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8篇
  15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51.
为通过有效施肥调节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以马铃薯主食化主要加工品种大西洋为研究对象,采用两因素(底肥与追肥的不同肥料)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肥料对马铃薯产量、干物质含量及全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底肥时,底肥施用硝酸钾对产量增加有显著影响,底肥施用硫酸钾对干物质含量有显著影响。两因素互作,底肥施用硝酸钾和叶面喷施锌肥对产量、干物质含量及全粉产量的增加具有显著作用。锌肥叶面喷施和底肥施用硫酸钾对干物质含量的提高有显著作用。综合判定,底肥施用硝酸钾和喷施锌肥对产量、干物质含量和全粉产量提升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52.
为促进澄江县畜禽养殖健康发展,建立与管理畜禽养殖档案是切实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探讨澄江县畜禽养殖档案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养殖档案的填写,对动物防疫和畜产品监管及溯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3.
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苹果贮藏中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玉涵  胡芳  马书尚  郭燕  赵刚 《园艺学报》2008,35(1):113-118
采用SDS-PAGE技术,以5个苹果品种为试材,探究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采后果实中可溶性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果实在后熟衰老阶段出现了7个特异蛋白条带,分子量分别为97.2、38.3、37.0、28.7、27.2、19.6和18.6 kD。特异蛋白的变化存在品种间差异,37.0 kD蛋白仅在‘嘎拉’和‘秦冠’苹果中表达;28.7 kD蛋白含量在‘嘎拉’和‘秦冠’苹果中减少,但在其他品种中保持稳定;27.2 kD蛋白在‘嘎拉’苹果中没有表达;18.6 kD蛋白仅在‘新红星’、‘秦冠’和‘富士’苹果中表达。经500 nL·L-11-MCP处理的果实中97.2、38.3、37.0、27.2、19.6、18.6 kD蛋白的积累被推迟或减少,而‘嘎拉’和‘秦冠’苹果中28.7 kD蛋白的降解被延缓。  相似文献   
154.
6-BA(6-苄氨基嘌呤)是广谱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为探索6-BA对寒害后茶树的修复机理,以福鼎大白茶茶苗为试验对象,于入冬前后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研究6-BA不同浓度(10 mg/L,25 mg/L,50 mg/L,100 mg/L)喷施对茶树抗寒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茶树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SOD、POD和CAT的酶活性,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50 mg/L 6-BA处理茶树的生理指标变化最大.说明,喷施6-BA可以提高茶树的抗寒性,浓度为50 mg/L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5.
【目的】明确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蒸腾耗水特征,为板栗园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分管理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热扩散探针法,对‘大板红’板栗植株全生长季树干液流速率进行连续监测,并同步观测7个相关环境因子: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SR)、水汽压亏缺(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空气温度(air temperature,AT)、空气相对湿度(air relative humidity,ARH)、风速(wind speed,WS)、土壤温度(soil temperature,ST)和土壤湿度(soil relative humidity,SRH),解析板栗树干液流规律和耗水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联性。【结果】板栗树干明显液流启动于5月3日,结束于10月26日,前后历时176 d。板栗全生长季晴天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几”字形曲线,其在6、7、8月每日启动到达峰值时间早于5、9、10月,而下降时间晚于5、9、10月,致6、7、8月份液流速率峰值持续时间长于5、9、10月。板栗全生长季液流速率日均值、日均耗水量和...  相似文献   
156.
为综合评价14个外引茶树品种(系)的适应性、产量及品质特征,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CK),对14个茶树品种(系)的成活率、物候期、产量、品质等进行多年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4个参试茶树品种(系)中,‘青心1号’、‘保靖黄金茶1号’的适应性较差,定植成活率显著低于CK及其他品种(系)。物候期方面,‘川农黄芽早’、‘中选10号’、‘浙农901’等6个品种(系)的物候期比CK早,其中最早的‘川农黄芽早’一芽一叶期比CK早4~15天;‘中茶112’、‘川沐28’、‘浙农902’的物候期与CK相近;‘青心1号’、‘TRI25’、‘浙农702’等5个品种(系)的物候期晚于CK,其中最晚的‘青心1号’一芽一叶期比CK晚3~12 d。产量方面,‘马边绿1号’和‘川沐28’的平均产量最高,相比于CK分别提高了约52%和39%;而‘青心1号’平均产量显著低于CK(低约41%);其他品种(系)的平均产量与CK无显著性差异。感官审评显示,‘TRI23’、‘浙农902’、‘马边绿1号’、‘川沐28’、‘保靖黄金茶1号’的烘青绿茶具特殊花香或花香较显、滋味浓醇,更易加工优质绿茶。从14个外引品种在贵州省贵阳市区试...  相似文献   
157.
氮素作为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的首要元素,约占作物体干重的0.3%~5.0%,有生命元素之称。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商品率最高的粮食作物,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粮食作物的1/3左右,小麦氮素含量估算技术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与农业的现代化、信息化密切相关,快速、准确、无损地获取作物氮素含量对制定合理施肥策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小麦冠层氮素含量光谱估算的原理进行了介绍,然后对目前氮素含量估算采用的数据类型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小麦冠层氮素光谱估算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小麦冠层氮素光谱快速估算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8.
目的:探讨猪常见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根据2021年5月~2022年5月,从济源兽医站收治的猪细菌性疾病病猪中选取30头病猪开展诊断和治疗工作,将病猪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病猪15头,以常规西医法治疗,观察组15头,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对2组病猪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治疗时间及复发情况等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组间存在的差异。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病猪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的腹泻、精神萎靡及食欲不振发生率要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治疗时长与复发率方面,观察组的治疗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病猪的复发率更低(P<0.05)。结论:对猪常见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可根据病猪的临床症状及理化检验结果,给予病猪对症的治疗,建议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消除病猪的症状,整体上提升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9.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以低水平复合有机微量元素(铁、铜、锰、锌和硒)来取代实际生产中较高水平无机形式微量元素对肉鸭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期为肉鸭饲养中的有机微量元素减量使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将450只1日龄的樱桃谷肉鸭(公母各半)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空白对照组(NC组)于基础饲粮中不额外添加微量元素,ITM组于基础饲粮中添加NRC(1994)推荐量的无机元素(铁、铜、锰、锌和硒添加量分别为40、10、50、60、0.2 mg/kg),1/2 ITM组和1/2 OTM组分别于基础饲粮中添加50%NRC推荐量无机微量元素和50%NRC推荐量有机微量元素,1/2(ITM+OTM)组于基础饲粮中添加50%NRC推荐量无机微量元素+50%NRC推荐量有机微量元素。试验期42天。于试验第21和42天,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只肉鸭,采集血液和肝脏,用于测定血清生化相关指标、血清中的总蛋白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和肝脏中的抗氧化指标。【结果】(1)与NC组相比,ITM组肉鸭21和42 d时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提高(P<0.05),42...  相似文献   
160.
【目的】 通过对10个省份(群体)211份中国板栗种质资源花序相关性状表型多样性和遗传特点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中国板栗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信息,挖掘优异基因材料,并为现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及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板栗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中提供的方法,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板栗种质资源圃内211份中国板栗资源的15个花序相关表型性状进行系统调查,量化赋值后,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Shannon-weaver指数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采用MEGA 7.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我国板栗资源花序相关性状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平均变异系数和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8.23%和1.70,其中每果枝雌花个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0.66,雄花序比例变异系数最小为7.37,序轴粗度比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99,每果枝两性花序个数、两性花序比例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41。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地区板栗遗传变异和表型多样性存在差异,江苏群体变异程度最大,变异系数为35.53%;河北群体多样性水平最高,多样性指数1.86;安徽群体遗传变异和表型多样性水平均最低,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6.96%和0.95。测量性状中,除雄蕊长和序轴粗度比外,其余性状均为群体间差异显著,花序长、花轴粗、花簇密度、每果枝两性花序个数、两性花序比例、雄花序比例、每果枝雌花个数这7个性状,群体间差异极显著,不同地域间变异丰富,多样性程度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花序形态性状内部间的相关性较明显,花序数量性状内部间的相关性较明显,但花序形态和花序数量间相关性不明显。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反映了总信息量的84.18%,每果枝两性花序个数(0.931)、花序粗(0.912)、花序长粗比(-0.889)、花序长(0.864)、每果枝雌花个数(0.828)、雄花序比例(-0.821)、两性花序比例(0.820)、雄蕊长(0.806)8个性状的相关系数都在0.8以上,是板栗花序相关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以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为标准,将211份资源分为5个类群,并筛选出9份两性花序数量多、雌雄比例高且高雌花量的板栗资源。聚类分析将211份资源分为8个类群,花相关表型性状变异相同的材料大多聚在一起,变异较大的类群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相似。【结论】 中国板栗资源花序相关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多样性程度高,地域间遗传变异和多样性程度不同,群体间性状差异显著。花序形态表型性状和花序数量表型性状内部的相关性较明显,但花序形态和花序数量间相关性不明显。筛选出8个性状可作为板栗花形和花量的综合评定指标,9个两性花序数量多、雌雄比例高且高雌花量的板栗资源可作为性别调控、改善产量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