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0篇
  1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田间调查与室内鉴定结果表明,春小麦田节肢动物种类共有69种。分别属于二纲,11目,44科。其中植食性昆虫7目20科36种,捕食性天敌6目11科19种,寄生性天敌1目3科3种,中性昆虫2目10科11种。  相似文献   
52.
木霉菌T115D发酵滤液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木霉T115D发酵滤液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发酵滤液对晚疫病菌孢子囊萌发,游动孢子释放,游动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发酵滤液对菌丝生长也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不明显。发酵滤液原液对晚疫病菌孢子囊萌发的相对抑制率为57.60%。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的相对抑制率为75%,对游动孢子萌发的相对抑制率为60.02%。  相似文献   
53.
为明确马铃薯早疫病病菌产生细胞壁降解酶的条件,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病菌。结果表明,病菌在改良的Marcus液体培养基中能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纤维二糖水解酶(Cx)和β-葡萄糖苷酶(βG)细胞壁降解酶。其中,果胶酶(PG、PMG)的活性较高,纤维素酶(Cx、βG)的活性较低。病菌产生果胶酶的适宜条件为培养液初始p H为4.0,30℃持续振荡培养4 d,纤维素酶初始p H为5.0,25℃持续振荡6 d。  相似文献   
54.
《植物病理学》是农学专业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实践课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学习效果。笔者通过归纳过去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弱点,从教学方法、实习基地建设和学生自身3个方面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植物病理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出以加强学生实习基地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技能和提高学生专业认识能力为基础,以合理的考核标准为辅助的高效教学模式,以培养优秀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55.
为明确黑龙江烟田杂草的发生危害情况,采用倒置“W”9点取样法对黑龙江省7个地区烟田杂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江烟田杂草共计有33种,隶属15科,阔叶杂草26种,禾本科杂草6种,蕨类植物1种。其中优势杂草有稗草、狗尾草、马唐、藜、反枝苋、苘麻、铁苋菜。7个县(市、区)烟田主要优势杂草种群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56.
荧光假单菌菌株7-5对烟草炭疽病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烟草根际分离的荧光假单胞菌7-5菌株,在室内条件下对烟草炭疽病菌进行生物拮抗性测定。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菌7-5菌株对烟草炭疽病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使培养中的烟草炭疽病菌的菌丝出现菌丝壁溃解、细胞质浓缩、菌丝扭曲变形,同时还发现烟草炭疽病病菌孢子萌发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57.
水稻纹枯病在田间水平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纹枯病属于中心式传播型,病菌的菌核及病害在田间水平分布不均匀,稻田中央菌核量最少,发病程度较轻;稻田下风池角和池边菌核量较多,发病程度较重,深水串灌未晒田和排水不良的深水地块发病严重。偏施氮肥地域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58.
59.
60.
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10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对稻瘟灵的敏感性.在所有测试的菌株中,稻瘟灵的抑制中浓度为1.8071~4.7542μg·ml-1最不敏感菌株和最敏感菌株的EC50值相差2.6倍以上,表明黑龙江省的稻瘟病生理小种对稻瘟灵敏感性已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同时,在实验室条件下比较了供试菌株在药剂选择压力(8μg·ml-1)下连续传代10次的EC50值,发现随着选择代数的增加,EC50值有增高趋势,这表明供试菌株在药剂选择压力下敏感性在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