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1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4篇
  26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低温贮存黄粉虫蛹对管氏硬皮肿腿蜂繁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低温贮存黄粉虫蛹对繁育管氏硬皮肿腿蜂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日龄黄粉虫蛹在-4℃贮存20d,以1~2日龄繁育的肿腿蜂寄生率、产卵量、出蜂量为最高。1.2日龄蛹在-4℃贮存1、5、10、20、30、45、60d时,上述各项生物学指标以贮存20、30d的最高;在4℃、0℃、-4℃、-8℃分别贮存20d后接蜂,上述各项生物学指标以-4℃下贮存为最优。  相似文献   
42.
异色瓢虫对槐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条件下,就异色瓢虫对槐蚜的捕食功能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各龄幼虫、成虫对槐蚜的日捕食量差异较大。在相同槐蚜密度条件下,老熟幼虫和成虫的捕食量要远远高于低龄幼虫;各龄幼虫、成虫的捕食量均随槐蚜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槐蚜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于稳定。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经Χ2检验,各圆盘方程理论值和实测值拟合较好。异色瓢虫各龄幼虫、成虫对槐蚜的寻找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43.
菇林猎奇     
长寿的多孔菌多孔菌家族里有许多“老寿星”,如层孔菌每年在菌盖下增添一层新的菌层,就象树木的年轮。在西伯利亚发现一个药用层孔菌(Fomes noxius)有75层菌管,而另一种心腐层孔菌(Fomes igniarius)的菌管,竟有80层之多,可说是年逾花甲的“老寿星”。短命的白绒鬼伞白绒鬼伞(Coprinus Iagopus)的生命最短促,从孢子萌发到子实体形成,只要10天时间,速亡鬼伞(Coprinus ephemerus)从开伞到子实体潮解只要2~3小时。  相似文献   
44.
为了研究不同配方的驱蚊酯长效硬蜱驱避剂的缓释性能及其与普通驱蚊酯水溶液的差异,对影响羊毛中驱蚊酯检出的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液体积以及羊毛在萃取液中的浸泡时间通过单因素试验进行了筛选,建立了羊毛中驱蚊酯含量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并对浸泡过相应驱避剂的羊毛分别于0、1、2、3、5、8、12、18 d检测其中的驱蚊酯载药量,得到了不同配方的驱蚊酯在羊毛中的释放曲线,进而对4种驱蚊酯制剂的缓释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浸泡过驱蚊酯的羊毛在3 mL无水乙醇中浸泡15 min,并在35℃条件下萃取20 min后,所测得的萃取液中驱蚊酯峰面积最大,利于其定量检测;在配方缓释性能试验中,A、C、D组驱避剂在1~8 d内羊毛中驱蚊酯载药量均大于同时期的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 <0.05),且D组在1~8 d内每克羊毛中驱蚊酯载药量显著大于其他处理组,其相对释放率分别为35.5%、52.0%、64.3%、73.3%、81.1%;B组则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每克羊毛中驱蚊酯载药量与对照组均没有显著差异,各时间点相对释放率也较为接近;另外,不同处理组驱蚊酯相对释放曲线中显示一级方程拟合度最好,D组在0~1...  相似文献   
45.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提高胚诱导率及成苗率,以油菜N14009为试验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变温预处理、活性炭浓度、培养基类型和琼脂浓度及秋水仙碱浓度对小孢子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4℃、32.5℃变温预处理各1 d的处理效果较好,胚诱导率为4.23胚/蕾;活性炭质量浓度为0.5 g/L时,胚诱导率达到4.23胚/蕾,效果最好; MS、B5培养基中琼脂质量浓度为12 g/L时,成苗率均最高,分别达51.16%、46.67%;把再生植株转到含有不同质量浓度秋水碱的MS培养基上培养,质量浓度为80 mg/L时,N14009的加倍率最高,为43.47%,并且成苗率达到76.67%。  相似文献   
46.
叶绿素含量快速、无损监测是评估玉米生长状态有效方式之一.以抽雄期玉米为研究对象,研究原始光谱、普通一阶导数光谱、间隙一阶导数光谱、开平方根光谱以及连续统去除光谱的特征波段以及5个传统植被指数与玉米叶绿素含量之间关系.对比分析不同模型(单因素回归模型、结合连续投影与多元线性回归、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对抽雄期玉米叶绿素含量预测能力.结果表明,光谱变换可增强特征波段与SPAD值相关性,同时还增加敏感波段数量、提升建模精度;连续投影算法对特征降维效果明显,各类多元模型最优光谱参数为5~9个;各类型光谱下均为多因素模型精度优于单因素模型.其中,基于普通一阶导数光谱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为最优模型,其建模R2与验证R2分别达到0.92与0.90.光谱变换在反演玉米叶绿素方面有较大潜力,连续投影与支持向量回归结合可产生较好建模效果.  相似文献   
47.
施用木质素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施用木质素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木质素可促进春玉米对N、P的吸收 ,提高肥料利用率 ,减少肥料污染和提高作物品质 ,有显著增产作用 ,且不同处理春玉米增产率均≥ 2 0 %。  相似文献   
48.
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对矿山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对项目实施后的治理效果进行定量绩效评价势在必行。通过对项目绩效评价内涵的分析、项目特性及内容的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原理与模型,从业务绩效、财务绩效及效益绩效三方面,构建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项目绩效评价技术路线及评价方法。以河北省104个项目为研究对象,对项目绩效定量化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9.
山西矿区复垦土壤中解磷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矿区复垦土壤贫瘠、 有效磷含量低。解磷细菌能够将有机磷和难溶性无机磷转化为可溶性磷,促进植物对磷素的利用。因此筛选和鉴定具有解磷能力的菌株,可为解决矿区生态恢复使用的微生物肥料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采用平板分离法初筛菌株,得到D/d1.5的菌株,然后以磷酸钙为磷源,通过液体发酵试验复筛菌株,挑选出解磷率高于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As1.223的菌株。以磷矿粉和卵磷脂为磷源,液体发酵试验测定菌株的解磷能力及磷酸酶活性。进行菌株的生长试验以测定菌株温度适宜性、 耐盐性及耐酸碱性。通过形态学、 基因序列分析及脂肪酸组成分析综合进行菌株鉴定。 菌落形态观察用营养琼脂平板培养基培养;菌体形态即细胞形态及其大小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基因序列分析采用16S rDNA序列测定,基因在线比对采用EzTaxon数据库;使用美国MIDI公司的Sherolock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菌株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利用无机磷和有机磷平板培养基,从山西省矿区复垦区土壤样品中筛选出19株解磷微生物,其中D/d1.5的有7株。在以磷酸钙为磷源的液体培养试验中,4株菌的解磷率高于巨大芽孢杆菌As1.223,解磷率为7.89%~12.61%,最高的为菌株Y14。4株菌对磷矿粉的解磷率为0.81%~1.21%,最高的为菌株Y14。在以卵磷脂为磷源的液体培养试验中,4株菌的解磷率与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为1.79%~3.07%和24.3~28.4U/L,均高于巨大芽孢杆菌As1.223; 碱性磷酸酶活性为11.9~50.2U/L;菌株Y14的解磷率与磷酸酶活性均最高。4株菌均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以Y14的适应性最强。H22、 Y11和Y34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同源性在99%以上,Y14与泛菌属(Pantoea sp.)有99.79%的同源性; H22、 Y11和Y34的细胞脂肪酸组成特征峰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相一致,Y14与泛菌属(Pantoea sp.)相一致;H22、 Y11和Y34被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Y14为泛菌属(Pantoea sp.)。【结论】分离、 筛选到4株高效解磷菌,对于磷酸钙和卵磷脂的解磷率均高于巨大芽孢杆菌As1.223。4株菌分别隶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和泛菌属(Pantoea sp.)。菌株Y14无机磷与有机磷平板的D/d值分别为3.28与1.59,降解磷酸钙、 磷矿粉、 卵磷脂的解磷率分别为12.61%、 1.21%、 3.07%,酸性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为28.4 U/L和50.2 U/L,均为4株菌里最高的,且环境适应能力最强,生长温度为20~60℃,能耐受pH 4~11的酸碱梯度和2%~7%的盐分梯度,Y14被鉴定为泛菌属(Pantoea sp.)。4株菌均具有良好的解磷能力及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可望进一步研发成为微生物肥料生产菌种。综合D/d值、 解磷率、 磷酸酶活性和生长试验,本试验最终确定适合山西矿区复垦农田推广的高效解磷菌菌株为Y14。  相似文献   
50.
木质纤维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具网络结构的木质素交联形成的高度有序的三维立体结构,是植物最基本的力学承载单元。本文首先概述了国内外有关木质纤维细胞壁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3种结构大分子的模量、强度等微力学特性,其次就纤维素?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以及半纤维素?木质素大分子间的交联结构、分子间的有序组装规律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光学显微成像、电子显微成像、原子力显微成像、显微红外光谱、线偏振显微拉曼光谱、和频振动光谱以及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技术在细胞壁大分子取向研究过程中的异同点。重点讨论通过分子光谱化学成像技术揭示的木质纤维原料不同类型细胞以及同一类型细胞不同亚层中3种结构大分子取向排列规律。最后,展望了木质纤维原料大分子取向研究可能的发展趋势:系统表征木质纤维细胞壁纤维素超分子结构、三大组分间连接键类型、纤维素构象对半纤维素糖苷键及木质素芳香环有序组装的影响机制;在纳米尺度揭示木质纤维发育过程中,各类细胞壁中纤维素纤丝聚集体结构、取向和微力学变化规律;在细胞壁水平非破坏性地对木质纤维大分子取向进行三维立体成像和定量研究;基于分子结构表征、分子模拟和三维成像研究结果实现针叶、阔叶及禾本科植物纤维细胞壁骨架模型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