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9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以禾枯灵的配方为基础.将增效剂A按质量分数浓度10%~40%加入禾枯灵配方中,采用生长速率法对供试配方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当增效剂A加入30%时对赤霉病菌的抑菌作用最为明显,其共毒系数为463,毒力是原禾枯灵的1.63倍。  相似文献   
92.
从湖南省农业市场化快速发展的基础分析入手,对制约湖南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因素进行探讨,站在湖南经济全面发展的角度,把农业同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提出了加速湖南农业市场化的策略和建议,为统筹城乡社会经济问题,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市场化提供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氯虫苯甲酰胺在蔬菜上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制定氯虫苯甲酰胺制剂防治蔬菜害虫的最佳施用量和安全间隔期。【方法】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中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1.25%-92.05%和82.92%-93.38%;HPLC-MS/MS定性分析表明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物质为氯虫苯甲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土壤中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指数模型,在甘蓝上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7.66和6.86 d。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以0.045 g•m-2施药时,它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浓度分别为未检出和0.0071 mg•kg-1;0.090 g•m-2剂量施药时,它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浓度分别为0.0063和0.1004 mg•kg-1。【结论】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以0.045和0.090 g•m-2剂量施药时,氯虫苯甲酰胺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浓度符合残留要求,可以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血根碱对兔离体肠平滑肌的舒张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离体肠肌试验,应用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比较血根碱对正常肠肌及工具药乙酰胆碱、酚妥拉明、氯化钡作用下兔离体肠平滑肌活动的影响,记录肠肌的收缩频率和振幅,并计算抑制率。【结果】血根碱可浓度依赖性的抑制兔小肠平滑肌自发性收缩的频率和振幅。0.4 mg•mL-1的血根碱对由乙酰胆碱、氯化钡引起的离体肠肌的兴奋性收缩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而对酚妥拉明阻断肾上腺素能受体后,仍能显著降低离体肠平滑肌收缩的振幅。【结论】血根碱对小肠平滑肌的舒张作用可能与乙酰胆碱竞争,阻断M受体、与酚妥拉明竞争,兴奋α受体及直接抑制肠肌兴奋性有关。  相似文献   
95.
为了寻找防治重要检疫性害虫刺桐姬小蜂的有效药剂和施用方法,采用了打孔注药、喷雾法和药剂灌根3种不同施药方式,不同化学药剂防治刺桐姬小蜂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喷雾法防治刺桐姬小蜂效果明显优于打孔注药和灌根法,16%喹硫磷·丁硫克百威EC(乳油)喷雾处理防治效果优于其他防治药剂喷雾处理,16%喹硫磷·丁硫克百威EC稀释200倍喷雾处理10d和15d后刺桐姬小蜂成虫羽化率分别为2.79%和9.41%,成虫死亡率分别为97.21%和90.60%。采用喷雾法施用16%喹硫磷·丁硫克百威EC后1d和10d,叶面中残留的喹硫磷含量分别为287.45和221.57mg·kg-1,丁硫克百威的含量分别为225.64和187.62mg·kg-1,药剂的残留量与防治效果和持效性相关。生产上,防治刺桐姬小蜂可采用16%喹硫磷·丁硫克百威EC稀释200倍喷雾处理,其防治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
氟唑磺隆在野燕麦中的内吸传导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型除草剂氟唑磺隆是磺酰脲类小麦田除草剂,为明确其在野燕麦植株中的内吸传导特性以及为合理使用氟唑磺隆防除杂草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分别采用水培法和涂药法研究了氟唑磺隆在野燕麦Avena fatua植株中的传导特性。结果显示:采用水培法以50 mg/L的氟唑磺隆处理野燕麦根部,药后24 h野燕麦根、叶鞘和下部成熟叶中氟唑磺隆含量的占比分别为22%、74%和4%,心叶中未检测出;药后48 h野燕麦根、叶鞘、下部成熟叶和心叶中氟唑磺隆含量的占比分别为23%、58%、8%和11%。采用涂药法以50 mg/L氟唑磺隆处理野燕麦成熟叶片,药后24 h野燕麦下部成熟叶和心叶中氟唑磺隆的含量占比分别为57%和43%,根和叶鞘未检测出;药后48 h野燕麦根、叶鞘、下部成熟叶和心叶中氟唑磺隆的含量占比分别为1%、1%、68%和30%。结果表明,氟唑磺隆能被野燕麦的根吸收,具有优异的自下而上的内吸传导特性;同时氟唑磺隆能被野燕麦的叶片吸收,并可在叶间传导和向根传导。表明氟唑磺隆在野燕麦中具有双向传导的能力。  相似文献   
97.
近年来,84团的菊花育苗移栽,由于技术得力,田管到位,获得大面积丰收。一、大棚育苗 1.基本情况 19个温室大棚,面积为0.87公顷,育色素菊花苗615万株,栽种133.3公顷。  相似文献   
98.
复方黄芪多糖注射液对仔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42日龄断奶仔猪90头,随机分为3组.第Ⅰ组注射生理盐水(3 mL/头),第Ⅱ组、第Ⅲ组猪颈部肌内分别注射3、6 mL/头复方黄芪多糖注射液,连用5 d,观察临床表现及药物对仔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仔猪临床表现无异常;给药第3天,血液中RBC、PLT较给药前分别提高了14.05%、20.45%,差异显著(P<0.05);血清中总蛋白较给药前分别提高8.94%、4.47%,差异不显著(P>0.05).给药第5天,血液中RBC、PLT较给药前分别提高了16.26%、20.86%,差异显著(P<0.05);HCT也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白蛋白分别提高1.31%、10.91%,差异不显著(P>0.05);白球比(A/G)在正常范围之内,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复方黄芪多糖注射液在3~6 mL/头内对仔猪血液生化指标没有明显影响,对血液生理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9.
丁草胺在水稻上的降解动态与残留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35%丁·苄可湿性粉剂(WP)中丁草胺在2006年和2007年湖北省和广东省水稻植株的降解动态,以及其在稻株、稻米和米糠中的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丁草胺在水稻植株、稻米和米糠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6.12%~92.82%、85.10%~96.17%和83.64%~93.49%;丁草胺在水稻植株中的降解动态符合1级动力学指数模型,在湖北省和广东省水稻植株茎叶的半衰期分别为4.99~5.80 d、4.79~5.55 d;在水稻田以常规剂量2 571 g/hm2和高剂量3 857g/hm2施用35%丁·苄可湿性粉剂后,广东省和湖北省水稻植株中的残留量为0.173 8~0.223 0 mg/kg,在稻米中的残留量为0.015 4~0.034 2 mg/kg,在米糠中的残留量为0.010 7~0.029 7 mg/kg.  相似文献   
100.
黄腹角雉的肺解剖及组织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黄腹角雉的饲养管理、人工繁殖、疾病诊治和预防,采用常规方法对1只人工繁殖的黄腹角雉进行解剖,并观察其肺的解剖学特征。取黄腹角雉的肺部组织,采用石蜡切片法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黄腹角雉的组织形态结构,并对其进行显微摄影。结果表明,黄腹角雉的肺部组织形态类似于鸡,其肺间质和肺部毛细血管都比较发达,肺小叶之间的界限不明显。黄腹角雉肺组织的这种结构有利于肺部气体的流通和交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