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0篇
  1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明确黑龙江省采集自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的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的育性能力和交配型分布,采用2株标准菌株GUY11(MAT1-2)和KA3(MAT1-1)对2016—2017年黑龙江省西部、东部、中部3个地区经单孢分离的241株稻瘟病菌进行育性测定,并利用PCR技术对其交配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西部、东部、中部的241株稻瘟病菌中可育性菌株比例为11.62%,其中雌性菌株、雄性菌株、两性菌株分别占1.66%、4.56%和1.25%,不能判断其性别的未知菌株占4.15%。采集自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稻瘟病菌可育性差异均较大,西部、东部、中部地区可育性菌株出现频率分别为13.25%、7.27%和12.62%;2016年采集的稻瘟病菌可育性较高,可育性菌株出现频率为25.30%。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群体中同时存在MAT1-1和MAT1-2两种交配型,主要以交配型MAT1-1占优势,出现频率为58.92%,交配型为MAT1-2的菌株出现频率为8.30%。不同地区稻瘟病菌的交配型亦有差异,交配型为MAT1-1的菌株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出现频率最高,为72.73%,在中部、西部地区的出现频率次之,分别为61.17%和46.99%。表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区的稻瘟病菌同时存在2种交配型菌株,其交配型存在丰富的多态性,但其可育性及交配型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32.
用SSR标记对部分粳稻品种抗瘟基因Pi-1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SSR分子标记RM144对黑龙江省40个粳稻品种(系)的抗稻瘟病基因Pi-1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检测到富士光等10个水稻品种(系)含有Pi-1抗瘟基因,明确了该基因在黑龙江省部分粳稻品种中的分布情况,可为抗病育种和稻瘟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了解壳聚糖溶解特性,对其应用及产品开发有重要意义。分别以甲酸、乙酸、盐酸为溶剂配制成一定浓度的黄粉虫壳聚糖溶液。测定了不同情况下黄粉虫壳聚糖溶液黏度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1)黄粉虫壳聚糖溶液黏度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2)溶液黏度随存放时间的延长而降低;(3)溶液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4)溶液黏度随溶剂中酸浓度增加和酸性增强而下降。  相似文献   
34.
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品种本身的抗性基因型对于水稻品种合理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明确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Pi-b、Pik-m、Pi9、Pii、Pi-d3在黑龙江省水稻品种中的分布情况,选取34份主栽品种,利用这6个抗瘟基因的功能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Pi9的分布频率最高,其次是Pi-ta和Pik-m,Pi-b和Pii抗性基因分布频率较低,Pi-d3的分布频率最低;供试的34份水稻材料中,被检测出最多含有5个抗性基因,而最少只含有1个抗性基因,含有2个抗性基因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龙粳40和龙粳42不含有待检测基因。  相似文献   
35.
为了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对植物保护系专业课《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进行改革。以全国统编教材为基础,结合黑龙江省的特点和生产实际,体现普遍性和地域性特点,注重综合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对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和实践。通过几年的探索,明显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6.
对防治恶苗病不同杀菌剂进行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25%噻虫·咯·霜灵FSC 2.5 ml/kg处理种子及23%吡虫·咯·苯甲FSC 5 ml/kg处理种子,不仅秧苗素质高,而且对水稻恶苗病防效也高,秧田防效分别为95.8%、93.4%,本田防效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药剂25%咪鲜胺EC和空白对照,对水稻生长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7.
氮对马铃薯防御酶系活性及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比较生理学方法,以2个对晚疫病抗性不同的马铃薯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防御酶系活性以及对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发病条件下,当施纯氮量为135 kg.hm-2时,叶片内PPO、POD和PAL防御酶的活性最高,且晚疫病发生程度较轻。因此认为,不同施氮水平对3种防御酶系活性有明显的影响,最佳的施氮水平调节PPO、POD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氮与马铃薯抗性有关。研究从防御酶活性变化方面阐明马铃薯抗晚疫病的生理基础,为马铃薯抗病生理选择合理的施肥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8.
试验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法,研究评价了72份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其中高抗系18个,占25%,抗病系15个,占20.8%,中抗系12个,占16.7%。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遗传属细胞核遗传,无正反交差异。要选育中抗以上类型杂交种,其双亲之一必须为抗病系,其杂交方式有:高抗×高抗、高抗×抗病、高抗×中抗、抗病×抗病、抗病×中抗。  相似文献   
39.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测定了玉米主根长、根鲜重、芽长、芽鲜重,研究了除草剂安全剂3-二氯乙酰基-2,5-二甲基-2-乙基-1,3-噁唑烷减轻氯磺隆对玉米的伤害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当安全剂3-二氯乙酰基-2,5-二甲基-2-乙基-1,3-噁唑烷与除草剂氯磺隆的浓度比为5∶1时,对玉米由1μg/kg的氯磺隆伤害有较好的解毒效果,保护率可达60%~110%。  相似文献   
40.
[目的]稻瘟病严重威胁黑龙江省水稻的生产,选育和利用抗瘟品种是最经济、安全和有效的措施.了解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的稻瘟病抗性,明确稻瘟病抗性基因的有效性,为黑龙江省稻瘟病抗病种质资源的选育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秋季在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采集134株水稻单孢菌株,采用病原物接种鉴定方法对黑龙江省50个水稻主栽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