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2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篇 |
农学 | 9篇 |
2篇 | |
综合类 | 96篇 |
农作物 | 5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8篇 |
园艺 | 9篇 |
植物保护 | 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31.
为后续研制叶面微生物菌肥提供优良固氮菌种,以辣椒为研究对象,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筛选辣椒叶际固氮细菌,测定其固氮能力和植物病原菌的拮抗能力并对性能优良的菌株进行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表明,从辣椒叶际共分离得到2株具有高效固氮性能的自生固氮菌LJ-1和LJ-2,分别鉴定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和根瘤菌(Rhizobium sp.),固氮酶活性分别达93.26和102.23 U·L-1。两株菌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和耐酸碱能力,对油菜菌核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棉花立枯病菌抑制效果可达50%以上。因此,辣椒叶际固氮菌LJ-1和LJ-2是具有固氮和生防作用的多功能细菌,可为进一步研发优良的叶际固氮菌肥提供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32.
133.
野芥菜田间发生规律与防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芥菜(Brassica juncea(L.)Czern,et,Coss.)为一年生双子叶杂草。西宁地区,全生育期105天左右。出苗期76天,有高峰期约4月中旬,占整个苗期出苗数的79.0%以上。出苗最适浓度1.0-3.0cm。花期50天,果期35天,单株结籽量平均3000粒,种子有休眠习性,室外埋入土层30天,萌发率2.2%。野芥菜与小麦的竞争危害,在小麦三至五叶期和孕穗至抽穗期,株高,鲜重表现 相似文献
134.
为有效控制大黄田赖草,减少对土壤水分、养分的消耗,对赖草的生物学特性、危害损失及其控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赖草株高45~120 cm,单生或丛生,具下伸土壤30~50 cm耕层间有横走根群,每平方米内,深50 cm耕层内赖草根茎总重量为1129.3 g,根茎总长度为2783.3 cm,根茎上的新芽589.7个,使土壤严重缺水,肥力下降;土壤水分在13.4%左右时,对出苗影响不大,对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气温在-6~6℃,根茎萌发出土,高峰期为4月上旬,平均单株结种量为468.4粒;每平方米内有赖草120~160株时,大黄产量损失达15.8%~17.8%;田间每平方米内有赖草1株时,采用人工或机械深耕捡出地下根茎,减轻翌年危害来源。赖草密度较大时,采用10%草甘瞵铵盐水剂22.5~30.0 kg/hm2,将大黄苗用塑料薄膜遮盖,于赖草1~3叶期茎叶均匀喷施,防效达98%。田间无赖草时,应重视田埂赖草的防治,有效切断田埂赖草根茎传播于田间,且不污染农田土壤环境,有利于中藏药大黄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5.
青海省春麦田杂草种类组成及群落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青海省春小麦田杂草发生种类、群落构成及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春麦田杂草共有87种,隶属于25科。其中单子叶植物1科8种,双子叶植物24科79种。猪殃殃、藜、荞麦蔓、密花香薷、节裂角茴香、萹蓄等6种杂草为田间的优势杂草;尼泊尔蓼、西伯利亚蓼、野燕麦、芦苇、繁缕、苣荬菜、大刺儿菜为田间区域性优势杂草。发生规律的研究表明青海川水地区春麦田杂草出苗高峰期在5月中、下旬;脑山地区春麦田杂草出苗高峰期在5月上、中旬,1~2cm土层是杂草出苗的最适深度。青海春麦田杂草由过去的野燕麦和一年生双子叶杂草为主的群落结构明显向以多年生杂草和部分耐药性强的一年生杂草为主的群落结构演替。 相似文献
136.
本研究从青海省大通县达隆村农田采集自然感病的植物叶片中分离出真菌菌株,以藜为靶标草,通过离体叶片和温室盆栽试验以及作物安全性评价,筛选获得1株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的生防菌DT-DYLC。结果表明,离体叶片接种DT-DYLC 7 d后,在接种处可见大量灰白色的菌丝,且于叶片反面有菌丝穿透生长,发病率为60.04%,病级达到4级。不同浓度1.20×(101~104)孢子/mL的DT-DYLC孢子悬浮液对藜的发病率达到50.35%~95.81%,病情指数为49.34~89.44,鲜重防效达到52.95%~83.25%。作物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DT-DYLC菌株孢子悬浮液对小麦、青稞、玉米、番茄和黄瓜安全。经形态学特征和r DNA-ITS序列分析将DT-DYLC鉴定为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上述结果为该菌株下一步田间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7.
为了解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麋鹿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和影响因素,本试验分别于2018年4月和10月收集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麋鹿粪便样品共53份、补料区土壤样品9份、湖水及淤泥样品9份,应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水洗沉淀集卵法、改良抗酸染色法、饱和硫酸镁漂浮法、试管滤纸培养法、滤膜培养法对麋鹿寄生虫感染情况及土壤中寄生虫情况进行检测,同时对麋鹿苑湖水及淤泥中贝类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北京南海子麋鹿苑53份麋鹿粪便样品均检出了寄生虫卵,感染率为100%,感染的寄生虫主要有线虫、吸虫、绦虫和原虫,以线虫、吸虫为主,且主要为混合感染。麋鹿苑土壤深层(90~95 cm)寄生虫虫卵的检出率为100%,高于中层(30~35 cm)和浅表层(2~7 cm)寄生虫虫卵检出率(均为33%),但未检测出钩虫卵和活的蛔虫卵。在湖水及淤泥中检测到环棱螺属、沼螺属、赤豆螺,以环棱螺属的螺类为主,其可能成为广州管圆线虫、华支睾吸虫和抱茎棘隙吸虫的中间宿主。结果表明,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麋鹿普遍存在寄生虫感染情况,且与生活环境关系密切,影响麋鹿寄生虫病流行的主要因素为驱虫和轮牧不够,粪便和水塘未进行无害化处理,随粪便排出的虫卵成为循环感染的重要因素,应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以保障麋鹿种群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8.
以青海省引进的28个樱桃资源品种为试材,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和田间活体叶片接种的方法,研究了叶斑病菌对28个引进资源品种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为青海省抗叶斑病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运用瓦尔德法和欧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室内离体叶片接种结果和田间活体叶片接种结果高度吻合。28个樱桃品种中抗性较强的品种为‘Early Robin’‘Lambert’和‘Moreau’;抗病能力较差的品种为‘Rainier’‘Tieton’‘Sunburst’和‘Hongdeng’。 相似文献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