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6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挖巢、水灌巢和杀虫剂灌巢对红火蚁迁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野外条件下观察了挖巢、灌水和灌药对红火蚁迁巢的影响.结果表明,挖巢和灌水都不会导致红火蚁死亡,但会引起蚁群不同程度的迁巢.用200 μg/g阿维菌素药液和高效氯氰菊酯药液灌注红火蚁蚁巢,能杀死巢体中的少量工蚁,但没有导致巢体内的所有虫体死亡,且处理后均引起蚁群迁巢.  相似文献   
92.
家蝇油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气相色谱分析了家蝇蛆油,蛹油,成蝇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共鉴定出10种脂肪酸:豆蔻酸,棕榈酸,棕榈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十五碳酸,十七碳酸,其中十五碳酸和十七碳酸是2种不多见的奇数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多数。对于不同虫态,其脂肪酸的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3.
两种小花蝽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了南方小花蝽和微小花蝽的酯酶同工酶酶谱。结果表明:两种小花蝽无论成虫还是若虫,其酯酶同工酶酶带数目、活性强弱及泳动率等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4.
蝇蛆低聚几丁糖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蝇蛆低聚几丁糖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毒力。结果表明,蝇蛆低聚几丁糖对烟草赤星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1~16 mg/mL)内,随着浓度的提高,蝇蛆低聚几丁糖抑制率随之升高。观察发现,受抑制的菌丝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变粗及扭曲等症状,且产生的畸形分生孢子数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95.
<正>杀虫灯及其技术是人们在长期的害虫防治实践中,经过探索、研究,不断改进和发展,逐步形成的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主要害虫物理防治方法,大家认为杀虫灯诱虫效果好,对人畜、环境安全,是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尤其在当今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迅速发展,杀虫灯在害虫防治中的作用愈来愈大。1杀虫灯的发展历程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昆虫趋光的现象并用于防治害虫。早在唐朝时期,应用灯光诱杀害虫就开始应用。当时人们为了消灭蝗虫,采用了"夜  相似文献   
96.
为提高灯光诱控黏虫Mythimna separata的选择性与效果,采取成虫趋光反应行为试验箱分别测定14种单色光波LED灯下、不同试虫密度下及不同光强下黏虫的趋光行为。结果表明:在18:00—21:00时段,不同光照时间下,试虫密度为20头时黏虫成虫趋光率最高;在光强为40~640 lx下,光强对黏虫成虫趋光率无显著影响,当光强为160 lx时,黏虫雌、雄成虫趋光率最高,分别为52.0%和27.6%;在365~660 nm波长范围内,雌成虫的趋光率显著高于雄成虫。当波长为420、590、600、630和660 nm时,黏虫雌成虫的趋光率较高,分别为41.0%、40.0%、41.0%、40.6%和45.0%;当波长为365、380、445和480 nm时,黏虫雌成虫的负趋光率较大,分别为33.6%、24.6%、20.0%和20.6%;当波长为570、590、630和660 nm时,黏虫雄成虫的趋光率较高,分别为33.6%、32.4%、30.8%和33.2%;当波长为365、590、600和630 nm时,黏虫雄成虫的负趋光率较大,分别为21.2%、20.2%、21.8%和21.2%,表明黏虫趋光行为主要受波长影响,且雌、雄成虫敏感波长不同。  相似文献   
97.
棉蝗雄性生殖器的解剖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棉蝗Chondracrisrosearosea (De.Geer)的雄性外生殖器解剖观察得知 :棉蝗雄性外生殖器位于第 9腹节腹板 (即下生殖板 )向背面弯曲所形成的生殖腔中 ,其构造最显著特点是 :(1)外生殖器主要由阳具基背片和阳具复合体组成 ;(2 )阳具基背片略呈桥状 ,具锚状突和冠突 ,其构造比飞蝗简单 ;(3)阳具复合体色带表皮内突呈“V”字形 ,末端尖细 ,并向外张开 ;(4)阳茎由两瓣合并为管状结构 ,其端部有 4个小突起 ,前面 1对较短 ,后面 1对较长 ,略向前弯曲  相似文献   
98.
在早春青麸杨腑芽萌动初期,利用其叶片,果实的95%乙醇浸提液涂刷在青麸杨主干上,能在倍林中有效的诱导肚倍曝春迁蚜的回迁上树,使共单株平均上树量分别增加4.3倍、2.5倍;平均单株肚倍鲜重相应增加7.6倍、2.7。经SSR检验表明,上述处理的诱曝上树效果与青麸杨叶片、果实、其他浸提液处理及叶病、枝干各浸提液处理的诱蚜效果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
荸荠皮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荸荠皮是荸荠加工后剩下的废弃物,一部分被人们用作饲料,但大部分都作为废弃物扔掉,将这些废弃物加以利用,对增加荸荠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对荸荠皮的相关利用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荸荠皮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0.
豇豆荚螟幼虫头部形态及化学感受器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豇豆荚螟(Maruca vitrata)幼虫头部感受器的形态、数量和分布,为探讨其功能和感应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扫描电镜对豇豆荚螟5龄幼虫的头部以及触角和口器上的化学感受器进行扫描观察并描述。[结果] 豇豆荚螟幼虫的头式为下口式;头上具有单眼、触角、感觉刚毛、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吐丝器;幼虫的触角上存在栓形、锥形和毛形3种感受器;口器附肢下颚须上有8个锥形感受器;下唇须在第2、3节上各着生有1个锥形感受器。[结论] 豇豆荚螟幼虫头部共有4种类型的感受器:毛形感受器(Str)、锥形感受器(Sb)、小锥形感受器(Sbs)和栓形感受器(Ss),各自担负着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