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5篇
  9篇
综合类   108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2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蛋白饵剂中添加高效低毒农药已成为国内外防控实蝇类害虫的一项重要措施,为筛选高效低毒、与蛋白饵剂兼容性好的农药,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药膜法和饵剂加毒法分别测定了多杀菌素、马拉硫磷、阿维菌素、虫螨腈和乙虫腈5种农药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cs的触杀和胃毒作用.触杀试验结果表明,多杀菌素的触杀效果最好,LC50为72.33 mg.L-1,95%置信区间为52.84~101.48 mg.L-1.其他农药的触杀作用效果顺序为:阿维菌素>马拉硫磷>乙虫腈>虫螨腈.胃毒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多杀菌素的胃毒作用效果较好,LC50分别为13.99和15.76 mg.L-1,95%置信区间范围分别为11.72~16.97和13.09~19.23 mg.L-1.其他农药的胃毒作用效果顺序为:虫螨腈>乙虫腈>马拉硫磷.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添加农药后,水解蛋白的引诱效果会不同程度地下降,添加多杀菌素后引诱效果最好,引诱率达到55.83%,与水解蛋白原液相比,引诱率仅下降了4.17%.  相似文献   
102.
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近10年国内外橘小实蝇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中国知网、维普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2008—2017年国内外有关橘小实蝇研究的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文献类型、刊载期刊、高被引文献、关键词、文献主要产出单位和国家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检索到的橘小实蝇中英文研究文献分别为1526篇和329篇,且主要以研究性文章呈现;国内中文期刊中,《昆虫学报》发文量最多,而《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为发文量最多的国际期刊;中文文献主要产出单位是华南农业大学,而西南大学则是国内发表英文文献最多的单位。另外,中国在英文文献发文量中位居世界第一,且每年的英文文献发表量呈递增趋势。我国学者在橘小实蝇研究方面,主要侧重其田间发生和防治手段的研究。同时,对其生态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也有研究。由此可知,我国在橘小实蝇的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国际上该害虫研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我国在橘小实蝇研究领域还具有研究机构分布广、研究者众多和研究内容广泛、丰富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3.
应用橘小实蝇蛋白饵剂主要有悬挂诱集瓶和点喷两种方式,为了提高田间应用效果,研究了稀释倍数、使用量和周期等对引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挂诱集瓶和点喷使用时,稀释2倍的效果最佳;对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均随着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最佳使用量分别为15mL和30mL;使用周期均为5d。悬挂诱集瓶试验结果中发现,适当提高pH可提高引诱效果,pH为6时引诱效果最佳,引诱数量为6.67头,其中雌虫和雄虫分别为4.67头和2.00头;比较不同寄主果园和不同地点中应用效果时发现,杨桃果园里的引诱效果比柑橘和蜜柚果园好,引诱数量为5.00头;公园、果园和校园的引诱数量分别为11.73、7.00头和5.33头。点喷应用的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量为0.20%马拉硫磷效果最佳,成虫死亡数量为7.67头。  相似文献   
104.
研究常用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对荔枝蝽寄生菌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lilacinus)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铜、瑞毒霉素、甲基托布津、霸螨灵等药剂对荔蝽菌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杀虫双;敌杀死抑制作用最弱、多菌灵、氧化乐果、敌敌畏、敌百虫等农药抑制作用居中。  相似文献   
105.
研究探讨了 4种日短期高温 ( 31、34、37、4 0℃ )对南美斑潜蝇种群发展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日短期温度的升高 ,南美斑潜蝇的产卵期、产卵量和存活率明显下降 ,而发育历期反而延长 .31℃时 ,南美斑潜蝇的内禀增长力 ( rm)和周限增长率 (λ)分别为 - 0 .0 0 90和 0 .9910 ;34℃时 ,rm 和λ则分别为 - 0 .0 685和 0 .9338,均呈下降趋势 ;当温度上升至 37与 4 0℃时 ,该虫已不能完成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06.
陈家骅  李芳 《植物保护》1997,23(3):39-40
新西兰植保面面观陈家骅李芳(福建农业大学植保系福州350002)新西兰素以环境优雅著称于世,政府为了顺应当今环保时尚,确保其农牧业出口国地位,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大投入,加强研究,其目的是发展绿色农业,从高质量的环境中获得高质量的产品。50a前,...  相似文献   
107.
为进一步优化橘小实蝇遗传性别品系大量饲养技术,对其性比与有效卵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种群密度下,当性比(♀∶♂)为1∶2、1∶1、2∶1、4∶1时,单雌有效卵量间没有显著差异;对性比(X)和单雄有效卵量(Y)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得到方程Y=0.747X3-36.408X2+887.368X-102.805,由方程可知,在一定种群密度下,1.5∶1♀∶♂2∶1的性比最适宜橘小实蝇遗传性别品系的人工繁育.  相似文献   
108.
橘小实蝇蛋白饵剂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试了蛋白饵剂对橘小实蝇的引诱活性,并结合田间应用,研究稀释倍数、添加挥发性化学物质对其引诱率的影响。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蛋白饵剂对5日龄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最佳,引诱率可达60.00%,其中雌虫和雄虫的引诱率分别为63.30%和56.70%;效果与Prima相当,优于GF-120,后两者的引诱率分别为62.50%和44.20%。稀释后引诱率会不同程度地下降,稀释2倍的应用效果最佳,引诱率为53.30%,仅下降了6.70%;添加一定量乙酸乙酯、番石榴香精和甲基丁香酚可显著提高引诱率,三者的最佳比例分别是3%,4%和5%,引诱率分别为71.70%,63.30%和71.70%。室外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蛋白饵剂12 h内的引诱率可达80.00%,最佳使用环境温度为25~28℃。  相似文献   
109.
应用扫描电镜对橘小实蝇的4种寄生蜂(阿里山潜蝇茧蜂、切割潜蝇茧蜂、长尾潜蝇茧蜂和布氏潜蝇茧蜂)的产卵器和腹部感器的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共发现8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蒲姆氏鬃、钟形感器、浅凹状感器、栓锥感器、腔锥感器、刺形感器和分泌毛孔;同时发现阿里山潜蝇茧蜂和布氏潜蝇茧蜂的产卵针端部尖细,而长尾潜蝇茧蜂和切割潜蝇茧蜂的产卵针端部呈倒钩状.  相似文献   
110.
测试了斑翅果蝇寄主水果11种挥发性成分(己醛、2-庚酮、反式-2-己烯醛、芳樟醇、乙酸乙酯、水杨酸甲酯、己酸、α-紫罗兰酮、己醇、反式-2-己烯-1-醇和乙酸异戊酯)分别与一定比例的乙醇和乙酸混合对斑翅果蝇成虫的引诱效果,以筛选出对乙醇和乙酸混合液具有增效作用的挥发物,并对具有增效作用的挥发物进行正交试验,以找出具有最佳引诱效果的配方.结果表明:将一定浓度的己醛、2-庚酮、反式-2-己烯醛和芳樟醇添加到乙醇和乙酸中对斑翅果蝇雌雄成虫的引诱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以各种挥发物作为溶质,乙醇和乙酸混合液作为溶剂,将体积分数为1/5 000的己醛、1/500的2-庚酮和1/5 000的芳樟醇混合到乙醇和乙酸中对斑翅果蝇的引诱效果最好,引诱率达到8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