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9篇
  67篇
综合类   30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21.
应用渐变尺度研究方法和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大庆市肇源县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在油田用地周围建立的步长为1 km,范围为研究区边界的12个缓冲区,宏观上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个数和面积随步长的增加呈现出先快后慢的递减趋势;在不同集中程度的油田用地集中区内,农村居民点的个数和面积占全部农村居民点的个数和面积的比例,与该集中程度下油田用地的面积占全部油田用地面积的比例呈现非常相似的规律性变化。在公路周围建立的步长为1 km,范围为研究区边界的15个缓冲区内,宏观上农村居民点的个数和面积随步长的增加也呈现出先快后慢的递减趋势。由此说明油田用地和公路在宏观上对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影响,油田用地和公路的选址及位置的改动对石油城市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的影响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2.
探讨城乡建设用地变化时空规律是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管理重要依据。基于1986、2000和2015年3期TM/OLI遥感影像,采用GIS方法分析沈阳市城乡建设用地变化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1986~2000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加169.78 km~2,其中城市、乡村建设用地分别占28%、72%;2000~2015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加151.63 km2,其中城市、乡村建设用地分别占71%、29%,阶段差异性显著;(2)于洪区、苏家屯区、浑南区和沈北新区分别在1986~2000年和2000~2015年城乡建设用地扩展中具有异速性和区域差异性;(3)自城市中心向外围,城乡用地扩张强度指数先增后降,在12 km呈峰值。  相似文献   
23.
"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是"土地利用规划学"的实践教学课程,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技术发展迅速、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变化快的特点。在遵循以技能培养为重点,合理安排实习内容,尽力反映最新标准,适当讲解基本原理的原则下,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主线,实习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与图件编制等。  相似文献   
24.
研究土地利用特征及其空间布局是实现区域土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基础。该文以松嫩高平原典型地域黑龙江省巴彦县为研究区,以2006年巴彦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矢量数据库为基础,运用计量地理模型和现代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技术相结合方法,探讨使用土地利用总体组合类型、土地利用综合程度及各地类的区位意义,来表征巴彦县18个乡镇土地利用的数量特征,进而分析其空间布局特征等。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的数量特征总体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土地利用组合类型表现为土地整体功能较弱,土地利用程度高低不一,各地类中耕地和水域的区位意义较为突出;空间格局的总体特征表现为各地类斑块的形状总体较为复杂,其中耕地、林地的形状较规则且分布集中连片,为该区域的景观基质,未利用地、其他农用地和园地的分布最为离散。  相似文献   
25.
河南省耕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耕地利用效益是衡量耕地生产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方面选取19项指标构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评价1990-2009年河南省耕地利用效益水平,最后利用协调度模型判断影响耕地利用效益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程度.结果表明:(1) 1990-2009年河南省耕地利用综合效益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2) 20 a间耕地利用系统协调度呈现出不稳定的波动状态,总体上由极不协调转变为基本协调状态.为实现河南省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应通过挖掘耕地利用潜力,加大土地整治和环境保护,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科技,加大惠农支农力度,控制人口数量等方面提高耕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26.
牡丹江市退耕还林前后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工程是当前中国最为宏大的生态修复与重建工程,开展区域退耕还林前后生态安全评价,可综合检验退耕还林成效,并为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制定区域环保规划及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等提供决策依据。该文在深入分析生态安全本质的基础上,结合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退耕还林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物元模型对牡丹江市退耕还林前后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退耕后,市区及绥芬河市生态安全等级下降,分别由较安全和安全降至临界安全,其他地区生态安全等级没有变化;2)各地区生态安全隶属度变化显著,表现为宁安地区生态安全隶属度值下降,而东宁、林口、海林、穆棱等地区生态安全隶属度值增加,其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概言之,物元模型能够揭示单个评价指标的分异信息,研究结果符合研究区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7.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及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磊  雷国平  张健  张怡然  李佳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1):224-229,307
农村居民点的布局与优化调整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合理的居民点布局对增强区域经济、协调人地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根据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的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适宜分值,划分农村居民点布局综合适宜性等级.研究表明:宁安市适宜农村居民点的一级和二级选址区面积比较少,所占比例为10.84%,多为三四等级,但也可以满足宁安市农村居民点建设的需求.最后,根据适宜等级区的位置和面积,对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采用不同方式进行空间布局优化,并将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划分为城镇扩建、居民点拆旧、建设中心村和居民点内部改造4种整理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针对宁安市农村居民点的布局给出了具体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对国土空间“三生”功能时空演变进行研究,为区域国土空间新格局的构建,实施监督国土空间规划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河南省黄淮海平原为研究区,基于1990,2005和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运用功能归并、地理网格采样和空间协调度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 1990—2020年,生产、生活功能指数分别上升了1.30%和20.83%,且均呈西部低而中东部高的特点,生态功能指数下降了2.52%。生产功能指数以相对平衡状态为主,生活功能变化幅度较小,空间上呈零散分布特点,生态功能空间变化幅度强烈。缩小区多位于研究区西南部,扩张区集中于西部和东端。国土功能的协调度逐渐变差,中高、高协调类型区面积均偏小,低协调类型区扩张显著,并成为最主要的功能协调类型,中低和中协调类型区面积比例持续下降。[结论] 应依据研究区国土空间的功能服务特性,合理统筹部署国土空间开发及利用,促进国土空间的生产、生活与生态功能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9.
30.
浅析优化农村土地流转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目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优化农村土地流转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