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具有很好的防效,其药效随用药量增加显著上升,每667 m2用量为40 mL时,药后9d,16 d,25 d对稻纵卷叶螟的综合防效分别为87.7%,96.5%和84.0%,与对照药剂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30 mL的综合防效相当.四氯虫酰胺不仅速效性较好、持效期较长,且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22.
通过单季稻不同施氮量(x)处理对褐飞虱虫口密度(y1)变化动态监测和产量(y2)的测定结果表明,氮肥对单季稻褐飞虱种群繁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施氮量提高而褐飞虱虫口密度增加,高氮处理易形成灾发趋势,对产量形成严重威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随施氮量提高而呈减产趋势,其关系模型为y1=20489 x2+10483 x+4 8346(r=0994 5**),y2=-0758 8 x2+14532 x+18473(r=0880 7*)。加强氮肥合理施用对控制褐飞虱为害,保障单季稻高产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保障水稻产量是应对全球人口增长以及粮食危机的关键举措之一。水稻穗分化期遭遇高温天气的概率日益增加,并对该区域内水稻的安全生产造成了极大威胁,因此开展相关研究意义重大。文章从幼穗形成、花药结构和花粉发育、产量与品质以及对水稻生理指标、代谢调控机理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穗分化期高温对水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缓解措施,并对研究前景作出展望,以期为开展水稻逆境生理研究以及缓解措施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
在浙江省不同水稻种植区域——余姚(平原)、临海(丘陵)、龙泉(山区盆地)和景宁(山区梯田)进行单季稻减肥控制病虫害技术实践。减肥主要包括减少总施氮量、氮肥后移、增施钾肥和优化氮磷钾比例。以浙粳 88、甬优18、甬优1540和中浙优2838为材料,比较减肥和当地习惯施肥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肥可以明显减轻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稻飞虱密度、稻纵卷叶螟卷叶率、稻曲病和纹枯病病株率分别平均减轻64.79%、30.57%、14.76%和64.82%。余姚、临海和龙泉3地在平均减施氮肥19.31%和减施磷肥31.80%的情况下,水稻产量平均增加5.88%,氮肥偏生产力比对照分别提高50.26%、28.93%和44.29%。在景宁的山区梯田稻田减肥略有减产,氮肥偏生产力比对照降低2.62%;但当增苗20%时增产16.67%,氮肥偏生产力提高18.05%。试验证明,稻田减肥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氮肥施用量和降低主要病虫发生,同时还能增产。减肥控制病虫害技术在浙江省的各个稻区都较适应,值得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25.
氟苯虫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氟苯虫酰胺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防效,其药效随用药量增加而极显著上升。药后16 d,667 m2施用20%氟苯虫酰胺10 g对稻纵卷叶螟的综合防效为882%,与对照药剂40%氯虫·噻虫嗪的综合防效相当,田间表现为速效性较好,持效期较长,且对水稻安全,因此在当前生产上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6.
超级稻甬优6号褐飞虱发生危害与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超级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不同生育期接入不同虫量褐飞虱研究其危害与产量损失的关系,结果表明超级稻甬优6号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褐飞虱接入虫量(X)与其产量损失率(Y)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其相关模型分别为:分蘖期Y=9.08X-8.333 3(n=6,R=0.842 5*)、孕穗期Y=3.741 4X-6.057 1(n=6,R=0.900 8*〖KG-*2〗*)、灌浆期Y=0.122X-1.0(n=6,R=0.958 3*),从而拟定超级稻甬优6号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的防治指标分别为2.0、3.0、35.0头/丛,确保超级稻甬优6号优质高产,为超级稻甬优6号褐飞虱的持续控制提供直接的依据。  相似文献   
27.
诱虫植物香根草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田间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诱虫植物香根草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田间布局,进行了不同种植年限和丛间距的香根草条带对控制水稻二化螟作用距离和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为害程度远低于防治指标的二化螟轻发生区,田埂上种植了一年和二年香根草的稻田螟虫枯心率均显著低于没有种植香根草的对照田,其中种植了二年香根草的稻田比种植了一年香根草的稻田对螟虫的控制效果更好,丛间距为5、3和1m的二年生香根草条带对早稻的平均保苗效果分别为63.6%、47.5%和69.7%,有效作用距离达到20m以上。在二化螟常年发生较重(85.45头/百丛)的地区,大田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香根草丛间距4m、行间距50m时,稻田二化螟越冬代幼虫的虫口减退率达到84.2%。通过研究明确了稻田四周田埂或路边种植香根草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田间布局为:丛间距3~5m、行间距50~60m。  相似文献   
28.
田间实时监测与调查表明,机械喷直播田油菜菌核病始见期较早,之后病情随生育期推进而不断加重,开花初期、谢花期和角果成熟初期病情发展较快,产量损失率随着茎病株率、病情指数的增加而加大,其茎病株率(X1)、病情指数(X2)与产量损失率(Y1)关系密切,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相关模型分别为:Y1=0.5443302X1-2.3161(n=14,r=0.9860**)、Y1=0.673408X2-1.0164(n=14,r=0.9772**),从而拟定机械喷直播田油菜菌核病防治1次的防治指标分别为茎病株率11.8%和病情指数7.6,防治2次的防治指标分别为茎病株率16.8%和病情指数11.7。  相似文献   
29.
为揭示温州蜜柑黄龙病自然感染扩散轨迹和发病流行规律,运用病穗嫁接接种法,对感染黄龙病的温州蜜柑植株进行逐月抽样和黄龙病PCR检测,长期(2002—2016年)跟踪调查温州蜜柑果园自然发病扩散情况。结果表明:黄龙病菌在植株体内逐月(M)繁衍扩散呈Logistic曲线上升趋势,植株叶片从局点到全株感染约为20~22个月;黄龙病菌在果园自然扩散也呈Logistic轨迹,温州蜜柑无病果园一旦感染显症后,自第2年开始病情就会渐趋上升,直至第14~15年趋向峰值,即积年病指趋向60左右,积年发病率90%左右,此后增速趋缓。说明黄龙病在温州蜜柑果园自然扩散大周期为14~15 a。这些规律和模型对开展柑橘种苗检疫、疫情风险预警及其防控决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晚稻上每667m2用40%二嗪磷水乳剂50mL以上防治水稻二化螟,药后45d的保苗效果为79.93%,与当前应用于水稻上的5%氟虫腈SC效果接近,且对水稻安全.推荐在各代二化螟1龄幼虫高峰期用药,667m2用药量以50~70mL,对水50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