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6篇
  1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7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大家白蚁(Coptotermes curvignathus)是东南亚地区可危害多种林木的一种重要害虫,依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中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原则,利用云南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对大家白蚁在云南的入侵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大家白蚁在云南的入侵风险指标值R为2.32,属于高度风险的有害生物,有必要在云南口岸进境检疫中实施相应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42.
为明确群体感应系统在枯草芽胞杆菌NCD-2菌株抑菌活性和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通过同源重组技术对群体感应系统中的comA基因进行定位缺失突变,分别比较了NCD-2菌株和comA基因突变子在胞外酶合成、抑菌活性、脂肽抗生素(丰产素)产生以及生物膜形成上的差异,并进一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比较了二者生物膜基质编码基因epsA和tasA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同源重组技术获得了comA基因突变子MA-4,同菌株NCD-2相比,其在胞外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合成能力、对番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菌活性、丰产素的合成量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上均明显下降;生物膜基质编码基因tasA的表达量下降了70%,而epsA的表达量变化不明显。表明ComA是NCD-2菌株脂肽抗生素和生物膜形成中的重要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43.
温室养鳖     
马平 《花卉》2014,(7):41-41
饲养鳖的日光温室同生产蔬菜的温室一样,一般池面10-20平方米,深80厘米。在池内设一个1平方米的沙池填满,沙池建好后,池底铺20厘米的河沙,然后放35厘米深的水,把鳖放人池内。  相似文献   
44.
枯草芽胞杆菌BAB-1是一株有效防治蔬菜灰霉病和白粉病的生防细菌。为提高该菌株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以BAB-1菌株为有效成分开展水分散片剂的研制。通过生物相容性试验、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对崩解剂、粘结剂及分散剂进行筛选,最终确定100亿CFU/g枯草芽胞杆菌BAB-1水分散片剂的适宜配方为酒石酸5%、碳酸氢钠25%、氯化钠0.5%、乳糖5%、PEG6000 2%、NNO 4%,BAB-1母药补足至100%。质量检测结果表明,该水分散片剂崩解时间为272.17 s,pH值为5.75,悬浮率为73.77%,产品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500倍液处理能够有效防治黄瓜与番茄灰霉病,防效分别达到84.11%和75.15%,与对照药剂43%氟菌·肟菌酯(露娜森)1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76.25%与84.85%),但显著高于2亿孢子/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2.71%与57.95%)。  相似文献   
45.
枯草芽胞杆菌HMB19198能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为快速、准确检测HMB19198在叶面的定殖能力,本研究通过对HMB19198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获得该菌株102 bp功能未知的独有基因序列,设计出针对HMB19198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该引物和探针对HMB19198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在有番茄叶片DNA干扰下,体系检测阈值为102拷贝/μL。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菌落计数法检测了HMB19198在叶片上定殖动态。叶片喷施1×108 cfu/mL的菌体悬浮液,0 d后菌体数量分别为1.7×108拷贝/g叶片和8.9×107 cfu/g叶片,2、4、6和8 d后菌株HMB19198在叶面的定殖数量逐渐降低,8 d后定殖数量分别为1.0×107拷贝/g叶片和1.2×107cfu/g叶片。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喷施菌株HMB19198悬浮液2 d后防效在80%以上,8 d后防效降为37.9%。  相似文献   
46.
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生防细菌NCD-2的田间效果评价及其鉴定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生防细菌NCD-2是自棉花根围土壤分离到的一株细菌菌株,田间小区试验表明:NCD-2菌株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2年平均为85.4%,3年大区示范防病效果为51.2%~60.6%,并且该生防细菌对棉花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单铃重、衣分、衣指、籽指等)及纤维品质(绒长)有所提高和改善。同时,本文测定了NCD-2对主要大田作物的安全性,证明其对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黄瓜、茄子和大豆7种作物没有致病性,并且对这些作物的出苗、生长和发育没有不良影响。应用API50CH和API20 E细菌鉴定试剂盒,将NCD-2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ohn.)。  相似文献   
47.
调查发现河北省安国市丹参生产区发生一种丹参新病害.为有效防治该病害,开展了丹参新病害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致病力测定.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丹参病株中分离并单孢纯化获得15个真菌分离物.柯赫氏法则证明这15个真菌分离物可造成丹参组培苗表现与田间病株相似症状,并分离获得了与丹参病株初分离物菌落形态相同的真菌菌株.显微观察发现1...  相似文献   
48.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UPLC-ESI-MS)分析中棉花代谢产物的高通量鉴定方法;探讨特定UPLC和ESI模式条件下棉花次生代谢产物的加合物种类、主导加合物及适宜的ESI模式。【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对18个棉花代谢产物标准品进行分析,采用在线XCMS软件进行无靶标质谱数据提取,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程序建立标准品鉴定方法。【结果】针对电喷雾正、负离子模式,建立了基于计算准确相对分子质量的棉花次生代谢产物标准品的快速鉴定方法 POSid和NEGid;特定超高效液相色谱和电喷雾正、负离子模式下14个标准品得到正确鉴定。正离子模式下出现[M+H]~+、[M+Na]~+、[M+NH_4]~+、[2M+NH_4]~+、[2M+Na]~+和[2M+H]~+6种加合物,负离子模式下出现[M-H]~-、[2M-H]~-、[M+Cl]~-、[M+FA-H]~-、[3M-H]-、[M+Na-2H]~-、[M-H_2O-H]~-和[M+TFA-H]~-8种加合物,单个标准品的质谱可观察到1~6种加合物,每个标准品均有主导加合物并具有电喷雾离子模式的偏好性。蜜二糖适合电喷雾正离子模式检测,棉酚适合2种离子模式检测;12种化合物均是负离子模式信号强于正离子模式,适合采用负离子模式检测。【结论】建立的基于计算准确相对分子质量的代谢产物鉴定方法,能实现对18个棉花次生代谢产物标准品的无靶标质谱数据的鉴定。特定超高效液相色谱和电喷雾条件下,棉花次生代谢产物的主导加合物具有电喷雾离子模式的偏好性。这些结果为开展棉花代谢组研究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9.
50.
本研究探讨了温室和田间试验条件下西兰花植株残体还田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以及西兰花残体对棉花生长的安全性,以期为深入研究西兰花植株残体对棉花黄萎病的生态防治机制提供依据。将粉碎的西兰花植株残体与培养基质分别按1%、3%、5%、7%和14%处理混匀,在(28±2)℃条件下分别腐解7和30 d后种植棉花,测定其对棉花出苗率、株高的影响以及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腐解时间为7 d,西兰花残体处理比例为1%和3%时,棉花出苗率与不添加西兰花残体的空白对照处理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对株高具有显著促生长作用,增幅分别为19.46%、42.41%和36.96%;西兰花残体添加比例为5%、7%和14%时,对出苗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当腐解时间为30 d时,上述各比例西兰花残体处理后的棉花出苗率和株高与空白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西兰花残体处理显著降低了棉花黄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其21 d后的防治效果达到72.55%。田间试验表明,西兰花残体在棉花全生育期内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43.06%。综合分析表明,西兰花残体的施入,促进了棉花生长,降低了黄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且在发病初期的防治效果优于后期。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西兰花残体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生态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最终为棉花黄萎病的绿色防控和化学农药的减量提供了新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