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50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杨梅叶甲醇浸膏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4个萃取相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早疫病菌(Altemaria solani),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小麦赤霉病菌(Fusaium graminearum),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6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杨梅叶粗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相和正丁醇相抑菌活性最好,乙酸乙酯相对4种病原菌的EC50分别是3.32,4.33,2.21,5.42 g·L-1;正丁醇相EC50分别是1.92,0.88,8.86,9.22 g·L-1。乙酸乙酯相对水稻纹枯病菌、正丁醇相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最强。  相似文献   
42.
新化合物天维菌素的杀虫杀螨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天维菌素(tenvermectin)的杀虫杀螨活性,分别测定了其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 (药膜法)、粘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 (小叶碟添加法)、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 Hübner (饲料混药法)、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浸渍法)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叶片浸渍法和玻片浸渍法)的室内毒力,并采用叶碟喷雾法测定了其对朱砂叶螨的盆栽药效。结果表明:天维菌素对鳞翅目害虫小菜蛾、粘虫和棉铃虫的LC50值分别为22.21、19.66和22.09 mg/L,对松材线虫的LC50值为1.94 mg/L,毒力显著高于米尔贝霉素(P50值分别为0.0051和0.0089 mg/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0.2 mg/L的天维菌素药后5 d对朱砂叶螨的防效最高,达97.42%;药后7 d,尽管天维菌素与阿维菌素的防治效果均有所下降,但天维菌素不同浓度(0.0125~0.2 mg/L)处理防效仍保持在80.23%~91.96%之间。研究表明,天维菌素对供试的有害生物均具有较高活性,具有研究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43.
为明确喜树碱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设置0.5、1.0、2.0mg/m L剂量处理其3龄幼虫,采用浸叶饲喂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喜树碱对小菜蛾体内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滴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喜树碱各剂量处理均显著抑制了小菜蛾幼虫的生长发育,抑制率最高达到28.42%;各处理小菜蛾化蛹时间均延迟,异常蛹增多,羽化率降低;其中2.0 mg/m L处理后4 d其化蛹率为6.67%,对照组化蛹率为86.60%。0.5、1.0 mg/m L处理下,小菜蛾体内蜕皮激素滴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仅为对照组的0.06倍;而保幼激素滴度增加,分别可达到28.74mg/m L和36.29 mg/m L,是对照组的9倍左右。表明喜树碱可影响小菜蛾体内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的平衡,延迟和影响了小菜蛾的正常发育进程,可实现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4.
7-(1-酰基哌嗪-4-基)甲基喜树碱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S)-喜树碱(CPT)为原料,根据类同合成法和亚结构连接法原理,对CPT的7-C位进行修饰,得到了系列新型7-(1-酰基哌嗪-4-基)甲基喜树碱衍生物(4a~4m),所有衍生物的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 R)和液-质联用(LC-M S)等方法确证;并初步测定了其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和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 xylophilus的室内杀虫活性。结果表明:与喜树碱相比,各衍生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7-[1-(4-甲氧基苯酰基)哌嗪-4-基]-甲基喜树碱(4g)和7-(1-环戊酰基哌嗪-4-基)-甲基喜树碱(4j)对朱砂叶螨24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8.10和9.05 mg/L,对松材线虫的LC50值分别为6.34和6.68 mg/L。研究结果可为喜树碱衍生物杀虫活性构效关系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5.
为分离筛选具有毒死蜱降解特性的植物内生菌,从农药厂废液池旁采集小飞蓬植物样本,经表面消毒后研磨提取植物汁液,通过以毒死蜱作为单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MSM)进行连续5代培养筛选,获得一株植物内生细菌XFP-gy,经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 DNA同源性比对分析,初步鉴定该菌属阪崎克罗诺杆菌属(Cronobacter sp.)。将菌株XFP-gy在以毒死蜱(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为单一碳源的MSM中培养,至第6天时达生长高峰,第9天时毒死蜱的降解率为77.28%。在M SM培养基中补充牛肉膏和蛋白胨(加富培养基)可以促进菌株XFP-gy的生长,并将其对毒死蜱第5天的降解率由69.59%提高到98.0%。菌株XFP-gy降解毒死蜱的最佳培养条件为30℃和p H 7.0,在此条件下,增加培养液中原始接菌量,降低底物毒死蜱的初始质量浓度,可明显提高XFP-gy对毒死蜱的降解效率,当毒死蜱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原始接菌量为2%时,至第9天时在培养液中未检出毒死蜱残留。  相似文献   
46.
为研究鬼臼毒素类化合物结构与杀虫活性的关系,合成了4个4-β-O-酰基鬼臼毒素和3个 4-β-O-烷基鬼臼毒素类化合物,其中5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MS、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测试了所合成化合物对3龄粘虫Mythimna separate幼虫24 h和 48 h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4-β-O-烷基鬼臼毒素类化合物的活性相对高于酰基化产物和对照鬼臼毒素(PPT)和脱氧鬼臼毒素(DPPT)。其中,4-β-O-甲基鬼臼毒素48 h的活性最高,其拒食中浓度(AFC50)为144.6 mg/L,是DPPT的4.3倍。酰基化鬼臼毒素类化合物的活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7.
树干注药防治椰心叶甲药效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4%吡虫啉.敌敌畏注干液剂、4.5%吡虫啉注干液剂、2%阿维菌素注干液剂和30%敌畏.氧乐注干液剂等对危害椰树的椰心叶甲进行了树干注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4%吡虫啉.敌敌畏注干液剂、4.5%吡虫啉注干液剂和30%敌畏.氧乐注干液剂,对椰心叶甲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14%吡虫啉.敌敌畏注干液剂防效最好,注药量0.7 mL/cm,30 d防效达95.10%。2%阿维菌素注干液剂防效差,30 d防效仅为32.84%。  相似文献   
48.
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FluidExtraction,SFE)技术,建立了高效氯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的萃取分离及GC检测方法。高效氯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的SFE优化条件分别为:压力4000psi、温度65℃、CO2体积10mL,萃取率99.96%;压力6000psi、温度45℃、CO2体积30mL,萃取率101.95%。  相似文献   
49.
几种短链脂肪醇对白星花金龟的引诱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吸附收集白星花金龟Potosia brevitarsis Lewis成虫取食桃果实过程及桃果实单独存在环境中的挥发性物质, 经GC-MS分析发现,成虫取食桃果实环境中含有桃果实中检测不到的信号化合物乙醇。在田间初步评价了乙醇及其8种类似物甲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叔丁醇、正戊醇、正己醇对白星花金龟成虫的引诱活性。结果表明:甲醇、乙醇、正丙醇及异丙醇等对试虫均有一定的引诱作用,其中乙醇及异丙醇的引诱活性最高;乙醇10倍稀释液的引诱活性与未经稀释的乙醇相当,100倍稀释液的引诱活性明显降低;异丙醇的引诱活性随着供试浓度的降低而降低;乙醇与异丙醇以等体积混合时的引诱活性较佳,其3种比例混合物的引诱活性均随着使用浓度的降低而降低。  相似文献   
50.
杨梅叶提取物对6种常见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长速率法对杨梅Myrica rubra叶丙酮提取物和杨梅素进行了系统的抑菌作用测定。杨梅叶丙酮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小麦赤霉病菌Fusaium graminearum,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vasinfectum等6种植物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抑制中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23.08,19.85,25.86,22.07,23.18和22.86 g·L^-1;杨梅素对以上6种菌的EC50分别是:0.32,0.33,1.09,0.69,0.34和2.09 g·L^-1,其中对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和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活性较高。采用番茄果实组织法,测得杨梅叶丙酮提物和杨梅素水乳剂对番茄灰霉病的治疗作用和保护作用。测定结果表明,杨梅叶丙酮提取物10倍稀释液(40 g·L^-1)有较强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