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9篇
  67篇
综合类   30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1.
基于CLUE-S模型的矿业城市土地利用格局情景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CLUE-S模型对典型矿业城市——双鸭山市辖区进行未来土地利用模拟,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设定趋势发展、耕地保护、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4种情景,模拟了2025年当地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土地利用类型均通过ROC检验,回归方程拟合程度高。1995年和2005年模拟正确比例分别为88.15%和92.10%,Kappa系数均超过0.75,准确率达到可信的效果。各情景土地利用模拟结果差异明显,在趋势发展下,耕地和其他用地面积持续较少,建设用地增长幅度最大;耕地保护情景下,耕地仍保持下降态势,但速度明显下降,建设用地和工矿用地的扩张趋势有所抑制;经济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面积增长速度显著上升,将大量侵占其周边的耕地和园林地,工矿用地面积增长幅度最大;生态保护情景下,耕地、其他用地和工矿用地面积以不同程度趋势下降,园林地和水域用地面积显著增加。研究结果为当地相关规划的合理编制及土地资源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2.
基于新维无偏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的建设用地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梅  雷国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2825-2826
根据建设用地需求的特点,采用新维无偏灰色马尔科夫模型进行预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与一般无偏灰色模型和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相比,预测准确度得到了较大提高,可以用于土地利用规划预测。  相似文献   
113.
大庆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该文在构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建立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大庆市2000-2008年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大庆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呈现出倒“U”型特点:2000年大庆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处于良好协调状态,2001-2006年则上升为优质协调状态,2007-2008年又下降为良好协调状态。(2)大庆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呈现出倒“S”型特点:2000年,大庆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处于濒临失调衰退类,2001年上升为勉强协调发展类,2002-2005年下降为濒临失调衰退类,2006-2008年上升为勉强协调发展类。为促进大庆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提出了构建生态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加大土地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湿地保护,提高生态涵养能力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14.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黑龙江土地可持续利用地区差异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循环经济理念为基础构建黑龙江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对黑龙江省2007年各地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各地市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各地市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总体水平不高,并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性,哈尔滨市综合评价指数最高,协调度也最高,七台河市综合评价指数最低,黑河与绥化两市的协调度较低,大庆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较高,其他城市综合评价指数相近,但存在的问题又各有侧重,最后从各地市制约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15.
基于加权Voronoi图扩展断裂点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寻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的最佳方法,以三江平原腹地大榆树镇为研究区,构建农村居民点结节性指数评价体系,基于最邻近指数及变异系数确定居民点斑块的等级类型,通过加权Voronoi图扩展断裂点模型、空间点格局及两步移动算法,确定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的最优方案。结果表明:(1)结节性指数大的居民点斑块主要分布于镇中心及交通干线附近,区位优势显著,且基础设施齐全,农机化水平高;结节性指数小的居民点位置较为偏远,且布局散乱。(2)中心村、基层村、迁移村和零星村的居民点数量分别为13,20,22,13,基于此提出了重点拓展、控制发展、迁移合并和重点整治4种布局优化策略。(3)通过加权Voronoi图扩展断裂点模型及两步移动算法确定了部分农村居民点的迁并方向,制定了大榆树镇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调整的最优方案。为三江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及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6.
几种下锯方法对出材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7.
黑龙江区域农用地自然生产潜力趋势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黑龙江省土地自然生产潜力的研究成果 ,选用趋势面分析方法 ,对黑龙江省农用地生产潜力进行数学曲面拟合 ,建立了区域内以经纬度为参数变量的耕地、林地和牧草地的生产潜力模型 ,并用图形准确地描绘了农用地生产潜力的变化趋势 ,为黑龙江进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及实施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8.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黑龙江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循环经济理念的提出无疑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以循环经济理念为基础构建黑龙江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采用物元可拓模型对黑龙江省1996-2007年间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显示,1996-2007年间黑龙江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始终保持在基本可持续的水平,为进一步了解1996-2007年间黑龙江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变化情况,在物元评价的基础上,选择1996年指标数值为参照,对1996-2007年黑龙江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因子贡献率、协调度和障碍因素进行考察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逐年提高,特别是土地资源投入减量化方面提高幅度较大,但制约黑龙江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也主要是土地资源投入减量化。可见黑龙江省虽然在土地资源投入减量化方面取得一定的进步,但其整体水平还相对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最后在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黑龙江土地可持续利用战略、调控机制的研究制定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