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森林资源管护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天保工程中资源消耗失衡和“人往哪里去 ,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其与林业分类经营在宏观与微观上是协调一致的。实施森林资源管护承包责任制应注意健全承包档案 ,追续合同当事人资格 ,建立通讯网络 ,强化管理 ,建立与效益挂钩的管护指标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彭雄  宋月  乔宪凤  陈茂华 《麦类作物学报》2014,34(11):1583-1588
禾谷缢管蚜病毒(RhPV)是一种寄生在禾谷缢管蚜体内的小RNA病毒。为了探讨RhPV在我国禾谷缢管蚜种群中的分布和感染情况,从我国11个省16个不同地区麦田采集禾谷缢管蚜,利用RT-PCR检测RhPV在不同种群共212个禾谷缢管蚜个体中的感染情况,并对获得的RhPV基因序列进行了差异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6个禾谷缢管蚜地理种群中均检测到了RhPV,感染率介于50%~100%之间。序列比对分析表明,克隆得到的RhPV基因片段在不同种群中非常保守,所有分析的蚜虫个体中仅得到6条不同的基因序列,这些序列与其他国家已经报道的RhPV序列相似性都在98%以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6条不同的RhPV基因序列可以分为2个亚进化枝,国外报道的两条RhPV相应序列构成其中的一个进化枝,本研究获得的6条序列构成另外一个进化枝。本研究所选用的基因片段能够准确检测RhPV在禾谷缢管蚜中的感染率,为进一步分析RhPV对禾谷缢管蚜的发育繁殖、行为、种群动态和种群微进化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欧洲苹果蠹蛾微卫星位点在中国苹果蠹蛾群体遗传学研究中的有效性,以12对微卫星引物对采自中国主要疫区新疆、甘肃、黑龙江的8个苹果蠹蛾地理种群的120头个体在各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及扩增稳定性进行研究。所选取的12个微卫星位点中,有8个能够稳定扩增,各位点在大多数种群中均显示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各位点上的平均等位基因数量为3.750~12.500,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025~0.783,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284~0.892。位点Cp2.P和Cp4.56分别具有较低的观察杂合度(0.109、0.025)和较高的近交系数Fis(0.806、0.954),说明这2个位点上的杂合子非常缺乏,其余6个位点均具有较高的杂合度水平和等位基因数量,适用于中国疫区内苹果蠹蛾微卫星分子标记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采用RT—PCR技术,设计简并上、下游引物,从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和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中均克隆出2种不同乙酰胆碱酯酶的cDNA片段,分别命名为Rp.acel、Rp.ace2和Sa.acel、Sa.ace2。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Rp.acel、Sa.acel与棉蚜(Aphis gossypii)和桃蚜(Myzus persicae)的Ⅰ型乙酰胆碱酯酶(Acel)基因序列具有96%以上的相似性,Rp.ace2和Sa.ace2与棉蚜和桃蚜的Ⅱ型乙酰胆碱酯酶(Ace2)以及从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中克隆出的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序列具有95%以上的相似性。说明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体内都存在2种乙酰胆碱酯酶基因,而且预示蚜虫体内可能普遍存在2种不同的乙酰胆碱酯酶基因,这2种基因都具有相应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研究结果表明 ,经水稻种子处理剂HB2 0 1处理后 ,水稻种子发芽率提高 4 2 5个百分点 ,秧苗苗高、单株根数、地上部分干重分别比对照提高 1 1 32 %、1 4 0 3 %、35 88% ,促苗效果好于其他供试药剂 ;对水稻苗期恶苗病防效达 96 0 1 % ,对苗期稻瘟病的防效为 85 96 % ,对苗期稻蓟马防效 1 5d时达96 64 % ,2 5d时达 93 0 0 % ,表明HB2 0 1具有良好的保苗防病虫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6.
陕西关中地区苹果黄蚜对3种杀虫剂的抗药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陕西主要苹果产区的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对常用防治药剂的抗药性现状,并为苹果黄蚜的科学用药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浸叶法,分析了采自陕西省兴平、乾县、礼泉、淳化、泾阳5个地区苹果园的苹果黄蚜田间种群对3种常用杀虫剂(阿维菌素、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水平。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苹果黄蚜对这三种杀虫剂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其中,礼泉种群对阿维菌素的LC50值最低,为0. 079 mg·L~(-1);泾阳种群对吡虫啉的LC50值最低,为5. 13 mg·L~(-1);兴平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LC50值最低,为39. 71mg·L~(-1)。各地区苹果黄蚜田间种群对阿维菌素的相对抗性倍数为1. 40~4. 94倍,对吡虫啉的相对抗性倍数是2. 05~4. 73倍,对高效氯氰菊酯的相对抗性倍数是1. 14~1. 75倍。因此,在防治苹果黄蚜时,可选用吡虫啉和阿维菌素,同时也应注意不同类型药剂之间的轮换和交替使用。针对不同地理种群的苹果黄蚜对药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这一现象,应该因地制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禾谷缢管蚜羧酸酯酶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开展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innaeus)抗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设计简并引物并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长度分别为260、331、337bp的3个禾谷缢管蚜的羧酸酯酶cDNA片段,命名为Rp.est1、Rp.est2、Rp.est3;3个片段推导氨基酸残基分别为87、110、112个;同源性分析表明,Rp.estl、Rp.est2、Rp.est3之间的相似性在40%左右,表明其分别代表不同基因;Rp.est1、Rp.est2、Rp.est3与其他昆虫羧酸酯酶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其GeneBank登录号分别为AY622997、AY869713、AY869714。  相似文献   
18.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是一种重要的果树害虫,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以幼虫蛀食果实,造成果实畸形脱落,严重影响果实的产量和品质,给我国果树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综合国内外桃小食心虫研究的相关文献,详细介绍了桃小食心虫的危害特征,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桃小食心虫发生期的预测预报提供依据,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棉蚜乙酰胆碱酯酶对杀虫剂不敏感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蚜是第一个用RT-PCR方法发现具有2个不同乙酰胆碱酯酶(AChE)基因的昆虫,2个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仅48%.进化分析表明,两者相距甚远,分化于昆虫纲出现以前.从棉蚜2个AChE中发现多个抗药性相关突变位点,但功能表达证实AChE-1可能是两类杀虫剂的主要作用靶标,AChE-1的S431F和A302S突变导致对多种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降低,但对某些杀虫剂品种的敏感性反而升高.并讨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茂华 《落叶果树》2000,32(3):39-39
对成龄葡萄园利用原树株做座地劈接改换优良品种,第二年株产可达5kg以上,第三年可恢复正常产量。比之创趁早重栽,省工省时见效快。妆适期在解冻后至发生伤流前,伤流期至发芽报也可进行。经多次摘心,枝蔓当年可布满架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