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3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6篇
  1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7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曹云翔  马平 《江西植保》2001,24(3):79-79,78
近年来南昌市近郊在庭院或盆栽的万年青,发现万年青红斑病Sphaerulina rhodeae P.Henn et shirai,和万年青炭疽病Calletotrichun(Vermicularia)montemortinii Togn.var rhodeae Trav两种病害发生较普遍,为害严重时,引起叶片枯黄死亡。影响正常生长和观赏,现将其发生与防治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2.
棉籽携带棉铃疫菌及该菌的致死温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用显微镜镜检患有疫病的棉铃种籽,能检查到棉铃疫菌的游动孢子囊或卵孢子;重病棉铃种籽所带的卵孢子比轻病棉铃种籽多。疫病占整铃面积1/4以上时,其中的种籽可分离到疫菌;疫病在铃面的面积较小时,在其种籽上未分离到疫菌。将疫病棉铃中的自然带病种籽、健铃种籽与疫菌混合,或土中接种疫菌后播种,都能在铃期表现烂铃,烂铃数比播种健铃种籽多;但8月少雨时,种籽带菌对铃期烂铃影响不明显。疫菌在55℃5分钟即死亡;  相似文献   
63.
木霉菌和腐霉菌对棉铃疫菌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玻璃纸对峙法观察到4种木霉(S-327,BT-12,BT-95,T-594)和寡雄腐霉(P.O.)对棉铃疫霉的营养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没有看到明显的抑菌圈。生物测定试验表明,拮抗菌不仅对棉铃疫霉有直接作用,而且还可以保护棉铃不受疫菌侵染。在5种拮抗菌中,P.O.和BT-12可能是防治棉铃疫病比较有潜力的生防菌。  相似文献   
64.
棉铃疫菌的越冬存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MTT活体染色法,对棉铃疫苗(Phytophthora boehmeriae Sawada)的存活越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孢子囊和卵孢子均可在棉田土中的病残体(烂钤壳,棉籽)上存活。其中孢子囊可存活3~4个月,且其存活率可高达58.0%,认为孢子囊在棉铃疫病的再侵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孢子囊在1月份温度达零度时就全部死亡,不能越冬。而卵孢子在历经1990年至1991年冬季零度以下76天(其中最低温度达-2.8℃)后仍可以存活,在存活300天以后其存活率达48.8%,证明卵孢子是毫无疑问的越冬菌态。生物测定,越冬后卵孢子形态观察,卵孢子萌动变化与温度的关系表明,越冬存活的卵孢子可以成为棉铃疫病的初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65.
玉米叶斑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发酵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平板对峙、温室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筛选到1株对玉米叶斑病(弯孢叶斑病、大斑病和小斑病)具有较好防效的细菌菌株ST-87-14。温室盆栽试验显示其对玉米弯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可达100%,对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3.30%和87.60%。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T-87-14防治玉米弯孢叶斑病的效果达52.04%,对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43.56%和48.16%。通过温室试验,证明菌株ST-87-14的菌体和胞外代谢产物都能对玉米叶斑病起到防病作用。通过16S rDNA序列测定和生理生化鉴定明确了菌株ST-87-14为枯草芽孢杆菌。通过对常见11种病原真菌的平板对峙培养,结果表明,ST-87-14菌株具有较广的抑菌谱。通过单因子试验,确定了ST-87-14菌株发酵培养基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豆饼粉。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出该菌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为(g/L):蔗糖30g、豆饼粉2.0g、NaCl 1g、CaCO31g、KH2PO40.2g和MgSO4.7H2O 0.3g。  相似文献   
66.
棉花根系分泌物对枯草芽胞杆菌NCD-2菌株趋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枯草芽胞杆菌NCD-2菌株在不同棉花品种根际定殖能力表现不同,在感黄萎病品种冀棉11根际的定殖能力最强,而在耐病品种中棉所41根际的定殖能力最弱。本研究收集了5个不同棉花品种的根系分泌物,测定了NCD-2菌株对根系分泌物的趋化作用,结果表明NCD-2菌株对冀棉11根系分泌物的趋化作用最强,而对中棉所41根系分泌物的趋化作用最差。通过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AccQ-Tag-HPLC)测定了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的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氨基酸在不同棉花品种中含量不同。冀棉11的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种类最多,可达17种。在中棉所41的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种类最少且大多数氨基酸含量均为最低。测定了NCD-2菌株对14种氨基酸标准品的趋化性,结果表明NCD-2菌株对精氨酸(Arg)、丙氨酸(Ala)和赖氨酸(Lys)趋化性最强,但对甘氨酸(Gly)呈现负趋化性。RT-qPCR试验表明冀棉11的根系分泌物可提高cheAcheD基因在NCD-2菌株中的表达量。室内防治试验表明,NCD-2菌株对冀棉11黄萎病的防效最好,防治效果可达到66.68%。本研究明确了棉花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对NCD-2菌株趋化性的影响,该菌株在棉花根际定殖能力与棉花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对本菌株的趋化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67.
萎缩芽胞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 HMB22922是一株有效防治棉铃疫病的生防细菌。为降低该菌株的生产成本和提高其制剂的适用性,本研究完善了该菌株的发酵工艺并筛选出用于可湿性粉剂加工的适宜助剂。通过对11种规模化生产所用培养基进行筛选,确定2号培养基作为初始培养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黄豆粉、酵母粉、玉米粉及碳酸钙是影响该菌株发酵活菌数的主效因素,最佳用量分别为13、3、30和3 g/L。进一步确定发酵液初始pH值为7.0、培养温度30℃为该菌株的适宜培养条件,发酵活菌数达到2.81×109 cfu/mL。分别以润湿时间和悬浮率为指标,筛选该菌株可湿性粉剂所需助剂,结果表明,采用粉状885增效助剂B型和SP-2836作为润湿剂和分散剂,其可湿性粉剂润湿分散性能最优,并确定2.00×109 cfu/g萎缩芽胞杆菌HMB22922可湿性粉剂配方。该制剂防治棉铃疫病的室内评价结果表明,人工接种棉铃疫病病原菌7 d后,该制剂能显著降低棉铃疫病的病情指数,防效达52.16%。  相似文献   
68.
黑水虻堆肥促畜禽粪便分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粪便越来越多,传统的处理方法不能高效地处理大批量的畜禽粪便。黑水虻堆肥是一种处理畜禽粪便的新型环保方法,能快速降低粪便中的有害物质水平、气味排放水平并减少畜禽粪便的干物质。目前国内外对黑水虻堆肥处理粪便的研究较多,但大多是以增加黑水虻幼虫生物量为主,以分解粪便为目的研究较少。介绍了畜禽粪便的特点以及传统畜禽粪便的方法,从控制黑水虻幼虫接种量、根据粪便类型调整粪便用量、黑水虻与细菌共转化粪便、调控粪便处理环境条件 4 个方面归纳利用黑水虻堆肥促畜禽粪便分解的方法,以期为生产实际畜禽粪便的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9.
枯草芽孢杆菌BAB-1产脂肽类及挥发性物质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BAB-1产生的脂肽类物质和挥发性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和抑菌活性研究。【方法】采用HPLC和MALDI-TOF-MS对脂肽类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采用GC-MS对挥发性物质进行鉴定。【结果】HPLC分析表明,菌株BAB-1产生的脂肽类物质由LP-1、LP-2、LP-3三类组分组成,其中LP-2起主要抑菌作用。MALDI-TOF-MS质谱分析表明,LP-1为surfactin(C13—C15),LP-2为fengycin A(C14—C15)和fengycin B(C14—C18),LP-3成分未能确定。GC-MS结果表明,菌株BAB-1产生的挥发性物质由多种成分组成,主要为醇类、酮类、酸类、胺类和烷烃类等。【结论】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AB-1能够产生脂肽类物质和挥发性物质,并且这两类物质都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70.
近年来,成株期辣椒因病死亡现象日趋严重,已成为辣椒生产上的主要障碍,对成株期辣椒死亡原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调查了河北省地区成株期辣椒死亡的病害症状,从成株期辣椒死亡植株中分离出了2类真菌的105个菌株,并通过柯赫氏法则回接试验验证了这些菌株均可导致成株期辣椒死亡,通过显微观察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鉴定出这些病原菌分别属于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和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