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5篇
  1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本试验主要研究喷施庆达“富华农”叶面肥对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叶面肥能有效促进棉花生长,提高产量,与对照处理相比.棉花增产9.0%~19.2%,单铃重平均增重0.2g左右。  相似文献   
52.
研究了早熟陆地棉6个重要性状:皮棉产量、生育期、衣分、绒长、比强度和马克隆值之间及其与品种所需积温、光合速率的一元线性回归及相关性.结果显示,皮棉产量与盛铃期净光合速率,绒长与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3和0.90(r0.05=0.71为显著,r0.01=0.83为极显著,自由度f=6);皮棉产量与绒长,比强度与马克隆值呈极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86和-0.83.进一步分析了性状相关性变化趋势:由于现代育种水平的提高和育种目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一些性状间相关性大小在发生改变,如本研究中皮棉产量与绒长、比强度的r负值有所增加,说明目前早熟棉育种中产量提高速度较快,但品质提高较慢;生育期与绒长、比强度的r正值有所增加,说明目前早熟棉育种中生育期与品质性状的正向相关程度有微小增加,适当延长生育期将能得到更优品质的品种.  相似文献   
53.
王刚  韩焕勇  王旭文  陈兵 《中国棉花》2021,48(10):21-24
2020年以新陆早74号为研究对象,以人工打顶为对照,研究了甲哌钅翁和氟节胺不同剂量处理对棉花群体质量指标的影响,为棉花化学打顶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使用2种化学打顶剂后棉花叶面积指数、群体光吸收率、群体光合速率都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中剂量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和蕾铃分配比最佳,同时中剂量处理的株高、单株果枝数、皮棉产量均高于对照处理。本研究初步明确了2种化学打顶剂不同剂量处理对棉花群体质量指标的影响,并证明了化学打顶替代人工打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4.
基于光谱红边参数的棉花黄萎病叶片氮素含量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萎病胁迫下棉花叶片为供试材料,分析了黄萎病棉叶氮素含量(LNC)与光谱红边参数间的关系,建立了黄萎病棉叶LNC(Leaf nitrogen content) 的光谱红边参数诊断模型。结果表明:(1) 随着黄萎病严重程度的增加,棉叶LNC逐渐减小,且差异显著;(2)黄萎病棉叶红边参数红边位置(REP) 、红边振幅(Dr)、红谷位置(Lo) 、红边深度(Depth672)和红边面积(Area672) 均减小,红边宽度(Lwidth) 增加,且Area672的值减小的幅度最大,Dr减小的幅度最小,Lwidth的值增加的幅度较大; (3) 黄萎病棉叶LNC含量均与红边参数REP、Lo、Depth672和Area672呈极显著正相关,与Lwidt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Dr未达显著相关;(4)基于红边参数建立的黄萎病棉叶LNC含量的诊断模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以Area672为自变量建立的黄萎病棉叶LNC的诊断模型的精度最高,R2超过0.7,RMSE小于0.6,RE小于0.007,能很好地诊断黄萎病棉叶LNC。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棉花黄萎病叶片氮素含量与高光谱的关系,以期用简便、无损的遥感技术提取病害棉叶氮素含量,为大面积遥感监测棉花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小区和大田同步调查棉花黄萎病,在不同生育期测定病叶光谱及其氮素含量.将病叶光谱特征参数与氮素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建立病叶氮素含量估测模型并检验.[结果]随着病害严重度的增加,棉叶氮素含量逐渐减小.病叶氮素含量与光谱指数FD731、NDVI[670,890]、DVI[FD554,FD731]、PVI[FD554,FD731]、RDVI[702,758]、RDVI[FD554,FD731]、SAVI、OSAVI、PRI[570,531]、PRI[702,758]、REP、Lo、Depth672和Area672呈极显著正相关,与R550、R680、R702、SD737、DVI[450,560]、NDVI[702,758]、DVI[702,758]、RVI[702,758]、SIPI、TCARI、CCII、PPR[550,450]、Lwidth和ND672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Dr未达显著相关.选取相关系数较大的光谱参数建立的病叶氮素含量估测模型均达到显著水平,整体上利用DVI[702,758]、PVI[FD554,FD731]和NDVI[702,758]进行氮素含量的估测精度最高,模型的预测的相对误差均小于2;.[结论]考虑到DVI[702,758]建立的模型更为实用,可作为病害棉叶氮素含量的最佳估测模型.  相似文献   
56.
【目的】结合北疆气候条件和植棉特点,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杂交棉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调节效应,探讨北疆杂交棉氮肥运筹措施,为杂交棉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杂交棉标杂A_1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用量氮肥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杂交棉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簇倾角、叶面积指数等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随施氮量增加,杂交棉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试验条件下,施氮量在374.7~375.6 kg/hm~2时,杂交棉籽棉产量达到最大。施氮量不足或过量,对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簇倾角和叶面积指数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光合物质的生产和转移,最终影响到产量。【结论】适宜的施氮量是杂交棉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合理的叶簇倾角和叶面积指数,并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7.
化学脱叶催熟剂对早熟陆地棉新陆早51号应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种脱叶剂,设置不同的用量处理,研究化学脱叶催熟剂对早熟陆地棉新陆早51号脱叶率、吐絮率、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喷施2种脱叶剂18d后,脱吐隆3个剂量处理的脱叶率差异极显著,处理A〔脱吐隆+乙烯利(150g+1800mL/hm2)」要显著低于处理B[脱吐隆+乙烯利(225g+1800mL/hm2」和C[脱吐隆+乙烯利(300g+1800mL/hm2」;80%瑞脱隆3个剂量处理的脱叶率差异不显著,均在95%左右。不同处理的2种药剂对单铃重、产量和纤维品质影响不显著。从试验结果和成本效益考虑,新陆早51号施用脱吐隆2258+乙烯利1800mL/hm2或80%瑞脱隆300g+乙烯利1800mL/hm2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58.
棉花化学打顶剂在新疆的推广应用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新疆应用棉花打顶技术的现状,综述了目前棉花化学打顶剂的试验研究和大田示范推广应用概况,并分析了在新疆使用化学打顶技术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提升和完善棉花化学打顶技术。  相似文献   
59.
北疆棉区杂交棉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杂交棉在新疆兵团各师引种试验示范获得成功。和常规棉相比,杂交棉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长势好、抗逆性强、产量高、纤维品质优,因此种植面积得以迅速扩大。据统计,2006—2009年兵团共推广杂交棉面积17.25万公顷,4年累计公顷产皮棉2700kg以上的面积11.99万公顷,  相似文献   
60.
北疆高产棉花生理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北疆生态条件下,研究了高产棉花的几个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盛铃期,高产棉田的叶面积指数和平均叶簇倾角较高;在生育后期,高产棉田的群体散射辐射透过系数和直射辐射透过系数较低,漏光损失较少;高产棉田单叶光合速率在盛花、盛铃后期和吐絮期均较高;高产棉田盛铃期及以后生殖器官干物质累积量增加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