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篇
农学   9篇
  2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从枸杞根际土壤中分离可拮抗樱桃叶斑病菌的细菌菌株,为樱桃叶斑病防治提供生防资源。【方法】利用稀释平板法从枸杞根际土壤中分离可培养细菌,以平板对峙法测定分离菌株对樱桃叶斑病菌杨柳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alicis)、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ria)和细极链格孢菌(A. tenuissima)的拮抗效果,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基于16S rDNA、GyrA和GyrB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拮抗菌株对靶标病原菌菌丝形态和孢子萌发的影响,选用樱桃离体叶片培养测定其对樱桃叶斑病的预防和防治效果。【结果】从枸杞根际土壤中共分离获得660株细菌,有10株细菌对供试靶标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拮抗效果,其中有4株细菌(QH-588、QH-668、QH-667和QH-664)的发酵液对靶标病原菌的抑制率超过50.00%,经鉴定,菌株QH-588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菌株QH-664、QH-667和QH-668为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通过显微观察发现,萎缩芽孢杆菌菌株QH-588可明显抑制靶标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生防效果测定结果表明,菌株QH-588发酵液在樱桃离体叶片上对靶标病原菌具有预防和防治作用。【结论】萎缩芽孢杆菌菌株QH-588具有防治樱桃叶斑病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32.
油田清使用2875ml/hm^2,于油菜播前土壤处理;油草枯使用525ml/hm^2,于油菜3-5叶期茎叶喷雾。两药剂使用后对我省已大面积推广的油菜品种安全。  相似文献   
33.
野燕麦、遏兰菜复合群体对小麦产量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采用二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野燕麦遏兰菜不同密度的复合群体与小麦减产率,穗数减少率,穗粒数减少率等指标函数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野燕麦密度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遏兰菜密度是次要因子。野燕麦,遏兰菜密度与小麦减产率,穗数减少率,穗粒数减少率在试验范围内呈正相关关系,小麦减产率回归方程为:Yy=20.70+6.0913x1+2.1563x2+4.3250x1x2-2.1355x  相似文献   
34.
从青海省平安县发病杨树叶片上分离得到菌株 PA-2,其发酵滤液对多种阔叶杂草表现出较好的除草活性。对该菌株的培养特征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后,确定其为短梗霉属出芽短梗霉菌Aureobasidium pullulans。盆栽试验表明,其发酵滤液对供试阔叶杂草猪殃殃、藜、冬葵、酸模叶蓼及禾本科野燕麦的鲜重防效分别达到87.25%、78.46%、82.25%、62.11%、80.27%。作物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其发酵滤液对小麦、蚕豆、青稞很安全,对油菜、豌豆有轻微影响。综上所述,菌株 PA-2具有作为微生物除草剂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35.
酸模叶蓼田间发生量与油菜籽产量损失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ifolium)一年生双子叶杂草,是青海川水地区农田主要杂草之一,田间发生量(鲜重)与油菜产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0.9303,回归方程Y^=2407.1-0.1413x;酸模叶蓼的发生,导致田间油菜角果数的减少,两者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9726^**,回归方程Y^=241.38-0.0138x。  相似文献   
36.
为寻找高效安全且来源于生物源的除草活性物质,以此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生物源除草剂。从青稞白酒糟醅中分离到的菌株中筛选到3株高效除草活性菌株,经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后,确定JZ2?1?2为多粘类芽孢杆菌,JZ2?4?5、JZ2?5?2为枯草芽孢杆菌。3株芽孢杆菌的发酵液对供试禾本科杂草野燕麦的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同时对其幼苗发育影响明显,对野燕麦幼苗根长抑制率分别为92.48%、100.00%、100.00%。枯草芽孢杆菌JZ2?4?5发酵液通过茎叶喷施后,盆栽野燕麦植株7 d后大部分死亡,JZ2?5?2、JZ2?1?2对野燕麦防除效果次之。野燕麦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均有显著降低,MDA含量和SOD酶活性也变化明显。同时证明了3株芽孢杆菌属菌株对油菜菌核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作物安全性结果表明,3株芽孢杆菌属菌株对小麦、青稞安全,对油菜、蚕豆风险高。综上所述,从青稞白酒糟醅中分离到的多粘类芽孢杆菌JZ2?1?2,枯草芽孢杆菌JZ2?4?5、JZ2?5?2具有作为麦田生物源除草剂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37.
青海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倒置“W”9点取样法对青海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种类进行了调查,以明确田间杂草的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青海省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有67种,隶属于25科,其中优势杂草有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 Benth)、猪殃殃(Galium maborasense Masamune)、野燕麦(Avena fatua Linn.)、藜(Chenopodium album L.)、苣荬菜(Sonhus arvensis Linn.)、大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tosum(Willd.) Kitam.)6种,是构成青海各地区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群落的主要优势种,区域性优势杂草有5种,常见杂草有17种,一般杂草有39种.湟中地区主要形成猪殃殃+密花香薷+藜+野燕麦+大刺儿菜+芦苇+尼泊尔蓼为主的杂草群落;民和地区为狗尾草+藜+扁蓄+野燕麦+田旋花+荞麦蔓+大刺儿菜,平安地区为野燕麦+猪殃殃+苣荬菜+大刺儿菜+赖草+荞麦蔓+密花香薷+扁蓄+泽漆,化隆地区为薄蒴草+猪殃殃+野燕麦+荞麦蔓+苣荬菜+密花香薷,大通地区为野燕麦+猪殃殃+藜+大刺儿菜+问荆+密花香薷,刚察地区为密花香薷+西伯利亚蓼+薄蒴草+藜+微孔草+旱雀麦+苣荬菜+野胡萝卜.湟中和大通地区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较其它地区高,而优势度较低.从群落相似性来看,湟中和大通群落结构最为相似.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控草措施的不同,可能是导致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发生及群落组成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8.
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BYDVs)隶属于黄症病毒科(Luteovirdae)黄症病毒属(Luteovirus),由该病毒引起的小麦黄矮病最早在美国发生并报道,此后在国外其他地域也曾有过发生报道。在我国,小麦黄矮病最早于 1960 年在陕西、甘肃发生并报道,近年来,在我国其他地区也有发生,该病害被称为麦类作物上的“癌症”,对麦类作物生产影响较大,为害严重时,造成麦类作物产量大幅降低。BYDV 株系的划分依据为其传毒介体蚜虫的传播专化性,即一个病毒株系只能由一种或两种蚜虫进行传播,根据 ICTV 国际病毒委员会分类系统报道,目前国际上确定的该病毒株系有 BYDV-MAV、BYDV-PAV、BYDV-RMV、BYDV-SGV 等,我国鉴定有 BYDV-PAV、BYDV-GPV、BYDV-GAV、BYDV-RMV 4 个株系,GAV 为我国流行株系。主要从 BYDV 的为害症状、株系分化、传播介体、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病害防治方面进行相关综述,着重介绍 BYDV-GAV 株系的抗性鉴定、抗性基因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害的抗病育种和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9.
为获得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菌株GD-5的最适固态发酵培养条件,采用单因素法筛选该菌株最适生长的碳氮源、固体发酵基质,以L_(25)(5~7)正交设计法确定最佳培养条件,并通过离体叶片法、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测定其对藜和密花香薷2种杂草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生长的固体发酵基质为麦麸,最适碳氮源分别是玉米粉和(NH_4)_2SO_4。优化后的固态培养条件为:N源(NH4)_2SO_443.0 mg/g、C源玉米粉48.4 mg/g、培养基质初始含水量258 mg/g、接种量0.26 mL/g、初始p H 7.6、培养时间120 h、培养温度30.7℃。优化得到的菌株在藜和密花香薷离体叶片、苗期盆栽和田间小区接种试验中均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在盆栽试验中菌株GD-5对藜的致病率和鲜重防效分别为88.20%和69.46%,高于对密花香薷的79.70%和60.84%;在小区试验中对密花香薷的致病率和鲜重防效分别是91.40%和90.69%,高于对藜的64.50%和50.28%。说明该菌株具有进一步开发成为生物除草剂的潜力,有望替代或部分替代化学除草剂,防治农田杂草藜和密花香薷。  相似文献   
40.
酸模叶蓼的生物学特性与危害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为一年生双子叶杂草,种子繁植。在西宁地区全生育期138d左右,出苗期53d,4月中旬为第一出草高峰,出草量占出草总数的14.8%,5月上旬为第二出草高峰,出草量占出草总数的31.4%。出草最适深度1993年为1.0-3.0cm,1999年为2.0-3.0cm。花期45d左右,结果期50d左右,单株结籽量平均2618.8粒。种了有休眠习性。酸模叶蓼在油菜4叶期至结角期与油菜竞争强烈,表现N、P、K含量比油菜高1.17%-55.78%。酸模叶蓼鲜重与油菜单株角果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酸模叶蓼鲜重与油菜产量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1=241.38-0.0138x1(r1=-0.9726^**),y2=2407.1-0.1413x2(r2=-0.93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