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31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5篇
  18篇
综合类   140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4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陈莹  夏忆  何向东  字向东 《中国畜牧兽医》2019,46(12):3504-3513
试验旨在对牦牛催乳素释放激素受体(prolactin 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PRLHR)基因进行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研究。采集5头母牦牛和5头母黄牛的下丘脑、脑垂体前叶、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组织,采用RT-PCR技术扩增得到PRLHR基因cDNA全长,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PRLHR基因在牦牛及黄牛各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牦牛PRLHR基因序列长1 625 bp,其中CDS区1 113 bp、5'-UTR 22 bp和3'-UTR 490 bp,编码370个氨基酸,与黄牛、水牛、绵羊、猪和人的核苷酸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在进化过程中十分保守;牦牛PRLHR为不稳定疏水蛋白,无信号肽,存在7个跨膜结构域;有13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6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和4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有3个N-糖基化位点和10个O-糖基化位点;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无规则卷曲、延伸链和β-转角分别为49.19%、31.89%、15.68%和3.24%;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显示,牦牛PRLHR蛋白具有GPCRs超级家族中PrRP家族的典型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PRLHR基因在牦牛输卵管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牦牛下丘脑、脑垂体前叶、子宫和输卵管组织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黄牛(P<0.01)。试验成功克隆得到牦牛PRLHR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和组织表达特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PRLHR基因在牦牛繁殖活动中的调控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3.
本研究旨在阐明牦牛促卵泡素受体(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基因CDS序列及其在牦牛生殖轴中表达的特点,为探讨其在牦牛繁殖活动中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试验采集卵泡期的牦牛与黄牛下丘脑、脑垂体前叶、卵巢、输卵管及子宫组织,通过RT-PCR技术对牦牛FSHR基因cDNA进行扩增、克隆与序列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FSHR基因在牦牛与黄牛中的组织表达差异。结果显示,牦牛FSHR基因编码区全长2 088bp,编码695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式为C6378H10670N2088O2637S576,分子质量为177 263.85u,理论等电点(pI)为4.88,与黄牛、绵羊、山羊和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91.50%~99.38%)。FSHR蛋白为酸性不稳定疏水蛋白,存在信号肽与8个跨膜结构;二级结构由延伸链(15.54%)、α-螺旋(42.30%)、β-转角(1.44%)和无规则卷曲(40.72%)组成;系统进化树表明,牦牛与黄牛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FSHR基因在黄牛、牦牛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牦牛子宫中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除卵巢外的其他组织(P<0.05;P<0.01),而黄牛卵巢中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P<0.01);黄牛卵巢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牦牛(P<0.01)。说明FSHR基因在动物进化中较为保守,其在牦牛卵巢中表达量低可能影响到牦牛繁殖机能。  相似文献   
44.
随着西瓜高质量基因组图谱的绘制,大量的功能基因被发现和鉴定,并开发了与目标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从而应用于西瓜育种.通过对西瓜相关基因定位和连锁标记开发的总结,综述了分子标记在西瓜抗枯萎病、白粉病等抗病虫育种,糖度、硬度等品质性状改良育种和果实、植株、种子农艺性状改良育种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为西瓜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  相似文献   
45.
以通过EMS诱变筛选得到的黄色花药辣椒突变体Caya为材料,以野生型樟树港辣椒ST–8为对照,测定花药中花青素及类黄酮的含量,进行花粉活力鉴定,发现突变体Caya花药中花青素含量显著降低,类黄酮含量和花粉活力与ST–8的无显著变化。以ST–8和Caya进行正反交,得到F1群体,F1自交构建F2群体,F1和Caya回交构建BC1群体,调查各群体的紫色花药和黄色花药植株数量,分析花药颜色的遗传规律,发现黄色花药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采用BSA–Seq技术对控制花药颜色的基因进行定位,将候选区域锁定在2号染色体142Mbp至157Mbp;设计9对SNP标记对F2分离群体进行基因分型,进一步缩小候选区间,最终将目的基因定位于147 461 604 bp至150 376 942 bp,在候选区间内筛选到2个与花青素合成密切相关的基因,登录号为Capana02g002586、Capana02g002763。  相似文献   
46.
吉林省的气候特点适宜大白菜的栽培,因此大白菜种植面积较大。虽然近几年随着主要城市城区的扩大,近郊的栽培面积逐渐减少但远郊及各县的早西、甜瓜、早粘玉米、分蘖元葱、大蒜等倒茬地面积不断扩大,因此大白菜栽培面积实际并没有太多减少。正因为前茬为倒茬地居多,多数地方前后茬间隔时间短,如果直播过晚生长期不足影响产量、质量,所以很多农民采取育苗移栽方式,或者为追求高产选用生长期超过85天的品种,就必须提早播种或育苗来满足生长期,这样就为病害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机会,造成病害严重而影  相似文献   
47.
曹娟  骆楠  敖选怀  陈莹 《南方农机》2023,(12):112-1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不但要求吃得饱,而且要求吃得好。由于特色农副产品具有原生态、高营养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人对其产生浓厚兴趣,导致特色农副产品供不应求。桐梓方竹笋虽然品质优良、营养价值丰富,且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营销力度不足、宣传不够,跨区域推广中还存在品牌知名度不高、不重视包装设计、售卖方式单一、绿色策略意识不足等问题,尚不能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为此,课题组对桐梓方竹笋的宣传推广策略进行研究,提出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包装设计力度、线上线下推销并行、创新管理经营方式等建议,以期在品牌宣传、跨地区推广与营销策略上取得突破,充分发挥贵州桐梓方竹笋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为了在不影响后代生产性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体内、体外胚胎移植效率,从而为体外胚胎在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从移植胚胎数量方面着手,比较其对体内、体外胚胎移植受胎率和产羔率的影响;并以常用的胚胎移植作为对照,研究体外胚胎与其生产效率存在的差距;并对不同来源的后代生产性能进行测定,对比体外胚胎在生产中的生产效率。【结果】(1)移植2枚体外早期胚胎的受胎率(60.42%)显著高于移植1枚胚胎的结果(48.54%)(P0.05),前者的产羔率也极显著高于后者(74.68%vs 41.96%,P0.01);(2)移植单枚体外胚胎的受胎率和产羔率皆显著低于体内胚胎(P0.05);(3)受体移植双枚体内或体外胚胎,受胎率和产羔率都没有差异(P0.05)。(4)体外胚胎移植后代的公羔比例与体内胚胎没有差异,但显著高于自然繁殖(P0.05)。(5)体外胚胎的后代虽然初生重要显著低于体内胚胎(4.98 vs 6.2,P0.01),但其3月龄体重和存活率与体内胚胎后代皆没有差异(P0.05),且与自然繁殖组间都没有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早期胚胎,体外胚胎移植2枚,体内胚胎移植1枚的生产效率较高。并且对后代生产性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9.
以转EPSPS基因抗除草剂棉花种质为父本,以不具有除草剂抗性的普通陆地棉种质为母本,实施不去雄直接授粉配置杂交组合,并继而对其F1代杂交种苗期进行除草剂筛选鉴定,据此探讨出一种简化制种方法。SSR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得到100%纯度的杂交种。该方法进一步改良后可以结合营养钵育苗在棉花杂交制种中推广,在简化制种技术上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英国的茶文化在历史上并不长,它是由我国的茶叶进入英国皇室开始的,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茶文化刚开始仅限于皇室和贵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茶文化在英国慢慢得到普及,从皇室传到了平民。在简·奥斯汀时期,喝茶已经是一种很普遍的行为了,在当时的普通家庭是最常见的饮品之一,在简·奥斯汀的很多作品中都有茶的影子,从而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本文分析了跨文化视角下简·奥斯汀时期英国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