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琅岐岛是福建省重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从1997年开始 ,经多年开展琅岐蔬菜基地不同时期、不同茬口、不同种植方式蔬菜的病害种类及发生危害情况调查。现已基本明确琅岐蔬菜基地主要病害发生情况、危害情况、主要防治对象及其消长规律。1主要病害发生情况已调查鉴定蔬菜病害101种 ,其中真菌病害约81种 ,细菌病害7种 ,病毒病害8种 ,线虫、生理性及其他病害5种。其中瓜类病害21种 ;茄果类病害23种 ;豆科蔬菜病害12种 ;叶菜类病害31种 ;葱蒜类病害8种 ;根类蔬菜病害6种。调查基本明确琅岐蔬菜基地春、夏、秋、冬的主…  相似文献   
52.
福建省大豆疫病病原鉴定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从福建省龙海大豆根腐病株上分离的疫霉菌株中,选取6个代表菌株,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致病性、寄主范围鉴定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为疫霉属真菌,在黑麦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缓慢,菌丝致密、无隔,形成菌丝膨大体,近直角分支,分支处稍缢缩。水培后产生大量椭圆形孢子囊,不形成乳突,通过内层出方式产生新孢子囊,游动孢子在孢子囊内形成,同宗配合,藏卵器球形,雄器侧生;接种后可出现典型的大豆疫病症状;人工接种只侵染大豆、豇豆和菜豆等少数豆科植物。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表明,分离菌株与GenBank中大豆疫霉的ITS序列的同源性均为99.8%,仅有2个碱基的差异,结合形态特征和致病性测定,将这些病原菌鉴定为Phytophthora sojae. 这是首次报道大豆疫霉菌在福建省存在。  相似文献   
53.
福建省致病疫霉菌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福建省致病疫霉菌的群体遗传结构,为该病原菌的遗传进化提供理论依据,笔者应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福建省致病疫霉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及不同地区菌株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利用10个菌株从110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多态性引物10对,对分离自福建省10个不同市(县)的62个致病疫霉菌菌株DNA进行PCR扩增,共产生92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标记90条,多态检测率为97.8%。利用NTSYpc Version2.1软件对供试菌株间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系统树状图。以遗传距离0.57为阈值,可将供试62个菌株划分为4个遗传聚类组,SRAP分组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寄主均无明显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不同地区的致病疫霉菌整体亲缘关系相近,但各菌株间存在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54.
烟草青枯病是由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土传细菌性病害,该病害分布广、危害重、毁灭性强,是热带、亚热带烟区的主要病害.生物质炭是生物质材料在厌氧高温条件下热裂解产生的高度芳香化的富碳物质,具有丰富的官能团、发达的孔隙结构和较强的吸附能力,对改善烟田土壤环境具有较大潜力,是减轻或抑制烟草青枯病的长效途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文章结合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了农业、化学及生物等措施防控烟草青枯病的研究现状,认为单一的农业、化学或生物措施防控烟草青枯病的效果均不理想,农药或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植株、牲畜及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生态安全;综合防控措施可消除单一措施带来的短板效应.文章提出利用生物质炭定向调控烟田根际微生物、重建健康根际生态系统、减轻或抑制烟草青枯病的途径:(1)改善土壤理化性状;(2)提升土壤肥力;(3)改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4)提高土壤酶活性.生物质炭通过调控土壤生境来改善烟草农艺性状,减轻或抑制烟草青枯病发生,同时促进烟草碳氮代谢,有效调控烟叶化学品质.生物质炭的农业应用可为全面解决烟草连作障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5.
中国主要稻区稻瘟病菌交配型分布及其育性能力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4 个稻瘟病菌的标准交配型菌株,对1998~2003 年中国13个省(区)、市,670个稻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的可育性和交配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中国稻瘟病菌广泛存在MAT1-1、MAT1-2两种交配型菌株。可育菌株占测试菌株的40.3%,MAT1-1和MAT1-2菌株分别为21.9%、18.4%。不同稻区稻瘟病菌有性世代的形成能力有很大差异。用PCR技术对中国稻瘟病菌交配型进行快速分子测定,发现MAT1-1和MAT1-2菌株分别占62.5%和37.5%,绝大多数稻区同时存在两种交配型菌株。结果提示,尽管  相似文献   
56.
为建立花生青枯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本研究利用细菌16S-23SrDNA内源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L1/L2扩增花生青枯病菌基因组DNA并对其扩增序列进行克隆测序,通过与其同属近缘种做比较,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W1/W2,利用该对引物与细菌通用引物L1/L2建立了花生青枯病菌的巢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引物W1/W2只能从花生青枯病菌中扩增出374bp的特异片段;巢式PCR检测灵敏度可达10fg·μL-1基因组DNA,较常规PCR提高1000倍;该技术可用于花生青枯感病期或者发病潜伏期时的病害检测。  相似文献   
57.
辣椒疫霉菌产孢培养基及诱导方法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适合辣椒疫霉菌产孢的培养基和诱导方法。通过计算游动孢子数量,研究比较不同培养基和诱导方法对辣椒疫霉菌产生孢子囊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CA培养基最适合孢子囊的产生,孢子囊密度为5.68×102/cm2,其次为RA培养基,PDA、BA和LA最不适合孢子囊的产生。采用创伤接种法,将辣椒疫霉菌菌丝体接种于20 d大小的黄瓜果实上,于28 ℃,24 h光照培养4 d后,黄瓜接种部位可产生病斑,病斑及周围产生密集菌丝,病斑上产生大量孢子囊,其产孢量为1.35×104/cm2,而同样接种方法的甜椒果实上所产生  相似文献   
58.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引起的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可导致绝收的世界性病害,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和流行[1].传统的致病型鉴别只局限于表型上的分析,无法对复杂多变的晚疫病菌致病型变化进行快速准确的预测,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方法来弥补常规手段的不足,以便更加准确有效地监测其变化趋势.晚疫病菌与寄主马铃薯这一病理体系中的单一抗性基因和相应的无毒基因符合典型"基因对基因"学说,因此基于抗病基因与无毒基因的关系对晚疫病菌分类将更为科学和实用.到目前为止,已知的晚疫病菌无毒基因序列有Avr1、Avr2、Avr3a和Avr4[2,3].本研究试图分析晚疫病菌基于无毒基因的指纹类型与马铃薯鉴别品种划分的致病型之间是否存在对应关系,以期进一步了解病原菌群体结构特征及遗传变异本质,从而更好地指导抗晚疫病育种和品种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59.
白毛豆(soybean),又称菜用大豆或枝豆,是豆科蔬菜,具植株较矮,根系发达,耐肥抗倒,喜湿怕旱忌渍,营养生长期短和生殖生长期长等特性.近年来,毛豆是龙海市出口创汇的主要蔬菜之一,并开始了大面积发展,但病虫害也越来越突出,影响了产量和出口毛豆的合格率.多年来,我们对龙海毛豆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为害特点进行观察,探讨防治措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0.
从豇豆煤霉病病区分离健株根际真菌菌株88个,优势菌群为青霉属和镰孢菌属,分别占84.7%和13.6%,病株根际分离菌株70个,优势菌群为青霉属和曲霉属,分别占74.2%和10%,键株根际分离出细菌菌株19株,其中杆菌17株,占89.5%,具荧光反应的9株,占47.4%;病株根际离出细菌菌株23株,其中杆菌16株,占68.2%。具荧光反应的6株,占26%,所分离的42个细菌菌株对青枯菌均无拮抗反应,对大白菜软腐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分别为5株和4株,分别占所测菌株的26.4%和17.4%,对瓜果腐霉病菌有拮抗作用的都为2株,分别占所测菌株的10.5%和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