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16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54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以“中早39”和“天优华占”为供试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早、晚稻产量形成、氮素利用率和水稻―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双季稻在0~40 cm土层土壤残留无机氮,且氮形态以NH4+-N为主;当施氮量分别超过180 kg/hm2(早稻)、200 kg/hm2(晚稻)时,土壤残留无机氮含量不再显著增加;水稻―土壤氮素平衡表明,除氮肥外,其他氮输入占氮素总输入的48.7%~78.4%,氮的输出主要受水稻吸氮量、土壤氮残留量和氮损失量影响,在一定施氮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显著增加。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早、晚稻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主要通过增加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增加水稻产量;氮偏生产力、氮农学利用率与氮素依存率随施氮量增加显著降低,但氮吸收利用率、氮表观残留率和氮肥贡献率呈相反变化趋势。水稻产量和施氮量二次回归模型表明,早稻、晚稻最佳施氮量分别为163.4和209.2 kg/hm2。因此,浙江杭州区域双季稻推荐施氮量分别为早稻163.4 kg/hm<...  相似文献   
12.
"绿营高TM"生态肥在浙江不同地区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点试验结果,水稻配施绿营高303和301生态肥能促使植株稳长,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和叶片质量,增加后期绿叶面积,达到增粒增重的增产效果。在减少N素化肥19.1%和25.0%的情况下,其平均稻谷产量仍比常规对照增产4.70%和平产。同时其稻田排放水的含氮量降低13.1%和18.1%,当季氮素利用率提高了41.64%和25.50%。可见,合理配施绿营高生态肥,具有增产增效和减少化肥面源污染的效果,对于当前提倡水稻生态栽培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磁化水灌溉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为明确磁化水灌溉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该研究以杂交籼稻中浙优1号和杂交粳稻甬优9号为试验品种,于2012-2013年进行了磁化水(F型变频磁化水处理器的磁场强度为0.2 T)和普通水(CK)灌溉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磁化水灌溉显著增加水稻的有效穗(增幅4.0%~7.9%)、结实率(3.9%~8.7%)和产量(增幅5.2%~9.3%)。2013年,磁化水灌溉提高了水稻的低位分蘖发生率(增幅9.4%~21.5%),增加了孕穗期、灌浆期倒三叶的SPAD值(增幅2.4%~7.8%)和干物质积累量(增幅8.7%~18.8%);磁化水灌溉显著改善稻米品质,中浙优1号和甬优9号的的垩白粒率分别降低了13.3%和12.0%,垩白度分别降低了11.4%和7.7%,胶稠度分别提高了6.0和4.0 mm,碱消值提高了4.3%和4.8%。该结果为磁化水在水稻生产上的大面积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不同形态氮浓度配比,提高设施栽培蔬菜营养品质,在局部无菌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外源甘氨酸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浓度配比对小白菜生物量、根系形态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白菜生物量及其营养品质受外源氮浓度组成影响差异显著(P <0.05).在高甘氨酸态氮(2500 μmol·L-1)和铵态氮(2500 μmol·L-1)、低硝态氮(250 μmol·L-1)浓度处理中,小白菜生物量最高,达94.5 mg·株-1,且小白菜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活力等指标的变化趋势与生物量一致;在高甘氨酸态氮、低无机氮浓度处理中,小白菜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为26.2、126、24.0 mg·kg-1,且硝酸盐含量较高无机氮处理显著降低(P <0.05).适当提高甘氨酸态氮浓度、降低无机氮(尤其是硝态氮)浓度能够一定程度改善其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新组合天优华占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天优华占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天丰A与华占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表现出稳产高产、生育期适中、米质较优等特点,2008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国审稻2008020),适宜在广西、广东、福建中北部和江西、湖南、浙江南部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总结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水稻生产在高产、稳产的前提下 ,简化农艺 ,节省用工 ,降低成本 ,减轻劳动强度 ,提高劳动生产率 ,因此 ,水稻机械旱直播越来越被广大农民所接受。江苏省推广水稻机械旱直播已有10多年历史 ,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hm2 左右 ,近两年又呈扩大趋势。江苏省南通市农林局和中国水稻研究所 ,自1998年开始 ,联合开展了带旋耕灭茬、覆土、镇压旱条播方法及其相匹配的机直播技术试验与示范推广。现将1998~2001年研究和示范结果进行总结 ,并结合机械旱直播稻的有关生育特点 ,提出一套高效栽培技术措施 …  相似文献   
17.
内5优8015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内香5A与中恢8015组配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稳产高产、生育期适中、米质较优等特点,201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等长江流域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本文着重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土壤盐渍化是农业可持续生产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利用高效、低成本和适应性强的方法对盐渍区进行修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土壤微生物在调节植物根际环境、调控生长发育和提高系统生产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由微生物驱动的植物胁迫耐受性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识别和利用能与植物相互作用的土壤微生物来减轻盐胁迫,为盐渍区改良提供了一种新策略,也为与胁迫耐受相关新机制的发现开辟了新途径。了解不同微生物介导的胁迫耐受性的潜在生理机制对有效利用这些微生物促进农业可持续生产至关重要,本文从植物养分吸收、渗透平衡、激素水平、抗氧化功能等方面论述了国内外关于土壤微生物介导植物耐盐性的作用机理,评估了目前关于土壤微生物参与调节植物耐盐性相关研究的有益作用和不足之处,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目前通过提高养分及水分吸收效率维持盐胁迫下植物离子稳态,提高生长素的合成、降低乙烯的释放调控植物激素水平是土壤微生物改良植物耐盐性的目标过程,然而单个外源微生物接种时会与土著微生物组竞争,导致许多微生物菌株不能在土壤或植物根系中定殖或存活,致使微生物在大规模农业生产应用中仅取得了有限的成功。未来微生物介导植物抗盐性的研究应突破单一微生物接种的研究方式,进一步在群落水平上阐明植物-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介导植物抗盐性的机制,解决农业微生物利用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于20092010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实验基地研究了稻鸭种养模式(RDFS)、不养鸭种稻模式(CK1)、常规高产种稻模式(CK2)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DFS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尤其是表层土壤,分别比CK1和CK2降低了2.38%和5.38%;分蘖高峰期RDFS处理的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分别比CK1、CK2提高31.7%和4.25%;与CK1、CK2相比,RDFS处理中鸭的粪便等排泄物可分别提高土壤有机质2.04 g kg-1和1.36 g kg-1。因此,稻鸭种养模式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与氧化还原电位,提升土壤肥力水平,并能比CK2减少化肥施用量。RDFS处理的平均稻谷产量比CK1增5.50%,差异达显著水准,但比CK2减4.16%,差异未达显著水准。  相似文献   
20.
稻鸭共育对稻田杂草和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效应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研究稻田全天放鸭对水稻病、虫、杂草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稻鸭共育后12和42d,共育田水稻基部飞虱、叶蝉的总量比不养鸭稻田平均减少63.8%和77.3%;稻鸭共育后10和40d,共育田杂草比不养鸭稻田平均减少50.6%和94.2%;分蘖高峰期和齐穗期的纹枯病病情指数,稻鸭共育田比不养鸭稻田分别低67.1%和52.5%。另外,稻鸭共育田的害虫天敌蜘蛛数量明显增加,比常规种稻田多1.66~2.61倍,这也显著改善了稻田的生态环境,抑制了水稻害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