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3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惠州选取4 个桉树林区,对油桐尺蠖Buasra suppressaria 幼虫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油桐尺蠖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不同高度层、不同方位,尺蠖幼虫数量分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尺蠖数量分布最多的为中部,中部尺蠖幼虫占各层尺蠖总量平均达55.97%~65.34%,最高的可占尺蠖幼虫总数的67.74%;同时,在不同方位上,尺蠖种群主要集中分布在南方位,其次为东、西两方位,分别占幼虫总数的34.59%、22.56% 24.81%。因此,进行该虫监测与防控时,应合理利用尺蠖种群在不同方位与高度的分布差异,重点防范中部层与南方位枝条并重施药防治。  相似文献   
22.
生态控制配套措施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害虫种群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以苏云金杆菌(Bt)、赤眼蜂(Techogrammer confursam)、性诱剂为基本措施,辅以小菜蛾颗粒体病毒(Plutella xyloste UaGranulosisvirus,PxGV)、爱比菌素(Abamectin)和印楝素等非化学杀虫剂,组配成9种生态控制配套措施,评价其对小菜蛾的控制作用。其中7套措施可将小菜蛾种群趋势指数(Ⅰ)持续控制在1.0以下,不同地区可合理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23.
惠州市红火蚁疫情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惠州市公园、住宅区、公路两旁、农村弃耕地等区域草坪、隔离带的红火蚁发生疫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惠州市大部分区域已发生红火蚁危害,与深圳、东莞等市的接壤地带是主要发生区,新建绿化草地如公园、公路两旁、住宅区、工业园区等区域的绿化带是主要发生地;在市属范围内,惠城区有6个镇(街)、博罗县有11个镇、惠阳区有4个镇分别遭受不同程度的红火蚁危害,其中惠城区内45个诱测点中有4个点属中度危害区、6个点属严重危害区,而龙门县和惠东县没有发现红火蚁疫情.  相似文献   
24.
惠州市主要体育场馆红火蚁疫情及防控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惠州市奥林匹克体育馆、金山湖体育馆等周边绿化区红火蚁疫情,并进行防控处理。调查表明,奥林匹克体育场与体育人才训练基地红火蚁疫情达到五级,属于严重危害区;金山湖游泳跳水馆红火蚁达到四级,属于中度危害区;金山湖体育馆红火蚁疫情为三级,属于轻度危害区。同时,采用诱饵法对防控效果进行了监测,随着施药时间的增长,防控效果愈高。药后7 d,红火蚁蚁丘减退率为77.9%~82.0%,工蚁诱集量减退率为60.0%~88.0%;药后15 d,蚁丘减退率上升至88.3%~91.0%,工蚁诱集量减退率高达88.6%~90.0%。药后40 d监测,防控效果均达100%,完全消除了红火蚁的蚁害威胁。  相似文献   
25.
采用浸叶法与药膜法,分别测定3种植物粗提物对稻田重要天敌稻虱螯蜂(Haplogonatopus apicalis)与稻螟蛉绒茧蜂(Apanteles ruficrus)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薇甘菊乙醇提取物(0.01 g/mL)、飞机草乙醇提取物(0.018 g/mL)对稻虱螯蜂、稻螟蛉绒茧蜂羽化与成蜂的存活是安全的。现代苦楝油(1.5×10-4 g/mL)对稻虱螯蜂、稻螟蛉绒茧蜂的羽化具有较强的影响,羽化率分别仅为23.33%、41.57%;对稻螟蛉绒茧蜂成蜂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处理后2,6,12,24,48 h内死亡率分别为13.33%、20.00%、30.58%、36.67%和38.26%,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显著差异,而对稻虱螯蜂成蜂存活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26.
实蝇是危害水果和蔬菜的一类重要害虫,进行种类调查对于其检疫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用多种诱剂、粘板在广东省的湛江、惠州、韶关、梅州4个市的10个调查点定点调查;将诱捕的实蝇带回实验室进行形态学鉴定,并统计每种实蝇的数量。4个地区共诱捕到实蝇11种,发生数量较多的有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瓜实蝇[Bactrocera(Zeugodacus)cucurbitae(Coquillellett)]、南瓜实蝇[Bactrocera(Zeugodacus)tau(Walker)]、具条实蝇[Bactrocera(Zeugodacus)scutellata(Hendel)]、辣椒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latifrons(Hendel)]。在韶关、惠州共捕获到4头合腹寡毛实蝇属(Dacus)实蝇,初步鉴定为三点棍腹实蝇[Dacus(Callantra)trimacula(Wang)],为广东省首次报道,调查结果显示:从发生区域和数量上看,橘小实蝇均是广东省实蝇的优势种,其次是瓜实蝇;南瓜实蝇在调查区域均有发生,具条实蝇主要分布在广东北部的韶关、梅州地区。此调查有助于对广东实蝇害虫发生情况的了解。  相似文献   
27.
非嗜食植物次生化合物对褐稻虱实验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nterference index of population control,ⅡPC),研究了非嗜食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实验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供试的26种植物乙醇提取物(1 gDW·100mL-1)中,大多数对褐稻虱种群有明显的产卵忌避作用和综合干扰控制作用.其中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etr.et Widd)、甘草(C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3种植物乙醇提取物的产卵忌避率达90%以上;薇苷菊(Mikannia micrantha H.B)、飞机草、苍耳等14种植物乙醇抽提物1 gDW·100mL-1对褐稻虱的综合ⅡPC小于0.1,表明对褐稻虱种群的控制效果达90%以上;同时部分植物乙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毒杀作用,如薇苷菊、马樱丹(Lantana camaraL.)等乙醇提取物对褐稻虱1~2龄若虫的ⅡPC达到0.32~0.45,薇苷菊、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lyla S.T.Blakely)、飞机草对3~5龄若虫的ⅡPC分别为0.40~0.50,即对褐稻虱1~2、3~5龄若虫分别具有55%~68%和50%~60%的毒杀效果.这些植物乙醇提取物可作为组建水稻植物保护剂的成分.  相似文献   
28.
停止使用化学杀虫剂1年后,调查梅菜不同品种上小菜蛾寄生性天敌的寄生作用。结果表明,菜蛾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在矮脚白梗仔、三联种上发生2个世代,高峰期分别为11月中下旬与1月上中旬,其平均寄生率分别为20.83%与31.73%、16.71%与22.63%。菜蛾啮小蜂(Oomyzus sokolowskii)在矮脚白梗仔、三联种上发生1代,高峰期为11月20日,寄生率分别达28.75%、26.00%。将寄生性天敌的作用合并,早中熟品种上寄生性天敌的作用比晚熟品种强。其中以矮脚白梗仔和大梗齐尾品种上的寄生作用最大,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Exclusive index of population control)分别为2.634 1和2.355 0,即如果排除寄生性天敌,小菜蛾将分别增长2.634 1倍、2.355 0倍。晚熟品种矮脚黒叶仔、陂(B)种上寄生作用较强,EIPC分别为1.639 9和1.589 4。  相似文献   
29.
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防治荔枝霜疫霉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控制荔枝霜疫霉病的发生,于2007年进?%加瑞农可湿性粉剂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荔枝幼果期、中果期、果实转熟期各喷施1次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对荔枝霜疫霉病的防治与保果效果较好,采收期调查防效在80.00%以上,病果率低于3.00%.因此,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可作为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的替代药剂在生产上推广使用,推荐浓度为600~800倍.  相似文献   
30.
5种杀虫剂对稻褐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5种不同类型的杀虫剂对稻褐飞虱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虫剂对稻褐飞虱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70%艾美乐和10%吡虫啉对稻褐飞虱的防效最好,作用迅速,持效期长;药后15d对稻褐飞虱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均在90%以上,与20%叶蝉散、25%飞虱宝、40%毒死蜱的防效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且对水稻生长和稻田蜘蛛均无不良影响,是生产上推荐使用的理想药剂。生产上提倡将持效期长的艾美乐、吡虫啉与其他对褐飞虱成虫有杀灭作用的药剂混合使用或交替使用,以达到既高效、又可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