界一流的研究生。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取得了明显实效。在培养目标和标准上,以学科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高标准严要求;在学科和师资水平上,凝炼学科方向,注重学科交叉,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在硬件支撑上,依托校内学习平台,开拓校外科研基地,保障科研需求;在培养方式上,建立导师队伍团队,开展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在制度保障上,以人为本,建立了完备的培养制度。  相似文献   
14.
定西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遥感动态监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定西地区的定西县、渭源县、陇西县和通渭县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以 1990年和 2 0 0 0年 2期TM数字图像为主要信息源 ,进行屏幕目视解译 ,取得了初步的本底数据。建筑交通及矿区用地增长率为14 .97% ;农业用地增长率为 8.0 2 % ;林地增长率为 11.2 3% ;其它如河滩地、宜林草荒地则相应有所减少。定西地区经过 10 a的发展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日趋合理 ,但还存在诸如土地利用率不高 ,农业用地比重过大 ,畜牧业用地比重太小 ,以及造林面积大 ,而存林面积小 ,树木成活率低 ,退耕还林还草力度不够等问题。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 ,说明了遥感技术在定西这一特殊地区土地利用 /植被覆盖动态监测中已被有效地应用 ,同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以期有利于项目区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是开展科学研究的主力军,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关系着我国现在和未来的科技水平。创新思想是研究生从事科研活动的起跑线,是发表高质量论文的基石,是申请科研项目的基础。引导研究生多途径获取创新思想,不仅有利于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科研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基于获取创新思想的5大主要途径"灵感、生活、交流、阅读和实验",重视引导研究生多途径获取创新思想,包括通过因材施教引导研究生从文献中获取创新思想、通过博览群书引导研究生从书籍中获取创新思想、通过善于总结引导研究生从实验中获取创新思想、通过勇于实践引导研究生从生活中获取创新思想、通过从善如流引导研究生从交流中获取创新思想,以提高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17.
“生物质能源利用原理与技术”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能源新材料技术是21世纪高新技术的先导和支柱,以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和信息技术等手段大幅度提高森林资源利用价值成为林业工程类专业的发展趋势,"生物质能源利用原理与技术"课程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开设的。该文作者根据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本科专业的特色,结合"生物质能源利用原理与技术"课程的特点,精选课程教学内容,突出专业课程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上进行了改革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干旱半干旱区农田土壤碳垂直剖面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自然农田和长期定位站点(178个剖面,0~100 cm土层)农田土壤碳的数据并对其进行整合,分析了农田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含量的垂直剖面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增加,农田土壤有机碳呈下降趋势,表层含量高于底层;不同地区农田土壤无机碳含量变化趋势不一,随土壤深度增加整体呈现升高的趋势,但是也有一些地区呈现下降趋势。土壤剖面深度为100 cm的农田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密度平均值分别为8.33和15.83 kg m-2,农田土壤无机碳储量大约是土壤有机碳的2倍。土壤深度为0~30 cm的有机碳占100 cm总有机碳含量的45%,无机碳仅占100 cm总无机碳含量的29%;土壤无机碳主要集中在30~100 cm土层,占100 cm总无机碳含量的71%,远高于有机碳在此土层占100 cm总有机碳含量的百分比(55%)。综合自然农田和长期定位站点农田土壤碳的数据,土壤容重与土壤p H是影响农田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分布特征的重要因素:自然农田土壤有机碳与土壤p H(R2=0.61,p0.01)和土壤容重(R2=0.64,p0.01)呈显著负相关;长期定位站点土壤无机碳与土壤p H(R2=0.56,p0.01)和土壤容重(R2=0.63,p0.01)呈显著正相关。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将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提供数据基础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