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2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篇 |
农学 | 9篇 |
2篇 | |
综合类 | 96篇 |
农作物 | 5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8篇 |
园艺 | 9篇 |
植物保护 | 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72.
为了查找一例麋鹿发病死亡的原因,采用临床、病理学、微生物诊断等方法进行病因查找和鉴别,并进行综合判定。结果表明:麋鹿茸部位有较大的出血创口;麋鹿口腔黏膜、眼结膜、肺脏等器官颜色浅,尤其是肺脏,表现为贫血症状;在肝脏、脾脏、肾脏、心脏等器官组织严重出血和坏死,表现为败血症;在肝脏病变组织中分离到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在脾脏组织中分离到液化沙雷菌(Serratia liquefaciens)和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 shigelloides)。根据检测结果,结合临床病理变化,确诊本次麋鹿死亡原因是大出血继发败血症。 相似文献
173.
从青海省贵德县患病野燕麦叶片上分离获得燕麦镰刀菌,对该生防菌进行了室内致病性测定、室内孢子大批量培养和大田小区试验研究。室内条件下接种野燕麦48 h后出现水褐色病斑,最终导致叶片衰老死亡,在2、4叶期7 d时的发病率分别达到90%和95%,同时病情级别达到最大,而且对株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液-固体联合培养试验表明,在含水量59%~61%、28℃、初始pH 7.0、初始接种量0.5%(1×106个孢子/mL)的麦麸与玉米粉(1∶1)培养基中,培养7 d时,产孢量最大(7.58×108个孢子/g)。在田间条件下燕麦镰刀菌与精喹禾灵混合使用能显著降低野燕麦的生物量,野燕麦叶片表面的湿度条件导致2012年对野燕麦的防除效果低于2011年。不论在是在室内和大田条件下,野燕麦都对野燕麦镰刀菌表现敏感。因此,该研究结果表明野燕麦镰刀菌株GD\|2可作为防除野生燕麦的潜力生防菌。 相似文献
174.
175.
为明确青海省樱桃叶斑病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的生物学特性及筛选出对其防效最佳的药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计数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并用菌丝生长抑制率法对9种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培养基分别为马铃薯蔗糖琼脂(PSA)培养基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最适温度为25℃, 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碳源分别为肌醇和乳糖,最适pH分别为6~8和6~7,24 h持续黑暗处理更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9种化学药剂对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250 g/L嘧菌酯悬浮剂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1.258 mg/L。该研究结果可为青海省樱桃叶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6.
为探明出芽短梗霉菌Aureobasidium pullulans PA-2侵染对藜Chenopodium album叶片代谢影响,采用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的代谢组学方法,对出芽短梗霉菌PA-2侵染藜叶片差异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PA-2孢子处理... 相似文献
177.
中藏药田草害调查及防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年中藏药田杂草调查结果表明,青海中藏药田杂草有100多种,其中野燕麦、旱雀麦、早熟禾等禾本科杂草和扁蓄、委陵菜、野艾蒿、藜等阔叶杂草最为常见。4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杂草发生高峰期。可通过药剂土壤处理、茎叶喷施防治和人工除草控制中藏药田杂草。 相似文献
178.
苣荬菜(Sonchus brachyoutus DC.)别名曲荬菜、苦苦菜,多年生杂草,以根状茎和种子繁殖,平地、渠边、坡地均有分布,危害油菜、小麦、青稞、蚕豆、豌豆等作物.1999~2001年在青海海东等9个县的23个乡(镇)、7个国营农场,共调查378块样田,苣荬菜危害率为56.3%,比1986年危害率增加19.9%,农场调查样田多数为3级以上危害.苣荬菜已成为青海省农田发生面积较大、危害严重、难以防除的恶性杂草之一.本研究旨在摸清其发生规律,为更好防除苣荬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9.
180.
为了解土壤微生物在青藏高原的分布状况及环境依赖特点,对青藏高原5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其与环境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青藏高原不同生境土壤细菌的组成和多样性,共获得1 463 157条16S rRNA基因序列。各样品中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在4 344~5 764 之间。土壤样品中细菌以变形菌门(35.5%)、放线菌门(20.4%)、酸杆菌门(12.5%)、拟杆菌门(7.3%)、绿弯菌门(6.1%)和厚壁菌门(5.3%)为主,其中变形菌门最为丰富。在变形菌门中,α-变形菌纲是第一大纲,占有45.9%的OTUs,其后是γ-变形菌纲和β-变形菌纲。Person相关性分析和RDA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含量与钾含量对细菌群落分布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