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16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54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稻田养鸭密度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稻鸭共育具有除草、治虫、减病和增产增收的效果,但与养鸭密度有密切相关。平均稻谷产量和纯收入与养鸭密度成极显著负相关;鸭子纯收入随着养鸭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其产投比相应下降;稻鸭合计的纯收入在养鸭密度225只/hm^2以内,比不养鸭对照增42.5%~70.9%,300只/hm^2以上时,虽然纯收入的增幅仍达66.5%~73.0%,但饲料成本增加,产投比下降,比放养225只/h卉的降低0.03~0.12。用养鸭密度与稻谷产量及产投比的回归方程求其最大理论值,得出养鸭密度分别为216和250只/hm^2。为此,最佳养鸭密度为216~250只/hm^2。  相似文献   
72.
杂交早稻覆膜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地膜覆盖栽培 ,简称“覆膜种稻” ,是指水稻直播或育苗移栽在有地膜覆盖的旱田或湿润稻田上 ,然后在非淹水条件下实行旱管或湿润管理的一种水稻覆盖栽培。该技术已先后在我国黑龙江、辽宁、河北、河南、宁夏、陕西、湖北、安徽等地试验示范。磐安县地处丘陵山区 ,目前有望天田4440.5hm2,占耕地面积的24.18% ,占水田面积的57% ,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冷浸烂泥田。缺水和低温是制约水稻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2000年磐安县农业局和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在该县的旱涝保收田、望天田和冷浸田三种类型稻田上开展早稻覆膜栽培的…  相似文献   
73.
研究表明,稻鸭共育技术发挥了鸭在稻间的除草治虫防病、中耕浊水通气、壅泥培土、促进水稻生育和增产、稻鸭产品无公害增效等“役禽”功能,符合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持续发展的生产目标,属于创新的稻田农作制度,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4.
有机水溶肥对水稻干物质、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水溶肥对水稻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和分配的影响及其与水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常规施氮条件下,根施肥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产量达8 288.3kg/hm 2,且根施肥效果优于叶面肥;减氮15%条件下根施肥和叶面肥配合施用能有效缓解减氮对水稻产量的降低作用,较减氮15%处理显著增产3.2%。根施肥和叶面肥均能显著提高水稻抽穗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茎鞘和叶片氮素积累量;同时,增加抽穗后叶片向穗的氮转运量,进而提高其氮回收利用率和氮生理利用率。水稻产量与抽穗期茎鞘、叶片(除分蘖期茎鞘外)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抽穗后茎鞘和叶氮素转运量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施用有机水溶肥能维持水稻营养生长期较高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增强抽穗-成熟期氮素向穗转运能力,促进水稻高产和氮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75.
以津原85、金穗26、隆粳27、辽粳76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盐胁迫浓度对这4个品种生长和抗逆性的影响,以期为盐碱地适宜水稻品种的筛选提供理论参考.结果 表明,盐胁迫显著抑制水稻幼苗的生长,金穗26受到的影响最小.在盐胁迫下,津原85离子选择吸收性较强,有利于提高耐盐性.盐胁迫对水稻的主要伤害是破坏膜质结构,进而影响...  相似文献   
76.
试验结果表明,稻鸭共育具有除草、治虫、减病和增产增收的效果,但与养鸭密度有密切相关.平均稻谷产量和纯收入与养鸭密度成极显著负相关;鸭子纯收入随着养鸭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其产投比相应下降;稻鸭合计的纯收入在养鸭密度225只/hm2以内,比不养鸭对照增42.5~70.9,300只/hm2以上时,虽然纯收入的增幅仍达66.5~73.0,但饲料成本增加,产投比下降,比放养225只/hm2的降低O.03~0.12.用养鸭密度与稻谷产量及产投比的回归方程求其最大理论值,得出养鸭密度分别为216和250只/hm2.为此,最佳养鸭密度为216~250只/hm2.  相似文献   
77.
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系是植物与土壤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桥梁,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水稻根系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的形成,是制约着高产水稻产量潜力进一步发挥的关键因素。本文从根系形态建成、活力功能、分子遗传几个角度对水稻根系的形态分布、营养元素吸收、物质合成和分泌等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进行了综述,试图为促进根系研究,通过调控根系的生长发育来提高水稻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育秧基质合适酸碱度(pH值)不仅有利于水稻正常生长,同时有利于预防水稻病害。因此,研究不同类型调酸剂对育秧基质的调酸效果,以及育秧过程中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很有必要。以我们自己研制的发酵基质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柠檬酸、稀硫酸、硫磺、磷酸二氢铵,测定基质的pH值和电导率(EC值)。播种后12 d取样,结果发现:(1)磷酸二氢铵的调酸效果较好,并且EC值较低;柠檬酸、稀硫酸和硫磺也具有较好的调酸效果,但在高浓度下会显著增加育秧基质的EC值。(2)磷酸二氢铵处理后育出的秧苗株高、根长、百株地上部干物质量、地上部总氮、总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调酸剂处理的秧苗;硫酸和硫磺处理组的秧苗生长指标次于磷酸二氢铵,并且在高浓度下对水稻生长有抑制作用,但稀硫酸处理组育出的水稻秧苗叶片含有更高的叶绿素含量;柠檬酸处理显著抑制水稻秧苗根系的生长。综上所述,本试验中磷酸二氢铵适宜作为发酵基质的调酸剂,稀硫酸和硫磺次之。  相似文献   
79.
不同属性特征基质对早稻秧苗耐低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早稻育秧过程中易遭受低温冷害,引起水稻减产.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类型的基质对早稻秧苗耐低温的影响.[方法]以水稻田自然表层土为对照,采用两种代表性基质(无土基质和发酵基质)培育早稻秧苗,在水稻出芽6 d后进行不同低温处理,3 d后测定水稻的基本理化性质指标和基因表达,明确不同基质对早稻秧苗耐低温胁迫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0.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新型氮肥施用模式对杂交稻嘉禾优7245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氮(225 kg/hm2)和减氮20%(180 kg/hm2)水平下,水稻产量均以稳定性复合肥+普通尿素一基一追(SF1 N70+PUN30、SF2 N70+PUN30)处理最高,分别达11771、10760 kg/hm2;且减氮20%(SF2 N70+PUN30)处理产量与常规施氮(PUN100)、缓控释肥一次性基施(CRN100)和有机缓控释肥+普通尿素一基一追(OCR1 N70+PUN30)处理均无显著差异.相反,减氮20%显著降低了PUN80、CRN80、OCR2N70+PUN30处理水稻产量,较PUN100分别降低12.3%、12.1%、11.8%.OCR2 N70+PUN30、SF2 N70+PUN30处理显著降低了分蘖期水稻叶片、茎鞘氮累积量,但OCR2 N70+PUN30增加了齐穗期和成熟期水稻叶片氮累积量,而SF2 N70+PUN30增加了齐穗—成熟期水稻叶片、茎鞘氮转运量、转运率及其叶片转运氮贡献率.二者不同的氮累积、利用转运策略均有助于维持较高的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因此,推荐180 kg/hm2施氮水平下70%稳定性复合肥+30%普通尿素一基一追可作为当地杂交稻嘉禾优7245适宜的氮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